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英语课堂思政元素的融入

2020-07-10刘卫娜史立华赵霞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英语课堂思政

刘卫娜 史立华 赵霞

摘要:課堂思政的提出,为高职英语课堂的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尝试以课堂的三个阶段:课前、课中及课后为切入点,分析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高职英语课堂,让学生从课堂上不仅能学到英语知识,还能提高思想素养。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堂思政

课程思政的核心在于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所有课程的教学和改革,每门课程、每位教师都承担育人责任,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职英语课程的人文性质要求以人为本,着重对人的培养,因此高职英语课堂思政元素的融入是我们面对的新问题。但如果只是把思政元素照搬硬套的放进现有的英语课程里,效果显然不会很好,如何科学高效的把英语教学与思政元素相结合,需要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参与者,过程等全方位的反思,从而形成一门成功的英语课。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设计课堂时,首先需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学习过程来看,英语课堂可以主要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及课后复习三个阶段。课前预习主要以对课堂讲授的知识进行提前自学,发现学生不懂的知识点,可使课堂效率最大化。而英语课堂以传授知识点为主,强调对单词、句子及语法的掌握。课后的复习也以做课堂知识点的强化练习为主。而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学生经常觉得这样的学习很无趣,进而失去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挑战。除了英语的知识点,加入思政元素,不仅可以让课堂内容更丰富,还可以使学生得到个人素质的全方位提升。

课前预习阶段,可以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以小组为单位的完成任务,会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也是课程思政渗入课程的手段之一。课前的预习任务应以学生感兴趣的,通过网络等学生熟悉的工具进行资料收集,布置的任务可以以中西方文化、国内外名人轶事,这些有趣而且有教育意义的为主。学生通过前期的预习,会有自己的观点,也有自己的困惑,会带着问题的参与到课程中。这是英语课堂能够高效展开的基础。在课堂上应注重传统教学方法和其下先进教学手段的结合,鼓励同学主动提出问题,从而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内容上将“思政”内容,潜移默化的融人教学中,如课文阅读内容是名胜古迹,我们除了介绍和主题相关的英语内容之外,还可以跟同学用英语探讨“工匠精神”、“保护文化遗产”及“民族文明”等话题,这些话题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表单能力,同时无形中也加入了对思政内容的学习,另外这样的英语课程会让同学觉得很“接地气”,让英语课堂更加丰富。在课后,可以通过让同学针对课堂上的话题写一些感受,达到复习课上重点,同时也通过课下的复习,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及课后复习不难发现,教材是贯穿三个过程的,适合的教材是课程思政深入英语课堂的关键。因此我们需要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内容不应只强调知识点的掌握,应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展开主题,切人思政元素。目前的教材通常按主题分单元,教师在备课时,设定每单元的知识目标的同时,也应该加入与主题相关的思政目标。“课程思政”进入大学英语课堂还是一种尝试,在实践过程中还有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一、如学生是否愿意完成课堂上的要求,自主预习要学习的内容。二、“课程思政”的内容穿插是否自然,是否让学生们感到突兀和逆反。三、将西方的文化和“思政课”内容穿插其中,是不是能让学生学到地道的西方习俗。总之,虽然探索中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教育的宗旨是“育才”这与课程思政的目标是一致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终将会迎来“课程思政”和大学英语教学完美结合。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英语课堂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我的英语课堂经历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英语课堂中语用学委婉语的使用研究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