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的构建策略思考
2020-07-10李秀英
李秀英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兴趣化教学,积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的中主体作用,进而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跟随教师感受数学的内涵,体悟数学思维的魅力,进而有效地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文章基于此点,探究和分析了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的有效构建,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旨在有效地构建小学学生喜闻乐见的兴趣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花课堂;构建策略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书中所著:为了使儿童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他有一种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因此,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致力于构建一个学生喜欢并且热衷于投入学习的兴趣课堂。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生为本”,践行兴趣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利用多媒体,创建情景课堂
受传统教育理念以及数学抽象性特征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学模式。他们对数学知识点进行基本的讲解后,开始进行大量的练题训练,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及运用能力。但是学生常年受这种教育模式的灌溉,已经习惯性麻木,并不会在课堂学习中主动地探究数学知识深处的奥秘,也不会对相应的知识进行有效地串联。所以学生就会出现对旧知识遗忘,对新知识混淆的情况,甚至很多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点,变了一个题型,就不会解答了。究其根源,还是学生没有散发自己的数学思维,没有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地串联,所以对知识才会不牢固,易混淆。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立足于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比如充分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结合多媒体,以音频、图像的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创建情景课堂,在多媒体课件上讲解数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对易错点进行颜色标注,让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行有效地记忆巩固,由此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时候,很多学生并没有立体思维和抽象思维,无法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与所学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打开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通过对一些物品进行全方位的观察,深刻地感知立体图形,进而加深学生的印象。而多媒体的运用,也给枯燥抽象的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进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善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著名的教学学者杜威提出了一个教育理论——问题解决教学,它提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提升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在对数学课程进行备课时,要深入地挖掘教材的内涵,利用现有的知识,积极设计有效的数学问题并且运用于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进而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解答。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地构建,查漏补缺,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进而做到“温故而知新”,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对新知识能够有盎然的兴趣,就可以采用情景教学优化课前导入,以月饼的平均划分来加强学生对分数的认知。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一些问题“有谁知道刚才分月饼过程中的1/2是什么意思?”“我们生活有没有类似的分数划分过程呢?”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折纸的方式,说出自己折纸后的分数含义,进而有效地增加了学生对分数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的欲望,从而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也有利于打造兴趣课堂。
三、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气氛
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主要目的是要结合所讲解的知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进行有效地构建。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有时候在思考的时候,他们会出现走神的情况。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互相讨论,并且最后要得出有效的答案。在这种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析,让他们之间的思维进行互相碰撞,激发学生的灵感,对学生数学思维及逻辑思维的构建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构建兴趣化的数学课堂,就要立足于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入手,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从而调动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增强解答数学难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给枯燥抽象的数学课堂增添新的色彩,让学生摆脱乏味无趣的學习氛围,进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亿琴.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兴趣课堂生活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0):87.
[2] 唐其梅. 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兴趣课堂的对策[C]. .新教育时代(2015年11月 总第4辑).: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