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命运母题的现代反思

2020-07-10王广鹏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古希腊文学

摘  要:20世纪以来,伴随叙事学的发展与成熟,母题研究纳入文艺研究的视野。本文在理清母题与命运母题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就命运母题在文学中的流传与变体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当代文学建设。

关键词:文学;命运母题;古希腊

一、母题与命运母题

母题本身是音乐领域的术语,指在曲子里面反复出现的旋律。在文学创作中,母题的概念常常被涉及。关于母题的定义众说纷纭,汤普森对母题进行了切分,认为母题可以归类为以下几种类型:一,人物,例如英俊的男子,漂亮的姑娘,邪恶的巫婆,可怜的乞丐,等等。二,背景,例如阿拉丁的神灯,先秦时期楚国的祭祀风俗,等等。三,事件,也就是一定背景下人物的行动及其后果。这种分类方法在种属关系上存在逻辑漏洞,即事件本身就包含了第一类(人物)与第二类(背景)。普洛普在《民间故事形态学》中将俄罗斯的民间故事进行了总结归纳,归纳出来33种行动序列,任何故事只是其中的行动序列的组合,这些行动序列即为故事的“母题”。从普洛普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其对母题的定义更侧重于行动的恒定模式,即把母题定义为具有稳定性和恒定性的行动序列。例如才子佳人小说往往都会采取以下行动序列:①才子与佳人相识相爱;②受到各种力量的阻碍;③有情人终成眷属(现实中或精神上的圆满结局)。

而这些故事的行动组合,往往与还与人类的一些基本概念结合:饥饿、命运、爱情、亲情、复仇、成长,等等。例如“饥饿”母题: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存的需要,即吃喝的需要是人类的头等大事,即“民以食为天”。当基本生存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或无法得到充分满足时,饥饿母题就会应运而生。例如余华的《活着》中富贵的孙子苦根,因为长期处于食不果腹的状态,吃豆子的时候因为贪多而被胀死;《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一次次因为生存的需要去卖血。莫言的《饥饿的人》,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当人在饥饿的时候可以去吃煤,并且越吃越香。以上作品,背后都寄托了作家的饥饿母题寓意。我们可以看到,母题是人类生活中反复出现的,并且会不断出现的精神现象。

母题的稳定性主要指其精神内核的稳定,在不同的情境下,母题形式,例如具体行动模式,具体背景因素都会发生相应变化,而实质性内核不会发生变化。总而言之,母题是人类历史中具有稳定性的精神现象,在具体故事建构中可以表现为具体的具有恒定模式的行动序列。命运母题是文学母题的重要分支之一,其演进历史源远流长,并且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其不同的存在形態。中国儒教的“尽人事,听天命”,强调了命运的不可违抗性的同时,也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佛教强调“因果轮回”,强调了来世命运可由自己的积极修行进行造化。道教强调顺应自然,自然万物规律不可更改,不如无为而应。民间还有“朝代的历史周期律”等观念,也是命运意识的体现。

二、命运母题的现代反思

命运母题作为文学母题的类型之一,早在古希腊悲剧等上古文学中就已得到体现。整体来讲,命运母题在后世文学中可以分为三大支系,一系强调命运的不可违抗性,人是无能为力的;一系强调命运的同时也关注到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一系强调人定胜天的观念,强调人类的命运并不是其他因素决定,而是人类本身。

文学母题除了其精神内核具有稳定性外,具体表现形式往往千差万别,进而引申出许多变体。而这些变体背后的精神内核,仍是最原始的文学母题。例如饥饿母题引申下的“吝啬鬼”母题,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大量体现。命运母题也有相应的变体。第一种类型的命运观念具体除了体现为神的不可违抗的力量,而且也可以体现为社会、家族等因素对人命运的安排。英国小说家哈代在其“威赛克斯”系列小说中表现的是一种对于一种不可知的神秘力量的迷茫与悲凉。这些不同类型的命运决定性故事的背后,是一个民族文化背景、社会风俗等方面的折射。例如陈忠实《白鹿原》中的冷秋月即使丈夫对她没有任何感情与行动,只是因为家庭媒约,选择从一而终,等丈夫离开以后,选择上吊自杀。这些人物的行为不能一味采取否定的态度,而应当放到当时的历史语境里分析其命运轨迹,就会发现其壮烈性,也能对于其背后的文化背景有更深刻的理解。第二种命运观念同样在后世文学中有大量体现,尤其体现在两种情况:一是在命运安排下,人类积极主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这种主观能动性是有限的时候。二是人类尽管积极地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却仍需要接受无法改变的命运的事实。第三种命运观念强调发挥人“视死如归”的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命运母题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广泛应用。北欧文学经典《玩偶之家》的娜拉,当得知自己处于一个被支配的玩偶状态的时候,毅然决然选择了出走,这与《美狄亚》中的美狄亚最终驾驶神车而去不谋而合。

总而言之,在理清母题与命运母题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就其在后世文学中的流传与变体进行探讨,不仅对于文学艺术创作规律会有更科学的认识,也能更加理解文学艺术与人类社会的深层联系,看到文学母题在后世文学中的永恒光辉,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当代文学建设。

参考文献

[1]许乐.“命运”与古希腊宗教[J].语文学刊,2016(01).

[2]漆凌云.“母题”概念再反思——兼论故事学的术语体系[J].民俗研究,2019(07).

作者简介

王广鹏(1996—),男,山东济宁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文艺美学与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古希腊文学
快乐在哪里?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古希腊之旅
快乐在哪里
从艺术品中走出来的古希腊神话故事——阿波罗篇
从古希腊的宫殿走来
中外文学中的“顽童”
文学小说
榨橄榄器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