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尔·波兹曼技术批判思想研究

2020-07-10郭宁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综述

郭宁

摘要:2019年,天猫超市“双11”购物狂欢节成交量又一次全网刷屏,双11购物狂欢节作为一种营销行为从语义学层面上取代了最初作为当代青年人自我调侃、排解孤独的青年文化表达符号。语义学的演变印证了尼尔波兹曼对于技术垄断的预言。人们正走在被技术垄断的道路上,在技术营造的全民狂欢的乌托邦中无法自拔。技术垄断日益加剧的今天,应该保持清新的头脑,明白技术垄断对我们带来的无限危害。

关键词:尼尔波兹曼;技术批判;综述

一、波兹曼思想发展

尼尔波兹曼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批评家,他的思想是在芒福德、伊尼斯和麦克卢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媒介生态学派主要研究的是在传播中作为传播介质对于接受者产生的不同影响。波兹曼的老师麦克卢汉与英尼斯对于媒介环境学派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尼尔波兹曼在上个世纪70年代演讲《革新的英语课程》(1970)中第一使用了将“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而后,在当时纽约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媒介生态学派研究”的高层次课程,又经过几年的发展,“对于媒介生态学的研究”才真正意义上成为当时传播学领域的学术专有名词。他提出的“媒介即隐喻”“媒介即认识论”“技术垄断”等概念在学术领域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在知网以“尼尔波兹曼”“技术批判”等主题进行检索出有81条结果,其中学术论文62条,博硕士论文16条。在学术期刊论文中对于尼尔波兹曼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第一,对于尼尔波兹曼理论概念性的解读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毛峰发表的论文《娱乐至死的物种:波兹曼的媒介哲学》(现代传播2005)就是对其著作《娱乐至死》从媒介即隐喻,媒介即认识论,媒介与信息关系以及电视媒介和叙事关系三个方面进行了概念性的解读。付彦松在论文《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的文本学解读》(河南社会科学2016)中从文本学角度对于其理论进行研究,作者认为尼尔波兹曼没有把童年的概念单一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待,而是把它放在了社会环境中进了讨论,电视传播的无远弗届,信息接收的通俗易懂,使得童年和成年之间的界限逐渐崩溃,再无童年与成年之分。在2007年尼尔波兹曼技术批判系列的第三本书《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出版以后又有一批学者对于其思想进行了初步的解读。从工具使用文化、技术统治文化到技术垄断文化,人们再一步一步沦为技术的附庸。第二,四川大学的李晓云在其发表的论文《儿童·电视·教育一尼尔·波兹曼的媒介教育观》(新闻界2009)从教育角度出发分析了在消费社会中对教育带来的影响以及提出解决办法(摘要)代表了对于尼尔波兹曼理论的新的研究视角。三、是以浙江传媒学院卢炜《电视观照下的未成年人家庭身份认同》(中国电视2010)为代表,一批学者通过运用尼尔波兹曼的理论对当下技术发展引发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卢炜从《娱乐至死》一书中文版封面入手探讨了家庭中电视的出现使得儿童从原本的家长中心一跃成为家庭中心,呈现出一种“子孙崇拜”的奇观。在博硕士论文方面,对于尼尔波兹曼媒介批评系列理论的研究更为深入。首先,四川大学博士李晓云的学位论文从媒介生态学的宏观角度出发对于尼尔波兹曼的理论进行了研究。在充分考察尼尔波兹曼的理论形成过程中,对我国现实环境中的媒介生态问题有了更加具体深刻的认识,赋予了媒介生态学理论在不同社会环境中新的意义”。其次,湘潭大学的硕士生黄牧将约书亚·梅罗维茨与尼尔波兹曼的媒介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两人之间对于媒介技术的不同看法以及在人文主义思想方面角度的差异是造成了两人之间的理论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后福建师范大学的蔡李玲的《尼尔波兹曼文化娱乐思想研究》试图从波兹曼理论本身、泛娱乐化时代以及反思波兹曼的娱乐思想中指出波兹曼理论的局限之处。山西师范大学刘逸轩《尼尔波兹曼媒介思想研究》从美学角度出发探讨了怎样更好的发挥媒介的审美力量去减少文化糟粕,建设和谐文化氛围。西北民族大学陆倩云的《尼尔波兹曼媒介批评理论研究》将对于媒介批判的不同学派划分为经验主义、技术主义、批判主义三种形式,深入分析了波兹曼媒介批判主义对现代人类的敲响的警钟。

国外的对于尼尔·波兹曼媒介批判思想的主要被北美地区的很多研究者所关注,为了纪念尼尔-波兹曼对于媒介环境学派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当地专门建立了纪念尼尔·波兹曼的网站,内容主要是介绍尼尔·波兹曼在学术上的卓越贡献,比如著名的批评三部曲“The End Education、Howto Watch TV News、Language Education in a knowledgecontext”。其次,北美的研究者对于尼尔·波兹曼媒介批判思想理论的评论文章有很多是非常著名的。例如对于尼尔·波兹曼技术批判思想的发展与后现代理论的相关性的讨论《Postman,Neil As Postmodernist》,还有一些学者针对于尼尔·波兹曼的批判三部曲中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Wait a Minute,Mr.Postman,Some Critical Remarks onPostman,Nells Childhood Theory》。從宏观角度来看,外国学者对于尼尔·波兹曼理论的研究主要在于对其某个理论的探讨,对于整体批判思想的整理与批判文献还很缺乏。他的一生有很多著作,例如《学校指南》、《美国的语言》、《娱乐至死》、《技术垄断》。还有他本人所撰写的文献材料《教育的目的:重估学校价值》、《课程变化与技术》、《我们正走向死亡》、《鬼械神》等等尼尔·波兹曼为媒介生态学派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出版了二十多本相关的著作,发表了两百多篇学术文章,具有很强的学术研究价值。

二、崩解的信息

我们的媒介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信息和媒介相互依存的阶段,谷登堡时代的媒介信息分离时代以及垄断信息的电子媒介阶段。第一阶段有效信息的准确传播依赖口语以及肢体语言的发出与接收,人们对于接受与传播的权利的是公平且统一的。而到了谷登堡时代,文字的出现使得媒介成为精英阶层的玩具,接受者必须依靠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信息进行解码。此时,人们还掌握着媒介的控制权。20世纪50年代,互联网的发明吹响了媒介反制人类的号角,人们面对各式各样的媒介彻底失去了自我。媒介运用自己独有的优势,为人们营造了各种各样的乌托邦。如今人们每天从朋友圈、微博等一系列所谓的信息源如痴如醉的获取者信息,看着朋友圈里的人每天周游世界,过着神仙般的日子。看着根据数据得来的迎合每个用户的热搜,感觉自己轻而易举的就能了解到所有的信息。人们再也接受不了动辄几百页的书籍,更喜欢网络寥寥几笔的总结。正如美丽新世界中的寓言那样“公众已经适应了没有连贯性的世界,并且被现代科技提供的各种娱乐消遣弄的筋疲力尽和麻木不仁了。”波兹曼在他的媒介理论当中大声疾呼:“我们不应该接受这个世界表面所表现出来的东西”,信息被各种网络媒介所崩解,人类也逐渐被技术所统治。

三、结论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波兹曼对于媒介技术批判的理论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但是目前的国内对于其理论的研究都仅限于尼尔·波兹曼的媒介批判三部曲,他一生发表了两百多篇论文,二十五本著作,对于他的其他著作研究成果不多。其次,对于尼尔波兹曼媒介批判理论本身的批判性思考不够深入,我们不应该把现代新兴技术视为洪水猛兽,陷入到的技术悲观主义,技术决定论的圈子中去,也应该正视技术为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最后,通过整理发现有关波兹曼理论与其他媒介批判学派主义理论的对比研究不足,对比研究虽然不易把握容易流于表面不够深入,但我们还是保持一种学术热诚积极的去尝试、探索。

猜你喜欢

综述
银行网络间风险传染研究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我国工业遗产档案研究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关于港口物流服务质量的文献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面向自动问答的机器阅读理解综述
我国中学校本课程建设实践发展路径研究综述
我国中学校本课程建设实践发展路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