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对数字化医疗和人性化医疗的思考
2020-07-10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赵斌
◎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 赵斌
随着5G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完善,医疗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数字化医疗提供了便捷、灵活、及时、高效的服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战胜疫情必须借助科技的力量着手,阐述了医院数字化管理、辅助科室数字化管理的前景及意义,分析了数字化医疗在提升临床诊疗水平、实现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方面的独特优势,并结合人性化医疗的特点,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思考。
医疗需不需要数字化管理?结论无疑就是两个字——需要。那是不是数字化管理能取代整个医疗市场?结论同样也是两个字——不能。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节奏,也影响了医生的看病方式。疫情下,每日医疗数据的统计管理,为决策者提供了更加透明的信息,也使医疗措施的干预效果有了科学的评定标准。当然,通过信息化的远程医疗服务,也解决了特殊时期的医疗资源短缺,以一种安全、及时、便利的方式授惠于患者;线上的医疗会议,使得医疗知识的学习和交流得以顺畅地进行,不受干扰。所以,在疫情下,对数字化医疗较非疫情时期有了不一样的思考。
战胜疫情必须借助科技的力量,依靠医疗数字化管理
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赵斌
医学不同于传统的数理化,医学是科学和经验的混合体。科学用数字说话,来不得半点含糊,虽然经验也可以用数字总结,但经验和科学之间存有较大的鸿沟。医学的对象是病人,病人是人加上疾病。疾病有固定的解剖特点,有独特的病生理规律,就疾病本身可以谈科学。但是人是活的,有头脑、有心灵,疾病只有在活人身上才有意义,对于死人没有疾病可言。同样的疾病在不同人身上,就是一个人一个样。所以,只用数字不加分析来管理人和疾病,就显得有些行不通了。
如果AI 的功能总是围绕着有一天要取代医生看病的本领,行使医生对病人而不是对疾病的决断权利,在我看来,AI 的功能在100 年内不会取得胜算,也就是说用机器人管理的无人医院不会存在。即便有人要尝试,也会水土不服。但这不是说医疗数字化没有了用武之地,医疗数字化还是有着巨大的市场。近百年来医学的进步,实际是体现在医疗技术、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迅猛发展。医生还是原来的医生,甚至还不见得有以前的医生能力强;头脑还是原来的头脑,当然也不见得比以往的医生思维敏捷和睿智。只是因为有了更强、更好、更优的技术,有了更多、更详尽、更便于解读的数据。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局限,也不得不承认医生能力的有限性。时隔新冠病毒的发生已经半年,但不论是疫苗的研制,还是特效药物的开发,都还在试验的路上。病毒的狡猾远远超过人的想象,在医生与传染病的对决中,病毒永远是捷足先登,医生总是处在被动防守的下风。旧的病毒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新的病毒又粉墨登场。所以,在与传染病的抗衡中,虽然医生的地位不可撼动,但要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取得最后胜利,必须要借助科技的力量,要依靠医疗数字化的管理。
首先从医院的经营角度来看,由于医院科室众多,人员庞杂,专业背景五花八门,如果没有数字管理统筹全局,将会形成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的尴尬局面。在医疗市场里,最靠近科学性的就是医院的管理,以数据说话,让医院在步调一致的模式下,实现良性运转。就医生看病而言,如果医生只一味地以数据说话,忽视了病人的人学属性,即情感、关爱、同情等,有时会使医疗工作满盘皆输。而医院管理就不一样了,虽然它也需要有人性化的融入,但更需要铁面无私,需要整齐划一,需要一视同仁,这里只有数字化能做到这一点,它包括医院人员配备的数字化、工作量统计的数字化、绩效管理的数字化、上级医院与下级医院信息共享的数字化等。那种领导拍脑门的医院管理,一定是是非多多,许多时候犹如盲人摸象,在现今的医院管理上已经不可行了。
其次,辅助科室的数字化管理也不是可有可无。什么是辅助科室?就是在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辅助医生拿出客观数据的科室,如检验科、影像科等。所以,辅助不是从属,而是在医生先验的脑子里,给出一个方向标,有时也会产生一锤定音的效果。疾病是什么?疾病从本质上说,是人的身心或自我——意识、身体、心理与世界的关系正在经历一种他/她并不想经历的状况。引起疾病的原因可能是环境因素或病菌、病人的生理状况或他人恶意加害的行为。然而,起界定作用的却不是病人的身体状况、行为或有害的环境突发事件,而是病人自身的主观感受和价值判断。辅助科室解决的是找寻疾病产生的客观性以及身体随着外界因素的侵扰所出现的病生理指标的改变,这些变化均可以定量,均可以用数字表达。数字有了,一目了然的判断手段就有了可行性,先验性的经验就有了接近科学性的机会。拿影像读片为例,许多临床疾病或早或晚,都可以在影像上表现出来,如肺炎、肺癌、肺结核、肺间质病等。虽然每一种疾病的影像学有其独特性,但更多的是其一致性和不典型性,所以即使是一位好的影像医生也不可能区分同一种疾病不同的影像学特点,或者是不同种疾病面临同一影像学表现的干扰。由于影像学的误读,临床出现的错判、误判的疾病比比皆是,既给病人带来了痛苦,又造成了医疗不必要的花费。在这次新冠肺炎的诊断中,肺CT 是必要的条件,但它与其他肺炎也有类似的影像学表现,有时靠医生的经验很难分辨。所以,就像机器人——阿尔法狗能打败世界顶级围棋高手一样,未来影像读片由于AI 技术的介入,必将会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影像走向数字,数字导出公式,公式解读结果,对影像科医生已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医疗数字化提升临床诊疗水平
急诊是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中心,在这里时间就是生命,从病人的病情评估,到抢救步骤和各种检查的有效展开都是围绕着时间这两个字。急诊病人病情变化快,临床症状不典型,生命体征时好时坏,有些疾病只是冰山上的一角。所以,在有效的时间里,对疾病做出准确的预判尤为重要。毫无疑问,这对每一位急诊医生来说,都是从心理素养、思维能力乃至智商结构的非同寻常的考验。特别是在生与死的抉择上,一味依靠人的有限能力,往往会使胜算的天平倒向不尽如人意的方向。医疗数字化管理,包括电子化病历信息的采集、监护信息的实时输入、化验结果的信息共享,都会给急诊工作带来如虎添翼的效果。急诊的信息化,可以让医生和护士从繁重的文字中,从低效的手工操作里解脱出来,打起精神,集中精力,与疾病抢时间,与死亡赛跑。
医疗技术的提高,给外科领域提供了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早先的医疗成就看的是内科,当今的医疗水平看的是外科。所以临床上流传着这么一段话:金眼科,银外科,凑凑合合干内科。实际外科能有今天,医生的努力,手术材料、手术器材的进步功不可没,特别是近年来AI 技术,如达芬奇机器人,计算机导航的应用,使得之前许多不会做、不能做、不敢做的手术都成了外科医生手下的俘虏。外科疾病与内科疾病从本质上有很大区别,相对来讲外科疾病的病因比较清楚,早期诊断,祛除病因,疾病就可以痊愈,如肿瘤、骨折、局部的炎症等。正是外科疾病的特点,看得见、摸得着、可量化、易计算,进而给了医疗数字化的绝好机会。以前老的外科医生不愿意把一些掌握的手术“绝活”交给年轻医生,怕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现在由于各种AI 技术的介入,手术难度的壁垒被打破,手工高手与机器高手不分上下,甚至年轻人已经有了后来居上的势头。
借助医疗数字化信息平台,做好健康管理、疾病预防
健康管理、疾病预防被认为是临床医生身外之事。虽然临床医生努力了半天,但疾病还是越治越多,而且治不好的病丝毫没有减少。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前面已经说过,医生在治病这方面没有绝对的胜算。所以医生要想胜利,出路只有一条,就是让人不得病或得小病。不得病的诀窍,说难也难,说不难也容易,就是做好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所采用的方法是通过院内的医生和社区医生,管理还没有得病的人或者是病情平稳的病人。所选用的措施是借助医疗数字化信息平台,建立人群的健康档案,通过可穿戴设备获取医疗信息,进而给予量身定制的健康套餐,包括吃喝拉撒睡的一条龙建议。
这次疫情也给传染病的预防提了个醒。传染病的救治取决于三方面因素:政府、民众、医务人员。而且前两方面至关重要,没有政府的决断,没有民众的配合,要想打赢传染病就是天方夜谭。新冠病毒不接触、不传染,不管什么样的传染病都具有这种流行病学特点。故此,医生通过信息平台,宣传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普及民众对传染病的认知,居家隔离,就可以避免早期武汉发生的对新冠病毒感染无序的救治状况。
在AI 技术已无所不能的今天,大有“人能想出什么、AI 就能做成什么”的趋势。让我们看到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AI 的身影。这也难怪今天还是热门的行业,明天就因为AI 的出现,丢了饭碗。但医学不是纯科学,医学的人学属性是永远回避不了的现实,善良、关爱、体贴、沟通交流既是医生的入门门槛,也是每一位病人心中的祈盼。虽说医疗数字化管理是大势所趋,但找不准方向,盲目乐观,也会落得个鸡飞蛋打。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不要让它成为一句空话。医生和AI 专家的对话,是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在性价比上一定是事半功倍。
这次疫情在党中央的正确部署下,在全国人民和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疫情会不会卷土重来并不可知,后疫情时期作为医护人员要思考什么是确保今后不打无准备之仗的必要手段。显然医疗信息化迫在眉睫,大势所趋,每一位医疗行业的从业者不能置若罔闻,无动于衷。可医学的人性化管理又不能随着没有感情的数字一起消融在医疗数字的海洋中。千百年来医学的人学属性不可更改,无疑驾驭好医者仁心,不忘科技引领医学的发展,将会成就医务工作者面对任何困难,都会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