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
2020-07-10刘铁军
刘铁军
音乐课上,老师:“请小朋友随着老师的琴声一起唱歌吧。”老师开始弹琴,孩子们唱歌。张鹏辉两手架在桌子上,手指不停地弹动着,脑袋一左一右地摇动,一副专注的样子,从开始唱歌到结束,张鹏辉始终做着弹琴的动作,沉浸其中。一连几天,每次老师弹琴时,张鹏辉都仔细地、陶醉着做着弹琴的动作,显然一副行家的样子。每天放学,妈妈接来时,他都要求妈妈打开琴盖,过过弹琴瘾。他还经常向老师提问“为什么钢琴能发出声音?”“钢琴上白的黑的是什么?”“……”张鹏辉的妈妈告诉老师,鹏辉在家时,总喜欢问这问那,喜欢捣鼓玩具,家里的两把玩具提琴都让他捣鼓坏了。
由以上案例,我不禁想到科学家培根曾经说过:“好奇心是幼儿智慧的嫩芽”,幼儿对世界的认识是从好奇开始的,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幼儿的求知欲,对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现实生活中,作为幼儿教师,应怎样正确对待幼儿的好奇心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认真对待幼儿的提问,给幼儿满意的答案。一个孩子看到老师将打来的热水倒进了保温桶,就想摸一摸保温桶的身体,便对老师说:“老师,大桶热了,它会爆炸吗?”多么有趣的问题啊!幼儿几乎整个白天都和老师在一起,老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人,面对幼儿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予解决,不管这些问题在大人看来是多么没有意思和幼稚。如果老师一时解答不了幼儿的问题,也不可信口胡诌、敷衍了事,最好是当着幼儿的面查资料、请教他人来寻找答案,这样不但能给幼儿一个满意的答案,还能培养幼儿谦虚好学的习惯。在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时,还要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尽量用生动具体地描述,做出幼儿能够明白的解释,使幼儿真正享受到探索事物奥妙的乐趣。
第二,鼓励幼儿动手参与,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科学区投放了玩具电子琴,可是这一天电子琴不响了,琪琪翻过来翻过去,左看看右看看,找到了装电池的地方,打开后将电池重新安装了一次,可是电子琴还是不响,他又打开电池盒,将电池拿下来,用力甩一甩,旁边的贝贝看见了,也凑过来拿上电池甩。孩子们的行为在大人看起来很幼稚可笑,但是这正是他们探索的表现。幼儿常常有拆卸玩具、乱翻物品的行为,有时他们甚至想帮助大人做事,当然,这种“帮助”往往是帮了倒忙,在这些情况下如果对幼儿的行为加以限制,就会扼杀幼儿的好奇心。面对幼儿好奇和求知的愿望教师应该鼓励孩子,不要一味粗暴地制止孩子的探询行为,要尽量提供方便,给幼儿动手的机会,引导幼儿以适合的方式参与,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激情,还能使幼儿掌握许多平时学不到的实践性知识和经验。
第三,正确引导幼儿的好奇心,启发幼儿在探索中寻求答案。一是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多让幼儿与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接触,天上的飞鸟、昆虫,地上的小草、蚂蚁都会成为他们探索的目标。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健康的情趣和探究事物奥妙的兴趣;二是科学引导好奇心,帮助幼儿明确观察对象。幼儿在观察中往往目的不明确,教师应采取适当方法帮助幼儿确立明确的观察对象。如在观察花的结构时,幼儿却被翩翩起舞的蝴蝶吸引了,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幼儿的注意力。通过提出“蝴蝶为什么喜欢落在花上?”等问题,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回主题上来。对幼儿探求答案的行为要及时鼓励,真正让幼儿有成就感,在使幼儿保持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幼儿积极探求知识的态度。
那么,作为父母面对孩子的好奇心又该怎样做呢?孩子们在生活中总爱问这问那,有時还会做出一些“破坏性行为”,如拆坏钟表、电动玩具等。许多父母因为孩子的捣鼓,严厉地批评孩子,强力制止孩子不可以做这做那,却不知反而扼杀了孩子的发展。其实孩子的好奇心不断得到满足,智力也就不断有所提高。所以,父母要充分珍惜学龄前儿童求知心理的最佳时期,及时地、耐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父母要做到:
第一,加强自身修养和学习。要使孩子懂,首先自己懂。新知识是无穷的,希望孩子成长,父母就要博览群书,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如果有些问题一时难以解答,可以带孩子一起查找书籍,直到弄懂为止。
第二,讲究科学性。教给孩子的知识必须真实,符合客观实际,切忌把模棱两可、违背科学的东西告诉孩子。如果孩子提出的问题比较复杂,比如“人是怎样跑到电视机里去的?”“月亮为什么有时大有时小?”父母必须把正确的答案告诉孩子,切忌胡编乱造,使孩子接受错误的知识。
第三,采用启发式。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简单幼稚,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父母要在回答孩子提出问题的同时,启发诱导孩子自己去思考,以求得答案。世界著名作家歌德小的时候,他母亲每天都给他讲故事,常常讲到某个段落就停下来,把以后的故事情节留给歌德去想象。第二天,母亲先让他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然后再讲。这样就发展了歌德的想象力,给他以后的写作带来了极大好处。
第四,注意正确“导航”。孩子好奇心是诸多方面的,他们提出的不一定都是知识性或有积极意义的,有些还是不切实际的。有时他们跃跃欲试,要去看、听、闻、尝、摸、捏、掂,有的还会做出些“惊人之举”,如用嘴尝任何东西、到池塘边玩水、摸电器插头、开关等,有时还会捅出“漏子”,给大人添麻烦。此时,父母要积极引导,讲清道理。
孩子的心灵发育,一辈子只有一次,每一阶段的发育都是无法重复的,好奇心的发育同样如此。教师和父母应珍惜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断提高孩子好奇心的水平,充分利用孩子求知的最佳时期,讲究科学的育儿方法,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