APP下载

美学视野下高校武术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

2020-07-12蒋培锋郑州科技学院

消费导刊 2020年31期
关键词:服饰武术美学

蒋培锋 郑州科技学院

武术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今天的中国武术教育是在过去武术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武术深受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是最富有民族审美文化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它以追求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反映出最高层次的审美理想。中国武术不但具有形式美、意境美和本色美等美学因素,而且独具特色。武术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后在审美意识上的外在显现。在现代教育系统中,高校无疑是传统文化传播的沃土。因此,对高校武术教育进行美学审视对当今高校武术教育的发展以及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对美的认知

在心理学中,认知是一个基本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认知是指人的信息加工活动,广义的认知是指认识的心理过程。目前,学术界在转借“认知”的概念时,大多用的是广义概念。在美学视野下解读高校武术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对美的认知,此处的“认知”也是广义的概念,简单来讲,认知就是“获得美学知识”与“运用美学知识”的心理活动的内在历程。

首先,获得美学知识,讲的是武术美学的丰富内涵能够扩充大学生的美学知识容量,这是量变层面;或者能够重构其美学的知识结构,这是质变层面。从一定意义上讲,美育教育一直没有离开中国教育的视野,这是由我国的教育方针所决定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音乐教育承担起了这一阶段的美育任务,到高中的学习阶段,由于高考的压力导致了美育的进一步萎缩,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尽管有一些譬如语文、历史等一些人文科目,但是,高考为奋斗中心的心理定位,使学生在紧张外的名次、分数追逐中,背离了文化学习是一种快乐的教育宗旨,忘却了内心的省视和与自然的心灵对话。虽然如此,大学生在入学之前毕竟积累了一定的美学知识,形成了自己的美学判断方式和美学欣赏框范,尽管是感性的和低层次的。

进入大学阶段,大学生的角色定位、学习方式、学习任务、学习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角色定位从俯首课桌的记忆者转变成眼望窗外的思考者;学习方式由压力型被动学习转为选择型主动学习;学习任务由单一转变为多维;学习环境由熟人社会小环境转变为陌生人社会大环境。所有这些转变使大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索解人生,审视内心,其中包括对“美在哪里”、“美的产生”等美学问题的求证。

正如久处农村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农民,他会认为,风调雨顺、衣食无忧是真;儿孙绕膝、邻里和睦是善;中规中矩、知足常乐为美。假设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离开了千百年生于斯、养于斯的故乡,走进了更广阔的世界,巍峨雄山,能给他崇高之美;潺潺细流能给他一种生命律动的欢乐之美,目送归鸿,北雁南飞,能给他一种人生易逝的苍凉感觉;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能给他一种人生的壮丽之美。所有这些心里感觉,第一是丰富了他对美的认知范围,更使其对美的认知由感性走向理性与深刻;第二是解构了其原来小范围生活,小范围活动所形成的狭隘的美学知识系统,从而重建起另一个审美坐标。

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校开展审美教育,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对美的判断能力和对美的欣赏能力。

大学校园是一个缩小到社会。当今社会的很多不良现象都能在校园里找到对应的存在。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现象,对应的是教育逐步背离教育的公益性本质,以及学生受此影响产生的拜金主义;全球化浪潮带来的中外思想的激荡,对应的是学术界对国外某些思潮的顶礼膜拜,以及学生受次影响产生的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漠视及文化虚无主义;社会上快餐文化、草根文化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对应的是高校精英文化的边缘化,以及学生受此影响产生的拒绝高尚、阻隔崇高的文化选择低俗化倾向;经济领域多元化态势,对应的是学校道德标准、价值标准的多元化取向,以及学生受次影响产生的道德标准模糊和价值实现纯物质化的现象。如此种种以追求物质享受、感官刺激和文化低俗为标志的校园现象,使一些大学生在片刻的满足和个性过分张扬之后,得到不是美在心灵的沉淀,而是更加厉害的悬浮在半空的心理虚无。因为,美,说到底,是一种超拔现实的心理感受,是悠远、玄清的感觉,是漫步在虚实、行走在意境所获得一种满足。当然,我们选择走进美感受,也不反对物质追求,我们摒弃的是人云亦云的从众心理、对物质追求的疯狂、对道德的践踏、对文化无知。那是对美彻底的背离。

当然,我们也知道,要到的高贵的审美素养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是,我们也不否认选择一个合理、有效审美教育载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亲近审美的距离。这个载体要符合以下特征,第一是社会上有容量但又喜闻乐见,学生们通过一些渠道,特别是大众传媒渠道,可以接触到;第二是有文化内涵但不艰深晦涩,也就是不属于纯粹的理论宣讲,直观性强,动感流畅;第三是可远观也可亲为,亲为,即实践性。符合这几个条件的审美教育载体当然也不在少数,但是最佳选择,可能是武术。上述的三个特征是针对学生而言的。运用武术进行美育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指导作用,可以说,没有武术美学知识的系统性教育,学生的所有主观性选择,只能是盲人摸象般的自以为是。点滴的美学碎片,永远不会引导学生进入唯美的殿堂。比如,如何解析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仅靠学生的主观感悟是很难理解的。总之,武术作为美育的一种可选载体,因其本身固有的特征,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的审美行为

有了感性而丰富的审美认知,只能说明人有了审美的渴望;有了深厚而优雅的审美情感,只能说明人有了审美的心理准备;有了去伪而超拔的审美能力,只能说明人有了正确的审美的判断和解析美的能力;所以,上述三个方面,还只是审美的准备阶段,属于搭箭、拉弓、目标确定、心理调适阶段,射出去的箭能否沿着正确的方向,命中目标,那要决定于人的审美行为。

武术之所以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的审美行为,有内外两种原因。从外部原因来讲,习练武术能够给人以健康的体魄。审美行为是多种多样的。有伏案潜读,心灵与知识的交流;有课堂内外对美的学习与体悟;更有走出校园,剥离红尘、遁迹浮华、自成明月,与自然之道私语的天地旅行,但是,无论哪一种审美行为都需要健康的体魄为支撑,身体康健,其实是一种对美的外部规范。我们不能相信,身体羸弱、行动猥琐的人能够走完起心游八极、足行万仞的审美旅途。如弱柳扶风、多愁多病的林黛玉能够体会到花红易逝、节令无情,却体会不到苍天刚健有力之美,大地博大慷慨之美。当然,林黛玉有其人生际遇乖戾多难的原因,我们也不能忽视其身体孱弱的原因,因为,美毕竟是外界在自我身心上的一种映射。

从内部原因讲,以中国传统美学为学习引导,从美学的视角来看武术,会对大学生正在进行的审美行为有一定的校正的功效。仅以武术服饰美为例做一简要分析,武术服饰的美,美在端庄、宽松、含蓄,美在衣料的飘逸、舒适、色彩的清新、对比的柔和、服饰的简洁、对称。可以说,这种武术服饰美的元素是经过几千年的武术形态变迁及其文化选择所留存下来的。这些武术服饰美的元素是美学内涵在武术服饰上形象化体现。对武术服饰美的内心认可,就会排斥流行于高校校园,以暴露、奇特、搞怪、前卫、低俗为特征,以张扬个性、吸引眼球为目的所谓新潮服饰。上面仅以武术服饰美为例做一简单推论,其实,武术之美根植于中国传统古典美学,有着极其丰厚的内容涵盖。从一定意义上讲,认可、接纳武术之美就是对健康审美行为的接近,也是对审美行为深层次校正与规范。

猜你喜欢

服饰武术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中华武术
动物“闯”入服饰界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