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制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
2020-07-10施德杰
【摘 要】面对经济发展趋势,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自身核心竞争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符合当下时代要求的举措,同时也是近些年高等教育关注的重点内容。但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面临着管理理念落后、育人环境不足、机制不健全运行效果不佳等问题,在书院制模式下顺利开展推广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发扬创新精神,提高创业技能。本文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研究出发,针对目前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从而帮助创新力的潜在人才提供更好地平台,激发个人潜力,改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育环境,从而帮助高等院校构建新目标,持续推动我国创新型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书院制模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引言
當下,科学技术与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创新力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内驱动力,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后备力量以及技术人才的地方,在传播知识文化、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通过先进技术的出现、发展和应用,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思维、人格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目标,高校应培养大学生应树立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激发创业精神,获取创业知识资源的同时引导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书院制教学模式,通过学校、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多种渠道资源的引用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从而培养创新性高素质综合性能力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有效途径。
书院制模式指的是通过加强素质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以立德树人为原则,通过环境熏陶和通识教育、拓展学术文化交流知识讨论,鼓励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相互学习,混合宿舍分配制度,建设学习生活社区,达到各科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效果。目前书院制模式教育改革在各大院校实施推广,凭借高等院校开展实施书院制模式思想碰撞、自我管理要求高优势特点,进一步对书院制模式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进行探讨分析。
1.目前创业实践和创业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指导意见的出台,对创业教育教学提出基本要求,规定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符合基本教学大纲要求,为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力量给与相应的资金扶持,以及政策保障机制体系保障。由此可见,全国各地由中央到地方对待大学生创新创业都给与相关的扶持和重视,因此大学生未来创新创业前景一片大好。全国各大高等院校联合举办创业活动大赛,设定创业奖金激励吸引和鼓励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加,为创业舞台增添光彩。高校创新创业活动平台可以很好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是孕育孵化创新创业案例和项目的园地,为大学生们提供更好的社交、工作和网络交际空间,资源共享空间。但是就各院校运行情况来看目前创业实践和创业教育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
1.1管理理念落后,培养模式较为单一
比较先进的海外的书院制管理理念主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如剑桥大学新生入学的时候,不同的学生被分配到一所特定学院,参加学校主办的各种活动,讨论生活,交换意见,并相互成长。耶鲁大学在入学后,新生第一年住在旧校园,第二年才能搬到学生宿舍,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通过所做的活动相互交流,形成每个学生的宽容和团队精神。相比较,国内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学校的老师倾向于将学生视为管理的对象,管理者步调统一,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忽视学生群体的个性,管理限制了学生的发挥。在组织和规划各种类型的创新和创业竞赛时,学生对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并不十分谨慎。学生经常被动的参加,并扮演着扮演观众的角色,所以只是形式上的体现,并没有做到本质上的提高。很明显,这种理念缺乏对学生群体的服务意识的管理,不合理的管理理念大大降低了管理任务的效率。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教育为主,学习大量的书本知识进行应试考试,教育模式和授课思维还是固有的方式没有转变;知识教育以教学大纲为主,授课后的大量时间都是交给学生自由安排,缺乏对于理论知识检验的实践过程造成知识无法完全掌握习得,无法有效运用,这是传统课堂方式的延续,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式,也没有真正展示应用书院制的优势特点。
1.2育人环境没有达到要求
高校创新和创业教育存在课程不完整,导师指导不足现象。高校缺少创新和创业能力教育培养的专职教师,一般负责教育的教师通常由辅导员担任,大学辅导员因自身工作琐碎繁忙无法集中在课程教育上,专业能力欠佳导致教育效果不佳。此外,高校聘请具有相关专业的教授为授课老师,理论知识固然扎实单因缺少相关的实践创业经验在教育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无法解答的困难和问题,造成学生的认可度较低。通过校企合作聘请企业公司的技术骨干作为创新创业导师,分享经验,效果很好但是因企业工作内部安排以及学校经费限制因素影响,使得企业技术专业人士无法为学生遇到的问题提供长期指导,指导效果因无法持久导致不稳定。
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严峻阶段的情况下尤为重要。当打破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传统思想约束,提升对大学系统为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能力培养的认识,能够很好地帮助学院系统充分认识到培养创新和创业人才的重要性。高校虽设定学院制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和模式,但在学术事务日益增多的背景下,课程流于形式,课程均为基础课程没有时间内容安排,无法吸引大学生,也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塑造和培养。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需要进行系统的、更加细致的改革以真正实现支持机制发挥最大效能,如教师互操作性、课程交流、学校自主选择和灵活的学术体系,目前这种育人环境均存在欠缺的情况。
1.3机制不健全,运行效果不佳
当前学校与企业合作体系并不顺畅,企业约束与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运行效果不佳。目前的学校制度是培养各种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这也是大多数大学培养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的现实追求。因受到各方面因素制约,创新创业教学在通识教育的影响下无法彰显自身的创新培育特色,导致学生的创新才能无法全面展现;从合作企业的角度来看,在整个参与过程中企业缺乏有效地监督无法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管理方面做到必要的透明化。校企之间的双方合作缺乏有效维持长久关系的激励支撑,同时没有相关的法规政策保护以鼓励企事业单位给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投资援助,长此以往,不利于企业积极性导致企业降低参与度降低。
2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几点启示
2.1构建书院制模式育人社区
利用高校场地条件和自身优势,提出合作、创新、创业的理念,逐步建立符合创新创业教育需求的书院制学校的管理体系和教育模式。学院教育课程是建立在一门普通课程的基础上,辅以社会实践。与高校面对所有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设定的基础课程不同,书院制模式下的课程面对由创新创业需求的书院大学生,注重挖掘、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能力,课程的开设从学生主体出发,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信息后分析,坚持以兴趣为导向,实用性更强的课程设定原则,课程时间灵活,课程教学老师可以根据项目情况需求而定,重点面向对象是具有创新思维的同学,加强培养其创业意识、品质和技能方面的多元化课程教育,拓展学生知识面的条件下,鼓励同学积极参加。鼓励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以实现学生艺术和科学的渗透、专业的互补、个性的拓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设计创新和创业课程时,我们需要遵循重普通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原则,需要不断促进学术界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并采用优秀的企业家作为导师。课程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导师讲座、优秀企业家分享和小组讨论进行。学院的课程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即由学生主导,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大的自主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学习活力,形成教育与教育的良性互动。
2.2构建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营造人才培养氛围
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利用校友资源获取支持力度,改变单一传统的生活社区,改造为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阵地,同时选取较近的活动地点方便创新创业主题系列活动的举办开展,提高学生参与度。校友资源的融入和参与,有助于全方面的交叉学习内容的维度覆盖,同时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有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资源整合利用,校友资源能够给到足够的支持。在社会书院内设置专属活动空间,为书院模式下开展培训课堂提供场地条件支持,参加书院的学生凭借个人创新创业意愿坚持项目合作开发,考核,评估,书院内可以邀请老师和同学们参与讨论根据实际情况,共同推动,帮助大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这个服务平台展现和锻炼自己。
2.3构建书院模式机制下的大学创新与创业教育体系
基于学校的理念和特点,书院制学院是一个便捷高效的创业服务体系,专业教师驱动的创业知识指导体系,教育辅导员主导的创业工作管理体系,独特的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体系,以及基于国外创业资源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力争在校园内建设成功的创新创业人才平台。这些理论知识体系方面的健全可以维护书院制模式下的创新创业能力教学培养顺利开展实施提供创新方向和理论指导。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些国外优秀的实践,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研发更加适合本土学生创新创业发展需求的新教育理念。
2.4改革教学方法,力争自主创新变革
高校应当结合创新创业人才的特点,加大教师资源以及设备设施投资,全面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的落实,并有序持续推动保持。一方面,教学育人培养环节的互动内容创新,在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不同项目和不同场景下的实际产品、服务等过程,帮助他们从参与整个过程中全面了解认识做好判断。另一方面,对于设备资源阵地,提升实验室升级。设置多种模拟、远程、虚拟等多样性的实验室,可以通过实际动手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时俱进与企业紧密相联系,确保实验室的设备内容都与市场相接轨,保证校企合作渠道同时不断改善学生的实践条件,帮助学生与企业联合开展广泛的实践教学内容,加强提升创新创业的能力。
3.书院制模式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路径
3.1完善组织创新创业教育体制建设
为落实书院制模式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学内容,满足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需求,及时帮助大学生解答疑惑,高校可在院内单独成立创新创业服务办公室,设立专门的咨询部、服务部、后期项目跟踪部、信息技术部以及后勤资源保障部。由专人负责管理,正确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满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同时能够更加专业地搜集整理历史成功案例资料辅助创业需求的学生,提供方向指引,在拉动吸取资金场地资源方面给到扶持,以减少同学们的创新创业压力,节约时间成本,同学们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在创新创业项目上的投入,夯实了开展创业拓展的决心。期末成绩测评时,可以将这部分的项目成果以管理老师的角度为同学写评语,提升学业成绩或者折合学分,作为特殊贡献案例奖项颁发给到同学,既能激励同学继续坚持创新创业开创下去,同时减少修学分的学业压力。
3.2 資金场地资源支持
现代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创新观念层出不穷,很多大学生一起迸发很多创新创业的点子,非常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也很有市场前景,但很多理念性的东西最后没有转变成项目落实实施,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资源,缺少将理念转化为现实的行动和一个激发潜能水平的平台。书院内各科学院的大学生居住在一起,讨论问题和探究事情多重思维模式交叉引发头脑风暴,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创新创业热情和积极性,为提供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先从组织角度出发,在书院内的模式下成立专门为创新创业服务的结构,让有创新创业需求的同学们找到窗口和组织;然后从体制设置的角度出发,确保校方和老师给与同学们一切可提供的资源支持,减轻学生的应试考试要求和学分压力,比如创业项目成功可以增加学分。从资金支持的角度出发,校方可以考虑从地方政府补贴、校企合作、以及各院校联合举办活动等多方面为创业学生正确更多的启动资金,保证资源支持给到学生;从场地的角度出发,设置专门区域场所,户外活动场或者户内办公教学室,为创新创业学生们开展项目活动讨论提供场地支持,在合适的实际能可以邀请到相关专家导师、往届校友的成功创业案例与同学们交流座谈分享经验,从各方面给到大学生充分支持,在意愿充分主动性为主导的大学生之中调动创新创业热情组建一支创客队伍,帮助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给与项目落实的扶持和资源支持。
3.3 健全培训和指导机制
对于还处在学习积累成长期的大学生群体,单纯具备创新项目的好点子还不足以支撑项目的落地,仍需要有结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科学技能,这些知识既要涵盖所学的专业知识还需涉及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如财务风险管理、合同法律、消费心里学、人力资源管理、商务礼仪课程等多元化知识内容,以应对未来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因此校方在书院模式下需要定期开展培训讲座,举办同期校友联谊辩论等多学科知识交叉学习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提高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商务谈判、市场风险预测、以及项目投资回报率等多方面能力的职业素养形成,最终帮助大学生提高创新创业项目的成功率。
4.结束语
书院制模式下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学对于各大高等院校而言均是一种新的尝试和体验,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是为学生全面学习掌握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更广泛的平台。当前各高等院校愿意立足于新的尝试和挑战,敢于打破传统,能够融入书院制教学模式就是向着革新迈出新的一步,结合各院校自身的条件和学生创新思维的特点,通过完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加大设备投入,教学资源升级,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大力的支持,为创新创业人才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塑造创新人格,通过通识教育与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最终完善人才培训,为社会输送创新创业人才和持续推动构建社会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黄鹏飞,梁双杰,张力月.浅谈住宿式书院制下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J].决策探索,2019,(22):83.
[2]董濠鋆.书院制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6):36-39.
[3]刘德才.地方高校书院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8,(24):67-69.
基金项目:课题1: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教育厅就业创业调研课题“高校住宿书院制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 ”(编号:JYB2019178)
课题2:2019年度郑州西亚斯学院校级教改课题“郑州西亚斯学院住宿书院制下人才培养实践研究”(编号:2019JGYB8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施德杰(1980.10--)男,汉族,硕士,讲师,河南郑州人,研究方向为创业与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