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模型跷跷板的教学研究
2020-07-10江燕燕祝祖送吴义恒尤建村胡莹莹
何 敏,江燕燕,祝祖送,吴义恒,尤建村,胡莹莹
(安庆师范大学,安徽 安庆 246133)
0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跷跷板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玩具。初中物理中研究跷跷板的静力平衡问题,适用杆杆原理。本文专门探讨和跷跷板相关的动力学问题。
经过大学力学课程学习,学生通常会将跷跷板默认为可绕定轴转动的一维刚体。实际上,在振动力学中,可将跷跷板简化为两端自由的均匀对称两跨Euler 梁结构,也即我们构造了一种新的弹性体模型。本文主要从刚体模型和Euler 梁模型两个层面对跷跷板进行动力学研究。
文献[1]和文献[2]分别研究了两端自由的Euler 梁离散模型和连续模型微振动的定性性质,文献[3]研究了两端自由的Euler 梁离散模型的振动反问题。因此力学模型跷跷板不仅具有教学研究价值,也同样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包括振动的定性性质领域和振动的反问题领域。
1 将跷跷板视为定轴转动的刚体模型
在经典力学教材[4]中,将跷跷板视为绕过中点的轴线转动的一维刚体,设刚体质量为m,长度为2l(为了和下文保持一致)。由定积分运算可知,此刚体的转动惯量为
假设t1时刻刚体的角参量为θ1,角速度为ω1,而t2时刻刚体的角参量为θ2,角速度为ω2,则有刚体的角动量定理(1)式和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2)式成立:
特例:当两个等体重的人分别关于中点对称地坐在跷跷板的两端,且两个人的双脚都已经离地,则作用于刚体的合外力矩为零。将M=0 无论带入公式(2)还是公式(3),都可以得到ω1=ω2,即角速度ω是常数c,也即公式(1)中刚体的角速度β=0。
2 将跷跷板视为两端自由的均匀对称两跨Euler梁
2.1 Euler梁力学模型的提出
设有一等截面的均匀Euler梁,长度为2l,边界条件是两端自由,梁的中点有一个铰支座,从而构成一个两跨梁。将坐标原点设在梁的中点处,则自变量-l≤x≤l,其横向振动的模态方程是:
其中r(x)=E(x)I(x)是抗弯刚度,E(x)是杨氏模量,I(x)是截面的惯性矩,ρ(x)是密度函数。在本文中r(x) 和ρ(x) 均看成常数。W(x) 是位移振型,λ=ω2A为该问题的特征值,ω是圆频率,横截面积A是常数,x是轴向坐标。
对于两端自由的均匀两跨Euler 梁,有下列边界条件:[5]
而抗弯刚度为零是没有意义的,因此边界条件简化为
2.2 两端自由的均匀对称两跨Euler梁频率方程和位移函数计算
Euler 梁的无阻尼自由振动满足方程(4),其解为[6]
由边界条件可以计算出,两端自由的均匀对称两跨Euler梁的频率方程为
(8)式的结论与文献[6]中铰支-自由梁的频率方程是完全相同的,这是一个超越方程,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其前四个非平凡解的数值解见文献[6]。前四个非平凡解的近似解为而两端自由的均匀对称两跨Euler 梁的位移函数计算结果为
文献[7]探讨了两端自由的功能梯度梁的一类振动反问题,文中计算得到了两端自由的功能梯度梁的多项式型位移函数,其相对于过梁的中点且垂直于横轴的直线是对称的。结合文献[7]和本文的讨论,可以得出结论:两端自由的对称两跨Euler 梁的位移函数W(x)具有对称和反对称两种模态,且在相差一个常数因子的意义下是唯一的。以上结论与振动力学理论[5]是相符的。
另外,有一种常见的生活用具——扁担,常用竹子或木头制成,也可视为两端自由的两跨Euler梁,但是由于扁担的特殊形状,它不属于均匀梁,因此不能像上文一样得到无阻尼自由振动方程的解析解。顺便指出,将扁担视为悬臂梁是不合理的。
3 结语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跷跷板,本文建立Euler 梁模型,将研究对象从振动力学中常见的单跨梁拓展到多跨梁,其计算结果不同于通常的单跨梁结构。
通过本文的研究,学生可以消除思维定式,从弹性体的层面来重新认识跷跷板这一力学模型。从力学思想上来说,弹性体比刚体更加接近物理本源。本文的探讨对于学生力学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