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与疫情后课程建设的有机衔接研究
2020-07-10梁玮
梁玮
摘 要: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高校都采用了線上教学,开展远程授课。随着疫情的好转,开学在即,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与疫情过后的课程建设有机衔接是高校教师即将面临的考验,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为例,对此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线上教学;课程建设;有机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1-0046-04
Abstract: Due to the impact of the new coronavirus epidem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dopted online teaching and carried out remote teaching.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pidemic situation, the beginning of school, the jointless connection between online teaching in the special period and the post-epidemic course construction is the test that college teachers will soon face, and it is also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This paper takes the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urse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and study it.
Keywords: online teaching; course construction; jointless connection
引言
2019年年底,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导致的严重传染病疫情由武汉至全国蔓延,当前中国乃至全球都正在艰苦卓绝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1]。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高校2020年春季学期均延期开学。针对疫情对高校的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造成的影响,教育部于2020年2月4日下发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高校充分利用上线的慕课和省、校两级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在慕课平台和实验资源平台服务支持带动下,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等,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面对疫情这个突然的变量,各个高校采用网络教学平台来应急,引导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各个学科的老师们开始采用各种网上工具进行远程教学。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与疫情过后课程建设的衔接成为高校教师正在面临着的双重考验。本文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为例,探索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与疫情过后课程建设的有机衔接方法。
一、课程特点决定授课方法
不同性质的课程,应该采用与课程相适应的讲授方法。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后续线上线下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以及课程建设的内容。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电气工程、自动化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实践性强且技术更新迭代周期较短,在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较为晦涩概念比较复杂,入门困难,很多学生基础差,并且班级人数多,有的专业一个班高达200多人。
国内高校采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串行”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各自形成比较完整但相对封闭的教学体系,器件、模块等同一研究对象常被分置于多门课程,只注重了其在本课程中的应用,未能很好地从工程实践角度考虑到各课程内容之间的相互衔接和延展,导致学生不能建立起电路的系统性意识。久而久之,学生碎片式的知识越来越多,关联性的思维能力越来越弱。精彩的理论教学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引导学生面向实际、深入实践,以知促行、以行求知,为实践教学做好铺垫总结归纳和这门课程紧密相关的课程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和电路原理,当涉及到相关课程里边的具体知识时,结合本门课程,回顾已学过的知识点重新讲解。只有深入理解基础知识的含义并能融会贯通,学生才能领会整流、逆变各个参数的真正含义,并能够独立分析波形,独立分析换相点。比如在讲解整流电路之前,先回顾复习知识点平均值和有效值的计算;在讲解三相可控整流电路之前先回顾三相电路的基本知识。鉴于本门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紧密衔接性,在课程建设时,拟将这些知识点归纳总结,集中学习,为学生顺利学习这门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特殊时期在线教学模式的选择方法
疫情是一起突发事件,为了将这种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小,才鼓励线上教学。从本质上讲,线上教学和传统课堂有太多的不同点,并且师生上课的环境变化给彼此都会带来影响。如果网上教学的方式方法选用不当,会极大的影响教学质量,影响人才的培养。
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在线教育的模式。明确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大纲,人才培养目标等,然后是要熟悉几种网络教学平台,选择适合本门课程的一种或几种网络平台。
信息化教学不是一门技术,更不是一个工具,只是实际教学的一种变革。网络教学不能以技术为导向,而应以教学为导向;不能以硬件为导向,而应以软件为导向。不是简单的完成教学任务,把课堂简单的搬到网上,更不是购买一大堆的硬件。在线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理念的变化。
从工科的课程设置来讲,语言编程类课程,互动的角度很多,在遇到疫情这种特殊时期,适合做直播课程,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带领学生穿插程序代码的实现。这种线上授课方式易理解,随着课程的深入,实现的功能也会越来越繁多有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知识点抽象,概念晦涩的课程,疫情期间可以在各种网络平台上找到和本门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网上课程,比如在中国慕课平台上寻找。让同学们课下根据老师的节奏先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学习一两节课后,开通直播课,和学生互动交流,了解学生所遇到的难点并解答。给学生讲解涉及到的相关课程内容的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让知识具体化,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根据电力电子这门课程的特点,线上教学采用的是中国大学慕课网,选用福建工程学院开设的电力电子课程作为网上资源,推荐给学生。因为教材选用相同,教学内容基本一致,所以选用这里的线上资源作为教学资源,并且这里的视频资料、课程讲义、课后测验及考试系统完善,基本知识点完整,学习管理方便,适合这门课的线上学习。学生学完两三节后:进行一次直播互动,直播互动的网上平台可以采用腾讯会议,也可以采用ZOOM软件。此时互动的目的,第一:通过问题导向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科学研究意识与科学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主动学习意识。第二:强调重点内容。第三: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及电路分析,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使枯燥问题形象化,使无趣问题生动化。
比如第一次的互动直播时,老师直接给出教材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定义: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同时给出Thomas G.Wilson(IEEE Life Fellow)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定义:是通过静止的手段对电能进行有效的变换、控制和调节,从而将能得到的输入电源形式变成所希望得到的输出电源形式的技术。然后提问:什么是电能的变换和控制?什么是“能得到的电源形式”?什么是“所希望得到的电源形式”?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慕课平台所学,积极回答问题。在进行过程中,由于班级学生数量多,网络运行会有点卡,所以采取谁回答,谁在线的形式。教师在线把问题补充完整,并时时和学生互动,像网络主播一样,询问学生:“能理解的,请扣1;有疑问的扣2;完全不懂的扣3”,此时会看到聊天框的数据迅速增长。这种直播互动的过程才是有生命的,不是单纯的在网络的一个端口讲解,而另个一个端口的状态可能是在认真听,也可能因为感觉无趣或者不好理解在进行其他的与课程无关的内容。没有交互的课堂,是没有生机的课堂。随后,用手机充电,高铁列车电驱动为例来说明得到的电源形式及电能的变换需求等。这种互动式的直播才是有效直播,让师生坐在网络的每一个端点都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与配合。
特殊时期需要网上教学,不是要求所有的课程都进行直播。网上平台只是信息传递的工具,而课堂的核心是教学方式方法的选用。如果只是知识的单纯传授,老师单纯的讲,学生单纯的听,由于空间距离的限制,很难掌控和引导教学过程。教学是针对人,教学信息的传达不单是知识信息的传达,是教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领悟,以及他的风格、情绪等多方面的综合传达。由实体课堂转移到线上视频,除了教学方式之外,还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等多层面的调整,致力于教学的原则性和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尝试[2]。教学设计是教学的核心,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应有不同的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的前提是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只有研究透彻了才能具有问题意识,设计出以问题为导向的具有挑战度的课程教学设计。随着信息化工具的增多,诱惑的增大,教学设计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交互很重要。要在互动答疑中实现知识创新的目标。
在互动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具体的有趣的生活中常见的实际例子,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像“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可以采用啤酒的生产过程,造纸的监控系统等工厂中的实际例子;还可以采用学生竞赛的素材,优秀毕业设计的电路设计;还可以把科研项目融入到课堂具体的实例中,比如选用医疗机器人的、无人机的例子等。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地方。有兴趣才有吸引力,授課过程中通过有趣的实例层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果会大大提升。
除了教学方式方法以外,还有其他的线上资源。比如课后能及时寻求难点的解决方法。疫情期间,“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学生遇到难点,首先,老师鼓励学生自主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方法可以适当的建议:如采用论坛,在和课程知识相关的微信群或者QQ群里询问,可以从网络平台上寻找其他学校本门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的讲解等方式。其次,制作调查问卷,发送到本课程的QQ群里,用数据信息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从而探索出比较成熟的网络教学模式。
三、疫情过后的课程建设
疫情过后,大学生返校,重新回到传统课堂。前期知识的检测途径,后续知识的传授方法及最终的综合检测是我们探索研究的重点内容。这些内容都是要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及特殊时期采用的教学方法紧密相连的。
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疫情过后的课程建设要和特殊时期的网上教学做到知识的无缝衔接,并且在后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继续采纳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作为传统课堂的助力,让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点的同时,巩固和理解前面的知识点,最终做到整本书的融会贯通。并且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提高他们的素养,真正做到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目的。
(一)理论课
继续让学生从大学慕课平台上观看教学视频,时间从课上转到课下。内堂课按讨论课来设置。因为班级人数较多,10人一组,大约有20个组,课前分好,并且让它们按小组建群,QQ或微信不限。分组后的讨论模式,由老师出首题,学生按组讨论,讨论方式采用在自己所建的群内进行讨论,方式自由选择,打字或者语音,限制音量,不能影响其他组的同学,更不能影响隔壁班的教学,时间限定十五分钟。到时间后每组推选一名同学讲解,其他补充。在这组同学讲解完之后,其他组的同学和老师都可以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打分,每组每位同学都有一个基准分,从回答的准确率、积极性等方面适当加分。讨论的主题主要是基本知识分析及电路参数的分析。题目可以是基于基本知识的探究,也可以采用案例的讨论等。
(二)实践课
工科的学生,实践课是在理论课的基础上构建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理解、消化、应用理论知识。特殊时期,除了编程类课程,其他的专业课学生在家上实践课局限太多。疫情结束后,实践课根据教学内容的进行阶段进行安排。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有8次实验课,对照着基础内容的进度,安排七次实验,最后一个是课程设计。特殊时期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的对照,如表1。
由于疫情的发生,课程设计从一个增加到三个,由原来的单独设计,变为小组合作,分组情况和班级小组讨论一致。课程设计作为最后一次实验,并且前面的实验数量没有减少。基础实验和仿真实验为课程设计打基础,基础实验鼓励学生根据功能与性能指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最终制作实际硬件电路;仿真实验是训练学生通过仿真软件进一步深入理解变换电路的控制技術及实现方法;课程设计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该课程以及相关基础知识的能力,建立工程设计思想,养成团队协作精神[3]。
(三)课程成绩的评定方式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估,传统的测评方法大部分成绩主要依赖于期末试卷的成绩。特殊时期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疫情过后各种内容的衔接,学习过程和实践能力的评价都要作为考核的一部分,因此,应该建立新的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问题导向式的提问可以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疫情过后课堂内小组的讨论交流环节可以体现出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意识。实践模块中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报告,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反映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通过课堂上通过信息化工具随机提问来体现;学生后续的学习效果,可以通过信息化工具查看学生提交作业的情况了解,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做出客观评价。可以看出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
如图1,从成绩的评定方式上来看,特殊时期的教学方式和疫情后的课程建设紧密的衔接在一起,多种教学方式实现了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且在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在某个阶段遇到了特殊情况,不耽误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阶段,积累知识,培养能力,训练工程素养等能力。
四、结束语
特殊时期线上课程与疫情后课程建设衔接的紧密程度,取决于课程的特点,在线授课方法,线上资源的建设,疫情后的课程规划,成绩评定方式等多个因素,对它们有机衔接的探索有利于特殊时期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及时应变,更有利于大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衔接。
参考文献:
[1]刘贤响.基于超星泛雅平台的在线课程建设[J].大学化学,2020(35):1-5
[2]舒晋瑜.肖鹰:线上教学无法代替实体课堂[N].中华读书报,2020-2-19(5).
[3]李晓英,等.基于OBE的“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8,40(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