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黄梅戏锣鼓点进行节奏训练的实践研究

2020-07-12

大众文艺 2020年23期
关键词:锣鼓黄梅戏声部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黄冈 438000)

黄梅戏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其中需要唱腔、舞蹈、演唱以及锣鼓的精准配合,推动剧情发展,并且从表演之中表达各种情感。黄梅戏之中锣鼓点的节奏较为丰富,并且锣鼓音色鲜明、富含力度、层次的变化,具有独特的演奏特点,所以运用黄梅戏锣鼓点在实际教学之中进行节奏训练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黄梅戏锣鼓点演奏法概述

黄梅戏之中的打击乐器具有多样性,但是在实际黄梅戏演出之中使用的乐器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板。又叫“响板”,主要作用是在黄梅戏之中打击节奏,用于黄梅戏演奏之中的板一般有三块红木或者檀木制成,其中有两块板相互重叠,使用丝线将板两端固定,然后用布条与底板进行连接。在实际演奏时,演奏者需要将左手大拇指放置其中,其他四个手指放松把持底板,与两块重叠的板发生碰撞,进而发出“扎扎”声。另外演奏者在实际演奏时需要注意,左手不能将底板握死,必须给底板流出一部分空间,并且手指自然放松,不能过于紧张,否则会影响响板的声音质量。

第二,鼓。黄梅戏演奏时所用的鼓是班鼓,又因为鼓面只有一层蒙皮,所以又称为“单皮鼓”,演奏人员可以用专用的鼓扦敲击鼓心,进而发出“大大”的鼓音,板和鼓一般只由一个人进行演奏,在先前的戏班之中称演奏鼓和板的人员为“鼓师”,也叫“司鼓者”,在整个黄梅戏乐队之中,司鼓者具有重要地位,既是实际的演奏人员,也是整个乐队的指挥者,司鼓者不仅需要保证自身的演奏质量,而且还应该对乐队的节奏、状态以及演奏者进行整体把控,保证乐队之中的每一件乐器都可以完美融入演出之中,是整个乐队的核心。鼓的演奏方法较为复杂,鼓点变化也较为灵活,打鼓初学设应该首先将提高自身腕力的灵活性,在练习时可以将鼓心上覆盖一个厚毛巾,尽可能降低打击鼓时的声音,不仅可以提高练习效率,而且还可以减少练习时发出的声音对外人的影响。鼓扦的拿法也是需要演奏者需要注意一项,演奏者需要用中指、大拇指和食指来握住鼓扦较粗的一端,然后用鼓扦另一端敲打鼓心,演奏时鼓扦应握紧,手腕和双臂应该自然放松,否则会使得击鼓动作略显僵硬,而且击鼓所发出的声音也不会清脆。司鼓者在演奏时将鼓放置在特制的三折架上,演奏者坐在骨架之后,右脚自然放置在脚码上,保证腿面与鼓相平,并且鼓面的形式应该呈现为内高外底,演奏时要求演奏者坐姿端正,双眼目视前方,初学者可以先练习单扦,保证速度和力度的统一并且鼓点节奏应该稳定。另外,由于司鼓者是整个黄梅戏演奏之中的核心人物,所以司鼓者应该对演奏戏曲之中剧情、唱腔以及感情基调加以分析,保证演奏过程之中的节奏符合剧情要求,提高表演质量[1]。

第三,锣。锣有大锣小锣之分。大锣之中有低虎音、中虎音以及高虎音三种不同层次的音响,其中低虎音大锣的音色较为低沉、常常被用于较为悲伤的剧情;中虎音大锣的音色较为圆润明亮,常常被用于较为文艺的剧情之中;高虎音的音色较为高亢,而且音响强,一般被用于有武打剧情的剧目之中,高虎音往往需要配合堂鼓,以表现出更强的紧张效果。演奏者在演奏大锣的过程之中,需要保证演奏姿势的标准,双脚丁字步站立,演奏位置在鼓师的右后方,右手拿锣槌,左手拿稳大锣,为防止锣槌脱落可以演奏者可以将手指穿入绳圈之中,保持双臂放松,有大臂自然带动小臂,然后由小臂自然带动手腕,完成整个敲锣过程,此处应该注意,若需要进行“紧急风”的演奏则必须需要在演奏时全部使用手腕进行敲打过程,否则会难以保证节奏的稳定。小锣也氛围高音、中音以及低音三种不同的类型,作用与大锣相似。演奏小锣时应该坐在鼓师的右方,左手握紧小锣,用食指托起小锣的边缘,但是不能捏住小锣边缘,以免造成声音闷哑,右手握住锣片,主要使用腕力完成小锣的击打动作,保证击打小锣时声音的清脆,小锣更多是为了辅助大锣进行演奏,保证锣音的丰富性,提高整体演奏质量[2]。

第四,饶钹。饶钹是黄梅戏演奏的主要乐器之一,又因为中间具有一部分隆起的部分,形状如碗,故又称“碗钹”。饶钹顶端有孔洞,并且其中穿有牛皮绳,从内部将牛皮绳打成死结,外部使用红色方巾连接于牛皮绳上,在实际演奏饶钹时,演奏人员应该将布叠成方块状,有食指和大拇指仅仅握住,其他手指保持自然弯曲,将饶钹放置在胸前,右手所持饶钹靠在上方,向下击打,而左手饶钹靠下方,向上击打,将饶钹接触平面的稍微倾斜,保证音量的最大化。另外,在演奏部分快速节奏时,演奏者应该使用揉钹的方式进行演奏,主要方法是将两个饶钹进行快速的揉磨击打,演奏特点与“紧急风”相类似,所以演奏饶钹的人应该对自身的腕力加以重视,保证手腕的灵活性可以到达较高水准,重点加强“紧急风”“快冲头”的练习。

二、运用黄梅戏锣鼓点进行节奏训练实践措施

(一)加强锣鼓经的教学

传统的黄梅戏锣鼓点的教授主要是通过鼓师根据不同种乐器音色特点进行念谱,亦称“念锣鼓经”,随着黄梅戏的不断发展,一些专业人士对各种不同的锣鼓点进行专业的绘谱工作进而形成了一套专业的锣鼓经教学体系,不仅丰富了黄梅戏文化内容,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进行实际的节奏训练时,首先,向学生讲授各种乐器的中文念法例如:板的念法有“一”或“扎”;鼓的念法有“打”“八打”“得儿”;堂鼓的念法有“冬”或“龙冬”;小锣的念法有“呆”“令”;饶钹的念法有“七”“次”;大锣的念法有“仓”“空”等等,并且还要根据不同的演奏需求,要对乐器齐奏的中文念法加以讲解,例如:饶钹、大锣、小锣以及堂鼓同时演奏时应该念做“仓”;小锣和堂鼓一同演奏时应该念做“令”;饶钹、小锣以及堂鼓一同演奏时应该念做“且”;小锣和小鼓一同演奏时应该念做“呆”等等。

其次,进行训练之前向学生播放各种打击乐以及组合打击的演奏录音,当学生获得实际音色的感受之后,再进行锣鼓经的念诵,教师应该及时进行范念,再由学生进行学念,及时纠正学生在念锣鼓经时的问题。

最后,当学生可以自由念诵锣鼓经时,即可运用念诵锣鼓经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节奏方面的训练,传统的“哒哒”类型的节奏训练往往较为单一,单音的多次重复会使得大脑的兴奋度降低,进而产生疲劳感,打消了学生的训练积极性。而使用锣鼓经进行节奏教学训练,不仅可以保证音名的变化灵活,而且还可以持续保持学生的兴奋感,提高节奏训练的训练效果[3]。

(二)注重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是节奏训练的重要环节,其中主要分为视唱和两耳两方面,视唱指的是根据乐谱进行谱子的发声练习,练耳就是对其中的节奏和音色内容进行大量聆听,从中提高自身的音乐感知度。当学生可以对锣鼓经进行顺利念诵后,教师应该注重对视唱练耳方面的练习,例如:教师可以挑选一个特定的锣鼓经,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学唱锣鼓经之中所涉及的板声部、堂鼓声部、小锣声部、饶钹声部、大锣声部以及鼓声部,当学生可以准确无误地唱熟锣鼓经之后,教师可以将所有的学生分成六个小组,使得每一个小组负责一个声部的演唱,或者选出六个学生分别负责六个声部的演唱,进而进行锣鼓点的视唱训练,当学生进行视唱时,教师应该对实际的演唱效果加以记录,然后播放标准的锣鼓点演奏录音,将二者加以比较,从比较之中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进行分部的锣鼓点的视唱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不同的鼓点节奏,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不同音色的感知程度。而且多种声部的模拟还可以提高学生不同声部音色的组合能力,进而使得学生可以多方面感受黄梅戏的鼓点巧妙之处。

(三)提升学生对于锣鼓点演奏的兴趣

在实际利用黄梅戏的鼓点对学生进行鼓点训练时,由于这个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往往对待基础的锣鼓点训练持有消极态度,进而使得在日常的锣鼓点节奏训练时难以产生对黄梅戏锣鼓演奏兴趣,所以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兴趣喜好,实际在演奏时具有板声部、堂鼓声部、小锣声部、饶钹声部、大锣声部以及鼓声部六个不同类型的声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爱好程度,帮助学生对乐器进行简单的选择,并且在实际联系之中不能只针对学生喜好的乐器加以训练,而要在训练之中适当穿插其他类型的乐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器的音色,而且还能够在更换乐器时提高学生对于锣鼓点演奏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训练质量[4]。

(四)重视节奏训练时的节奏组合

在黄梅戏之中出现的锣鼓点的节奏类型十分丰富,并且同一个锣鼓点经由不同形式的念唱方法便可以延伸出新的节奏类型,所以在进行节奏训练时应该重视黄梅戏不同的节奏组合,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顺次组合法。将锣鼓点的全谱或者部分谱从高到低,将三个或者多个声部节奏以四拍或者二拍的单位进行重新顺次组合,进而得到新的锣鼓节奏。第二,选择组合法。将锣鼓谱之中较有特点或者力度感较强的节奏筛选出来,通过合理的衔接使其成为一个全新的节奏序列。另外在进行节奏选择时,应该对节奏的逻辑性和韵律感加以重视,不必依照原谱的高低顺序进行编排,保证节奏的适应性。第三,对称选择法。将锣鼓谱之中具有特点或者力度感较强的节奏筛选出来组合成为较短的节奏,再通过独特的复写手法使得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成为相互对照的关系,进而形成新的节奏组合。

三、结论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积极运用黄梅戏的锣鼓点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在实际的训练时,应该积极加强锣鼓经的教学、注重视唱练耳、提升学生对于锣鼓点演奏的兴趣以及重视节奏训练时的节奏组合,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使得学生可以体会黄梅戏鼓点的精妙之处,进而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锣鼓黄梅戏声部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黄梅戏《白蛇传》选段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浅谈安庆地域文化与黄梅戏传承发展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软槌锣鼓 声震九州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论爵士钢琴教学中的声部技术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建院60周年优秀剧目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