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的并发症护理干预分析
2020-07-10唐安琪
唐安琪
【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的并发症护理干预。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82例,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的护理满意率比常规组高(P<0.05),且干预组发生腹胀、氧中毒、鼻粘膜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并发症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可推广。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并发症;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224-01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其临床特征,肺内外因素均可能导致该病的产生,致死率较高[1]。本文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的并发症护理干预手段,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82例,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41例。男性38例,女性44例,胎龄27~36(29.04±1.51)周。出生体重0.74~2.2(1.14±0.78)kg。对比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手段,如常规体位管理、保暖、抢救后的生命体征监测等。在此基础上,干预组给予并发症护理干预手段。具体如下:
⑴基础护理:全面评估患儿病情,明确可能导致患儿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并发症护理方案。做好新生儿保暖工作及环境护理。新生儿肛温以37℃为宜,体表温度以36.5℃为宜。定期通风,调节新生儿监护病房温度与湿度,相对湿度以50%为宜。每日对监护室进行消毒,并做好脐部与口腔的护理。严格遵医嘱用药,对需静脉滴注的患儿控制用药剂量与滴注,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⑵鼻粘膜损伤护理:定期清理患儿口腔、鼻孔、呼吸道分泌物,确保呼吸道畅通。给氧时选择鼻翼给氧,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压伤,同时还应根据新生儿体质量、BMI指数等选择合適的鼻翼吸氧罩,可交替使用鼻罩、鼻塞 。间隔1~2h调整系带位置及松紧度,避免压迫鼻翼组织。吸痰操作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吸痰结束后,记录痰液颜色、粘稠度、吸痰量等,并收集痰液标本,送化验室进行细菌培养。
⑶氧中毒护理:严格控制给氧量,给氧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给氧模式选择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以FiO2>35%,流量<4L/min为宜。监测新生儿呼吸40~50次/min则停止给氧。并叮嘱家属于治疗后30d,带新生儿检查眼底情况,了解有无出现氧中毒反应,影响视力。
⑷腹胀护理:对新生儿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受到通气速度,通气量的影响,患儿易因大声哭泣导致气体大量吸入肺部,导致腹胀。因此,可遵医嘱对患儿实施胃肠减压,置胃管,定期抽气,降低腹胀发生率。
1.3 评价指标
⑴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内容包括机械通气护理操作、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效果等,由家属填写,从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标准,了解家属的护理满意度。⑵记录两组患儿腹胀、氧中毒、鼻粘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行c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对比
干预组的护理满意率比常规组高(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干预组发生腹胀、氧中毒、鼻粘膜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呼吸困难、呼吸衰竭、面部青紫、吸气性三凹征为NRDS的临床标准,多发于早产儿中[2]。由于新生儿身体器官发育尚不完全,自身免疫力较弱,治疗过程中极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危及新生儿生命。并发症护理干预通过提升对为NRDS患儿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进行评估,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手段,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本文研究显示,实施并发症护理干预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高,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较低。表明并发症护理干预可针对性对新生儿治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并发症进行干预,预后效果较好,有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综上所述,并发症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柳. ICU护理风险干预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价值观察[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1(09):3+5.
[3] 张莉.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发低钾血症的护理[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04):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