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综评

2020-07-12张艺耀西华师范大学

消费导刊 2020年31期
关键词:思政课理论课思政

张艺耀 西华师范大学

大学生处在人生的重要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得到教师的科学引导,能够为日后理想信念的养成取得极大助力。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接受文化自信教育的主要平台,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来培育和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心信念。

一、关于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研究

通过研读和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发现大部分学者倾向于文化自信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逻辑关联,二者互为共生。从总体上看主要研究的方向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文化自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功能研究

大多数学者认为文化自信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齐梅认为“将文化自信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让学生在课程中领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度与广度,并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建立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1]

(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自信的价值与功能研究

学者们普遍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价值观念的教育,影响学生价值观念和内心信念的形成,能够为文化自信的培育开拓新的实践路径。如:姜茹茹所提到的“将培育高度文化自信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战略考量, 准确把握其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 有助于推进文化思维的形成, 创造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生源泉, 破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困境, 进而为文化自信的培育注入新的力量。”[2]

二、关于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政课的关系研究

(一)关于文化自信对高校思政课的意义研究

目前,关于文化自信和高校思政课之间的研究鲜少。笔者将其大致归纳为两个方面:

第一,从课堂方式的角度。宋友文表示“我们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看待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使命, 将坚定文化自信贯穿于高校思政课建设整个过程, 以此来推进课堂教学革命。”[3]

第二,从受教育者的角度。陶杰提出“文化自信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广泛地赢得了学生的人心,促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得以与新时代相适应,并为高等教育扎根中国大地提供和开拓了多个路径。”[4]

(二)关于高校思政课对文化自信的价值与功能研究

张九童、张金福两位学者对高校思政课中文化自信培育的问题和优势进行了系列研究,他们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在中西比较中起到价值范导功能、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发挥文化心理塑造功能、在参与社会中发挥思政课的文化实践化育功能。同时,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作为传承先进文化和传播意识形态的文化阵地,理应成为打造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思想高地。”[5]

(三)关于在高校思政课中增强文化自信教育对策的研究

目前,学界关于在高校思政课中增强文化自信教育的对策分析,主要体现课堂教学、教师管理、文化氛围、社会协同等方面,纵观学界的研究成果,笔者大致整理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教学方面,应发挥好思政理论课的主体作用。刘丽敏认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需要根据不同事情而变化、跟随不同时代而发展,才能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对应性和有效性。要注重思政工作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发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作用。同时,开设相关的选修课,让学生的文化修养与思想素质协同发展,共同提升。[6]卢雷,袁久红同样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通过以文化人来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第二,师资建设方面,国家应加强思政课教师的专项培训。对此,郭孟伟提出“应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的社会实践研修活动,加强培训的力度和广度,坚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观念。”[7]

三、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学界对于“文化自信”、“高校思政课”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就目前“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这一研究情况来看,现有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缺乏系统性研究。学界关于二者相融入的研究较少,研究视角比较单一,这方面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研究。第二,缺乏将理论融入实践的应用研究。现有的研究绝大部分多彰显出理论价值,对文化自信和高校思政课怎样相融合的实证研究不够。

猜你喜欢

思政课理论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