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润心灵 法护成长

2020-07-10徐丽谊

青年生活 2020年18期
关键词:课本法治道德

徐丽谊

摘要:当前,由于小学生年纪尚幼,使得自身接受能力较低,不能完全认识客观世界,没有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因此,为使得小学生更加懂得道德与法治中的“法”,需要老师发挥自身指引者的作用,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平,增强对法的认识。基于此,本文将于小学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展开论述,提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意义以及教学策略,一能够提高学生对法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法

小学课本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也能使学生更加适应未来的生活,遵纪守法,作为一名良好的社会公民,为社会谋福利。但是,为德润学生心灵,用“法”呵护成长,提高教学质量,需要老师更加明白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创新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法”的理解。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在小学时期,是学生形成良好法治观念的基础。但是,由于学生年龄的特殊性,不能很好的明白何为“法”。除此之外,在不同阶段的小学教学中,《道德与法治》仍旧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方略,使之学生“法治观念”得不到有效提升,导致教学质量也一直徘徊不前[1]。但是,教学中小学老师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差甚远,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老师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严重阻碍了学生对“法”的了解。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

小学教材《道德与法治》内容更加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可以通过对文章内容的诵读、图片的观看,体会到其中凝聚着对祖国的热爱、对法的认可、对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一)理解国家依法治国方略

小学课本中《道德与法治》是依据国家依法治国方略而制定的教程,深刻体现出了国家的法治理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不仅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策略,也让学生学会用法保护自己。此外,作为一名良好的学生以及未来的良好社会公民,首要条件就是要增加对法的认识,敬畏法律、崇尚法律,依法的角度做事,避免触及法律[2]。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本中,学生可以通过文字清楚的了解法限制了我们的哪些行为,然后在日常生活中不触及法律,更好生活,也对国家的法治理念更加认可,明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性。

(二)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不仅是中华上下几千年来文明、智慧的结晶,更是承载着我国的发展历程。纵观我国发展轨迹,历代王朝无不体现出“法”的重要性,只有良好的法律观念,才能促使国家长久发展。此外,“德”与“法”相辅相成,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德与法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从侧面更加理解法治精神,更好地进行学习,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法”,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对国家的了解,承担起继承与发扬的重任,促使我国优秀传统法治文化不断发展与完善,是中国法治文化长久存在于历史长河中,不被时间所淹没。

(三)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道德与法治》是与法律为依据而编订的教材,通过对此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提早的了解法律、学会法律知识,日后更好的在社会生存。除此之外,教学制定中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程编排,课本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生活。在对此内容进行学习时,学生会有更加感同身受的体会,进而能够在生活中更加合理、灵活的运用法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用法呵护成长。

三、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的策略

(一)立足教材,培养学生法治精神

《道德与法治》中对学生“法”教学离不开“课本”二字,因此教学中老师不能脱离实际,要根据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使之得润心灵,法护学生成长。但是,大多老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不仅教学手段落后,课堂枯燥无味,还使得学生缺乏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学习激情。因此,为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对法的理解、用法呵护成长,需要老师改变现有教学观念,以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对法的理解。

因此,教学中老师要立足教材,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手段创新。以《心中的110》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课题制定一系列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课本更加贴切,使得学生更加理解其中蕴含的法治精神,加深对法的认识。之后,老师可以创新教学手段,将多媒体巧妙引入到课题教学中,在图片、视频、PPT幻灯片等作用下科学设置特定的教学内容,而后巧設课题问题,如,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拨打110,拨打110的意义是什么,人们为什么要拨打110等一系列问题。将这些问题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接着,根据教材内容中体现的内容为学生播放视频或影片,接着让学生分析讨论这些问题,而后对“法”有全面的认识,纠正自身存在对法的错误理解,无形中提升法治精神与法治观念,进而,使得老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提升[3]。

因此,在教学中立足教材,不仅能使教授内容跟课本更加贴合,也能增加学生对法的了解。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进行上课,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展现更加生动、形象的课堂,也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法治精神。

(二)立足生活,提升学生法治意识

《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来自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它不仅展现了生活中的点滴,也在其中蕴含着人们的法治意识。为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法律意识,需要老师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要让学生立足生活,从生活中体会到“法”。除此之外,老师也应让学生带着自身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走入到课堂学习中,通过对内容知识的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提升自己的道德思想观念,净化心灵,加强法律意识,用法呵护自身成长。

以《做聪明的消费者》为例,在课题教学之前,老师要多层次解读教学内容,科学的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要求班级学生在家中运用互联网等手段,延伸课本内容,初步感知到如何做一名聪明的消费者,以及消费中应该遵循哪些道德法律。在讲解课题内容中,老师需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引领班级同学走路到课堂学习中。而后,老师为学生讲解因错误消费而产生的惨案,如,近年来各种借贷APP在学生中广为运用,其中大多学生存在盲目消费的现象,追求“名牌”,导致贷款与日俱增,不仅不是聪明的消费者,还为自身带来心理压力[4]。最后,有部分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街头抢劫以为还清借款,严重触及了法律,也忽视了内心存在的法律意识。此外,有些人不堪重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世间的美好还未真正体会到,就从世界上永远消失。通过为学生分享案例,让学生更加明白法治的重要性。不仅帮助学生树立不过度消费、不盲目消费的正确消费观念,提升自身思想道德观念,还让学生更加理解法治意识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提升自身法治意识。在课堂教学后,如果课堂时间有剩余,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购买活动,运用人物扮演的形式为学生分配不同角色,如导购员、收银员、以及“吹捧者”(对某一奢侈品牌过度赞誉,激发人们的购买冲动),通过真切的体验,让学生明白作为聪明消费者的重要作用,也从中提升自身的法治意识。

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立足生活进行教学可以体现出当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发展理念,也能让学生对教学内容知识更加理解。此外,通过人物扮演的模式,让学生感受到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能帮助自己建立良好的消费心理,也为以后的健康、合理消费建立良好的法治意识基础,避免惨案的发生。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法”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国家治国方略,承担起文化传播、继承者的责任,也能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法治精神与法治意识,不仅为以后更好生活提供了保障,也能促进自身更好发展。但是,在此过程中,老师需要承担起教书育人以及指引者的身份,通过立足教材、立足生活,把学生放置课堂主体,使之更好的进行内容知识学习,加深对法的理解,促使思想道德的提升,用“法”保驾护航,促进自身不断健康成长,也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柴晓芳. 德润心灵, 法护成长——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与实践[J]. 名师在线, 2018, 62(25):67-68.

[2]曹建文.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7, 000(023):136.

[3]曹现波. 德润心灵法护成长——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 教育艺术, 2019(7):64-64.

[4]宋梅. 呵护人生最美好的开端——浅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J]. 时代教育, 2017(2):204-205.

猜你喜欢

课本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道德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