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020-07-10李化爱

教育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陶冶情操营造氛围养成教育

李化爱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发挥榜样;陶冶情操;营造氛围

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要通过示范、实践、榜样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的相对统一,如何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下面我简单的谈几点我的看法。

一、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氛围

1.利用各种阵地进行规范的宣传。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规范学生的行为,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利用班会、班队活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讲话,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导向。

2.多种教育方法并举形成教育合力。班会讲,老师讲,学生讲,班干部讲,家长讲等多种方法结合,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

3.發挥榜样的力量。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同时要推出示范学生,使全体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二、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认知教育

通过国旗下讲话,品生.品社课,常规教育等活动,让学生端正认识态度,明确行为目标。认真研究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主体,他们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促进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在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中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知行的统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常抓不懈,强化训练

“习惯”要“习”才能“惯”,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教师严格的训练,学生有意识的反复训练中养成的。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行为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经常督促,直到巩固为止。

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学校教育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则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开展养成教育时一定要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养成教育因素,把养成教育贯穿于各科教学之中。利用一朝一夕,通过每一件事,每一节课的长期熏陶使养成教育达到目的。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达到养成教育目的 。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素质,在体验中感悟生活,在感悟中明确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学会做人、做事和学习,从而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 春游、秋游、扫墓、庆“六一”, 庆元旦, 特长生比赛  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 ,文艺汇演、“献爱心”等活动。二是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组织开展班级活动。如:开展班级的小设计和小制作比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三是利用每周的文体活动课,让小组轮流组织设计比赛项目,如:拔河、跳绳、篮球、文艺小活动等等,从而达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总之,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给学生讲名人名家的故事,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精神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注重言传身教,做好学生的表率,不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表现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及时的进行总结,做到每周一总结,每月一总评,学期末进行总表彰。注意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利用校园广播,黑式让全体学生了解,对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表扬、肯定、鼓励,对于增强其自信心,激励其进取心,将产生直接作用,而这些心理因素对取得新成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起到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陶冶情操营造氛围养成教育
浅析绿色植物在室内环境中的作用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搭建支架发展“说”“写”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分享之路,从小起步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开展科学绘本活动建构生动课堂探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