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主义视域下电影《囧妈》的女性形象构建

2020-07-12江南大学人文学院214122

大众文艺 2020年8期
关键词:伊万小花婚姻

(江南大学 人文学院 214122)

2020年春节,徐峥执导的电影《囧妈》获得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电影一是突破了贺岁片在院线放映的传统模式,实现在线免费放映;二是呈现出来的故事与情感也深深打动观众,获得了许多观众的共鸣。影片讲述了小老板徐伊万欲赴美国解决与妻子的商业纠纷,却阴差阳错地同母亲踏入了前往莫斯科的火车。在这段旅程中,徐伊万与母亲和妻子发生了情感冲突,通过相互理解,最终走向和解。《囧妈》塑造了强势又深爱儿子的母亲卢小花和精明能干的女强人妻子张璐和两个主要的女性形象,她们与徐伊万产生冲突并和解的过程,表现出男权话语下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的自我独立,展示了作为母亲与妻子的女性在婚姻与爱情中的境遇。

一、《囧妈》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1.卢小花:失去自我的“中国式”母亲

卢小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的母亲。一方面,她将自己的儿子看作自己的所有,表现出强烈的控制欲。她要求徐伊万吃她觉得应该吃的水果,规定了他一天中喝水的时间;当发现儿子的婚姻出现问题时,她甚至去干涉徐伊万的婚姻生活。在母爱和控制欲的交融下,徐伊万感受到了母亲的情感绑架。与其说徐伊万失去了自由,不如说卢小花将自己困在了“母亲”的身份之中,建立起捆绑式的母子关系。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深爱儿子的坚强母亲。当与徐伊万冲突发展到最高潮后,卢小花与徐伊万遇到了大黑熊,母亲用自己的身体不停地吸引大黑熊,以减缓儿子极其凶险的处境。在面对儿子可能受到伤害的时刻,卢小花的勇敢,全然阐释了对儿子的爱远超过对自己的生命。她将精力和关注都放在了儿女身上,与儿女捆绑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爱着自己的孩子,这就是中国母亲的缩影。

在电影的后半段,卢小花逐渐意识到了“母亲”并非她唯一身份,她也有自己的理想追求。莫斯科剧院耀眼的舞台,刺眼的灯光,还有那首迷人动情歌声,都是卢小花情不致尽的回忆,给了她重返舞台的动力。经过七天七夜的漫长路程,跨越了亚欧大陆,换了多种交通工具,卢小花千辛万苦地站在红星大剧院的舞台中央,唱着那首唤醒她青春梦的美妙歌曲。此时的她已全然不再是徐依万的母亲,而是一位实现了自己梦想的我——卢小花。

2.张璐:追求自我与自由的“女强人”

张璐是现代独立女性的缩影,也是男权话语下女性意识觉醒并实现自我独立的典型代表,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她对自身有着明确的规划和要求,拥有自己的道德和价值判断,并未限制自己对世界的发声。张璐工作能力很强,能够理性、冷静地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徐伊万是平等的,在婚姻中既是夫妻,也是竞争对手。张璐也有情有义,因为爱情,她努力扮演徐伊万心目中的理想妻子;为了避免与徐伊万竞争,只身赴美国开拓市场。无论在工作还是婚姻中,都能清醒地做出判断。当出现婚姻危机时,张璐尝试与徐伊万进行沟通,却意识到两人在思想和价值上产生差异,爱情难以战胜隔阂,毅然选择离婚。从始至终,她了解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在保持自我意识的同时,张璐始终不放弃对于自由人生的追求。在婚姻中,张璐一直处于隐忍的状态。她压抑着自己的喜好,去扮演徐伊万心中“完美的妻子”,直到离婚,徐伊万仍不了解她真正的喜好。当她意识到徐伊万忽略了自己作为个体的主体性,按照他内心想象的妻子去限制自己的性格与行为时,果断决定从“完美妻子”的身份中挣脱出来,做真实的自己,追求不受身份拘束的自由生活。电影并非是大团圆的结局,张璐已经意识到了自己与徐伊万之间的沟通和情感隔阂。现代女性是不能被控制和被改造的,面对徐伊万的表白,张璐没有选择与他重归于好,她的离开是一种对男权话语的逃离和反叛。张璐是追求与自由自我人格独立的现代女性的写真。

二、《囧妈》中女性心理转变

《囧妈》以徐伊万在无奈之下跟随母亲前往莫斯科途中的经历为主线,以与妻子张璐事业与家庭的纠纷为辅线,在冲突与和解中展示了卢小花和张璐的心理变化,表现出女性意识的回归。

1.卢小花:从失去自我到寻找自我

在《囧妈》中,卢小花从北京到莫斯科的旅程也是她从失去自我到开始寻找自我的心理转化过程。波耶娃指出,“婚后,女人在世界上有她自己的一份权利,法律保证她不受男人任性行为的侵害,但她成了他的附庸”。传统的男性主义思想仍然影响着卢小花,使她拘泥在“母亲”的身份中,成为被家庭所困的“中国式”的母亲,从而产生一种孤独感。她原本有一副好歌喉,却牺牲掉了自己的青春、情感和歌唱才华,在控制丈夫与儿子的同时逐渐失去自我。作为妻子的卢小花控制着丈夫的衣食住行,甚至人际关系,却无法与丈夫进行情感沟通。当徐翔去世后,这种控制就转移到了儿子徐伊万的身上。卢小花将丈夫和儿子看作生命的全部,为了家庭,她紧紧依附于丈夫和儿子,这是男权话语对她的潜在影响。她的控制欲和强迫症与徐翔和徐伊万都产生了隔阂,从而使卢小花更加孤独去寻找安全感,加强对丈夫和儿子的控制。

卢小花的这种心理状态使她与儿子的隔阂逐渐增加,终于在旅行中爆发。这是卢小花从失去自我到寻找自我的转折点。母子二人在车厢中产生了冲突,但经历了被黑熊袭击、一起过冰河、乘热气球前往莫斯科等一系列事件后,彼此态度逐渐转变,在卢小花登台演出那一刻达到了最终的和解。电影开始,徐伊万不理解母亲,认为母亲只是“没事做”;后来,徐伊万理解了母亲,甚至抛下面子央求别人让母亲上台表演。卢小花也将关注从儿子转向自身。在电影的最后,卢小花跟随合唱团进行巡回演出,说明她转变了“儿子是自己的命”的观念,从为别人而活变为为自己而活,这是女性意识和个人主体意识觉醒的表现。卢小花的心理变化也是许多中国传统家庭妇女的缩影。许多女性将自己的生活和生命奉献给家庭,甚至丧失自我,成为男性的附庸。在这种境遇下,许多女性的女性意识逐渐觉醒,认识到了“自己”作为客体的存在,倾听自己的声音,过自己的人生。

2.张璐:从被迫改造到主动逃离

徐伊万的妻子张璐表现出了从被迫改造成“理想妻子”到主动逃离这种压抑婚姻的心理转变。徐伊万受到了母亲方方面面的控制后,转而控制妻子张璐的生活,按照自己对妻子的幻想改造她。因为爱情,张璐一直都是以顺从的心理被迫接受了徐伊万的改造。然而,她能够冷静的思考问题,有着自己的追求,逐渐认识到了自己并非“完美的妻子”。她看到了徐伊万以“爱她”为理由对她进行“绑架”,他飞去美国为她的工作设下绊脚石;也看到了结婚多年,他将自己禁锢在他幻想出来的形象里。她难以忍受徐伊万的控制和禁锢,明白两人的婚姻已经不可挽回,果断选择了逃离。最后两人在电话中梳理好了彼此的感情,面对徐伊万的真诚道歉和复婚请求,张璐并未和徐伊万复合,而是选择与过去的婚姻决裂,追求独立和自由的生活。徐峥在参加腾讯的节目《十三邀》时表示,中国女性成功路上最大的障碍,是对爱情有一种执着的期待和追求,他希望她们能够超脱。这个结局体现了导演徐峥对于婚姻和爱情的一种超脱的态度,也传达出当代女性要从爱情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追求自由和个人幸福的价值导向。张璐从被迫顺应丈夫对“完美妻子”的改造到主动逃离婚姻和爱情的枷锁,追寻自由的心理变化也是当代女性在两性冲突中对男性的反抗和对自身独立人格的追求。

三、总结

卢小花是中国传统女性的缩影,她们被困在家庭中,内心孤独,将安全感寄托在男性身上;张璐是当代独立女性的象征,她有着成功的事业,面对婚姻与爱情能够保持独立和理性思考。这二者有所区别,但在电影结局中都选择了追求自我、追求自由。在女性主义话语愈来愈热的今天,《囧妈》迎合了当代女性渴望独立、追求自由与理想的人生态度。然而,电影对于母子冲突的刻画相对单调,并未详述卢小花与徐伊万在冲突中的心理转变,从而导致卢小花思想和情感转变过于突兀;对于张璐与徐伊万夫妻冲突的刻画简单,缺少对于“女强人”类女性在两性斗争中情感和心理描写,使张璐的形象显得单薄;对“中国式”母亲这类人物的思考还停留表面,并未深入探究男性话语权力对女性话语的消解和挤压。如何展现女性在社会中的真实心理和生活状态是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面临的重要问题。

猜你喜欢

伊万小花婚姻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书评:《独一无二的伊万》
每一朵小花都应该尽情绽放
又见“小花”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伊万卡的新角色:“第一女儿”还是另一个“第一夫人”
语法转换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