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有梦想的学生
2020-07-10潘惠红
潘惠红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
“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21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这是今天刚刚新鲜出炉的2018年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题目,资深的高考题点评专家认为,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立意:①个人的梦想,一代人的梦想,中国梦三者的联系;②青春梦是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的;③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④青年人对未来要做好准备,不畏挑战,勇抓机遇。网友对这题目自有很多不同角度不同观点的评论,笔者对于命题者只有深深的敬佩之情。且不说这题目从高度上要求考生必须拥有爱国情怀,拥有正确的社会价值判断,用正确的价值观念看待社会发展。首先,这题目就要求考生必须要有自己的梦想。因为如果连个人梦想都没有了,那就更不可能去谈什么时代梦想、国家梦想了。正如现在网络很流行的一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少年人,就更加要有自己的梦想,让梦想之花常开,让梦想之树常绿,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追梦圆梦。
相关研究指出,作为自然成长的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的。有些儿童能一直保持对于梦想的执着和追求,最终实现了自己梦想。但有些儿童,却在成长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不断失去对梦想追求的动力和信念。更有甚者,还放弃自己的学习、生活乃至于更重要的东西。毋庸置疑,一个越有梦想对未来越有追求目标的人,在其人身成长中就越能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和使命感。
美国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就非常明确指出,目标对人生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对于未来的目标无疑就是他们的梦想。故此,教师要积极培育学生的美好梦想,并且还要激发学生始終坚持,不屈不挠为了实现梦想而不断努力。笔者认为,育有梦想的学生,我们一线教师应该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立德树人,言传身教,培育学生的美好梦想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学生是思维灵动的天使,教师应唤醒他们追求真善美的人性灵光,并促使其按着自然规律、健康自由快乐的生根、长叶、开花、结果。“教育的价值是激活学生的梦想!”身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眼中有人,心中更要有人。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通过日常的美育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诵读经典等教育,陶冶学生的性灵、开阔心胸、端正品行,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鸿鹄之志,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与志高远大的梦想。
古人云:“蒙童养正,少年养志”,说的就是从小要培养孩子树立正志,即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目标、正确的情怀、正确的行为习惯。所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孩子们有梦想,就会有信心和目标,就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会激发前行的内驱力。青少年时期学生的主要学习环境是学校。因此,教师平时的言传身教,是奠定学生梦想的价值观的基础,是根植学生梦想成长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土壤。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曾经说过,教师要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四有好老师”第一条就是有理想信念。试问如果教师自身没有理想信念,又如何培育学生的美好梦想?习总书记铿锵有力地说: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向永远是第一位的、决定性的。要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高度认识和把握这一根本任务。因此,我们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将决定了青少年梦想能否健康成长、美好的梦想能否最终成真。
二、搭建多元的教育平台,激发学生的多元梦想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既然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那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学生的梦想也是多元的。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学生,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要重新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只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对于每个学生的不同梦想,我们教师首先要尊重他们的选择,接着我们要积极搭建多元的平台,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堂外。我们要构筑梦想成长的外部支持性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多元梦想,让学生发现自己至少有一个方面的长处和特长,让学生在进步中体验成就感,学生就会热切地追求自身内在的兴趣,也能在不同的舞台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著名教育培训机构“新东方”的创办者俞敏洪认为,“孩子是有区别的,但是只要你的孩子没到白痴水平,只要孩子能正常走进教室上课,就能够做出重要的大事来。比如胡雪岩只上了两个月的学,但最后变成了最厉害的商人,而且还心怀大志,这就是很好的例子。我是中国企业家协会的副会长,这个协会有一千多个企业家,北大、清华、复旦毕业的还不到二十个,有很多是普通高校毕业的,还有的是农民、工人、中专生、大专生等等,但他们都是成功的企业家”。所以,关键的不是学校的教育给与了学生多少的知识,而是能基于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和特长,树立属于他们自己的远大理想,促进每个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适时鼓励与帮助,坚定学生的梦想追求
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是进行7项项试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级,对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务必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8个月后,罗森塔尔对这些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罗森塔尔教授这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这让老师们很是意外。实际上,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意挑选的,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一谎言何以成真?罗森塔尔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更好地开发出自身的潜能。学生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困难挫折,从而灰心丧气。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帮助,让他们能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不畏困难挫折。
早在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曾提醒教师,“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所以,不妨让我们换一种眼光、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学生,更加积极地期望学生,相信我们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其实,每一位教师都能创造出“神奇”,真实的“谎言”每天都可以上演!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是那巧手花匠,让学生的梦想之花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