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课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7-10王为忠
整理课,顾名思义,就是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内单独辟出来的、专门用来整理特定阶段学习内容的时段。整理课不是对以前所教知识的简单回忆和再现,而是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让学生自己去回顾、整理、补漏、应用,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體的目的,进而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整理课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
1.整理课是一个完整的、专门用于整理消化某一阶段所学知识的课时,是有利于学生在一个相对较长的、不受干扰的时段内展开系统复习、梳理知识结构、消化知识内容、发现遗留问题并设法去疑解惑的过程。
2.整理课不同于教师授课过程中留给学生的一个较短的、用于消化新学知识的时段,因为这不利于系统的知识整理,也不能让学生静下心来梳理、消化及吸收近阶段所学的知识。
3.整理课不同于作业训练课,因为训练课中学生是带着教师新规定的任务去进行查漏补缺与思维训练的。
4.整理课也不同于自习课,因为自习课是学生自主安排学习任务,自习课中学生更多的是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或预习第二天的学习内容。
一、整理课出现的时代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要求日趋提高,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也越发突出,但学校课程设计还一直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一方面,学校也想努力提高学生的各项技能,让学生在各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另一方面,学校还要紧抓教学质量不放松,紧密围绕中、高考指挥棒,确保能够将学生送到高一级的、理想的学校去深造。因此,学校在课程设计上就呈现出越来越密集的状态,即在确保学生文化考试课程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设法开齐、开足各种课程。学生的课程表呈现出饱和的状态,学生的学习安排也变得“无缝插针”。在这种高强度的教学下,学生每天就处在紧张的课堂学习中,不是听课学习就是课堂训练,或者匆忙完成家庭作业。学生留给自己的、用于消化、梳理所学知识的时间就变得越来越少,学生的生活几乎就处在“赶学习进度、糊作业任务”的懵懂状态中。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教师和学校提出了整理课的说法,阶段性地安排一到两节课,不布置任何作业,让学生利用在校的学习时间,静下心来完成近阶段所学知识的梳理与消化。可喜的是,不同年段、不同层次的学校在持续的教学实践中也已经摸索出多种模式的整理课。
二、整理课常见的设计模式
整理课的设计是依据学生就读的不同年段、学习课程的紧张程度、学习内容的难易度等因素来综合考虑的。如在初中基础年段,由于课程设计中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并不高,学生的在校学习基本是以在课堂理解、消化和运用为主,学生在课外需要整理、消化的知识并不多。再者,因为初中低年段的学生心智不够成熟,学习的主动性还有待提高,对于自主安排整理消化的时段利用程度不够,因此整理消化课的安排就较少。而对于初中毕业班的孩子而言,由于学习要求的提高,学生需要自我整理消化的知识较为集中,且需要将所学知识进行贯穿思考、联想拓展,整理课的重要性就渐趋明显。高中阶段更是如此,学生在心理上已经日趋成熟,学习的自觉性较高,且主动性明显增强,自我调控能力也令人放心。在这种情形下,整理课的频率也需要增加。在多年的摸索中,我们探索出以下几种设计模式:
1.专项式。专项式整理课就是在教师的日常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需要而安排的一种专项整理复习课。这种整理课最明显的特点是目标明确,学生必须用指定的整理课时间来梳理教师规定的知识内容,梳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学生的学习难点。专项式整理课最大的优点是及时消化,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特定的知识点,并完成复习与提升;而并存的缺点是时间安排并不固定,需要依靠教师的安排来确定整理课的插入,且教师插入的整理课通常会冲掉日常的教学课,影响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2.周清式。周清式整理课是基础年级常用的整理消化模式,通常是在每周下半周,如周五下午,空置出一节课来,让学生系列化地梳理本周所学知识内容,发现问题,查漏补缺。这种整理课安排的优点是学生能够在一周结束之际进行自我反思、整理消化。缺点是,由于学科繁杂,一个星期学习的知识内容较多,在短时间内难以进行全面消化,或者难以消化各学科的知识等。这种周清式的整理课有待于教师的习惯引导,指导学生用整理课来整合消化自己较为薄弱的学科。
3.日清式。日清式整理课就是每日安排一节或多于一节课的时间来让学生梳理、消化当天所学知识。日清式整理课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习任务较重的高年段的学生及时消化,让教与学能够进一步磨合。日清式整理课通常设在每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以便学生能够对当天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部分学校的日清式整理课为两节课,将上午的最后一节课和下午的最后一节课辟开来,给学生一段不受打扰的时间来及时消化、提升。
三、整理课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整理课不是特定的学科教学课程,因此不一定都能受到所有教师的尊重、理解与重视。同时,学生对整理课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不少学生可能会觉得整理课不能带来新知识的学习,或者由于学业负担及课外作业负担较重,部分学生可能会觉得整理消化所学知识没有完成课外作业重要,从而冲淡了整理课的作用。因此,整理课安排不到位的话,极有可能会导致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1.把整理课用来进行阶段检测。有部分教师可能因为对整理课的开设并不认同,不能意识到整理课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作用;部分教师是因为发现学生在整理课上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也渐渐产生不满的情绪;还有部分教师,由于教学任务较重、时间紧迫,会认为冲掉一点儿整理课应该不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多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教师,虽不利用整理课大张旗鼓地来上课,但他们会悄悄地发放测试卷,利用这段时间进行短时间的阶段检测。
2.把整理课用来完成课外作业。学生对整理课的理解与支持不尽相同,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认识到整理课的重要性,因为整理课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不是短期内就能够立竿见影的。在整理课这段时间内完成课外作业确实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就感”,让学生可以在晚上早一点休息。在这种情形下,不少学生都会有意无意地淡化整理课,在无人监控的情况下,偷偷摸摸地完成当天的课外作业。
3.把整理课用来进行提前预习。不少学生还是非常勤奋刻苦的,他们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各环节对学习造成的影响。在整理课上,他们也知道应该充分利用好时间来优化学习,提升自我。因此,不少学生会利用这个时段来提前预习第二天需要学习的内容,但这就冲淡了学生对当天学习内容的消化与整理。
4.把整理课用来开发兴趣爱好。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学习的动机不够明确,或学习困难较大,导致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在整理课上根本就不想再去整理阶段所学习的知识。他们可能就会利用这个时段来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如阅读小说、杂志等,从而不能达到设计整理课的初衷。
四、整理课设计安排的建议
细节决定成败。整理课的安排设计虽说有良好的初衷,但若处理不当的话,轻则得不到学生的理解与支持,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重则会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抵触,造成严重的时间浪费和精力耗费。因此,在安排整理课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以下四个方面:
1.教师强化指导,引导学生理解整理课的用途。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从小到大,学习与生活都是在家长或学校老师的精心安排之下按部就班进行的,他们最擅长的就是执行。整理课这种新生事物给了学生一整段自由支配的时间,且貌似没有具体的检测手段,就会使得许多的学生不知所措,让一些学习自觉性不高的学生钻了空子。因此,在开设整理课之前,教师非常有必要与学生做好沟通,让学生知道并理解整理课开设的目的与作用,从而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在整理课中做些什么,知道应该如何安排整理课的课堂时间,并依据个人的学科发展状况及阶段性学习的需要做好学科之间的协调。
2.学生细化安排,明确规划整理课的内容与进度。虽说每周或每天整理课的设计安排通常不会太多,但这些单独辟开来的时段却非常值得珍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细化安排,引导学生从大局出发,统筹安排好相应学科的整理、消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细化每一天的整理课的时间分布与内容安排,确保学科全面、内容具体。当然,适当的灵动性还是需要的,因为有时会受到学习内容难易变化的影响,有待整理的知识内容会有所增减。
3.教师参与指导,消除学生整理课的不自觉行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出整理课的时间与内容计划之后,一般来说也是会去努力执行的。但在学生心中,课外作业的完成要优先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与消化,于是出现了部分学生在整理课上设法偷偷完成课外作业的现象。再有,学生在整理课这种自主把握的时段里,也难免会出现短暂的偷懒或思想开小差的现象,如偷偷看课外读物、玩手机、打游戏等。可见,整理课虽然安排学生自主消化、整理,没有教师上课或布置任务,但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参与。
4.学生榜样示范,利用同伴力量扩大整理课影响。同伴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都会有“从众”心理,一定程度上,教师理性的教育未必能夠超过同伴的感性影响。因此,教师可以挑选一部分在整理课安排上做得较好的同学,或者是通过合理使用整理课而取得明显进步的同学,让他们在班级中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如此,感性与理性并举,整理课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效。
王为忠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