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领域的热点与趋势
——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2020-07-10杨韵
杨 韵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
生鲜农产品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在零售消费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生鲜消费市场空间广阔,易观数据显示2017 年我国生鲜市场交易规模达1.79 万亿,同比增长6.9%,且自2013 年以来持续保持6%以上的增长,预计2020 年生鲜市场交易规模将继续增长至2.14 万亿。生鲜农产品具有刚需特性,又因易腐烂而保质期短,又具有购买高频、短消费半径的属性。目前国内生鲜农产品销售主要通过农贸市场、超市、生鲜电商等渠道来完成,存在供应链条长、流通环节多等弊端,导致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成本和损耗居高不下。如何破解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问题,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损耗,缩短从田间到餐桌的时间,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和研究热点。
近年来学者对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商务部研究员,原北京工业大学洪涛教授团队成立的“中国食品(农产品)电子商务研究院”,从2013 年起,每年发表《农产品电商发展趋势报告》[1],分析盘点农产品供应链的创新模式包括链主式的供应链,平台式的供应链,数字供应链,以及供应链的生态圈,为本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但目前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主要在政策文件解读、范式研究和实践总结上,而对该研究领域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进行系统化分析梳理的较少。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以CNKI 核心期刊和CSSCI 期刊2004—2019 年发表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设定期刊来源为“核心期刊”和“CSSCI”。检索式SU=“生鲜+供应链”或者“生鲜+冷链”或者“农产品+供应链”或者“农产品+冷链”,将年限设定为“2004—2019”,检索条件为“精准”,于2019 年12 月23 日进行文献检索,共检索出523 篇文献。为确保文献信息有效性,通过人工阅读所检索文献,删除新闻报道、会议纪要、政策文件等非学术性质文献,最终剩余有效文献491 篇,形成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的文献数据库,作为CiteSpace文献分析数据集。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计量法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技术对文献进行处理。文献计量法是一种借助文献的各种特征,利用统计学方法来描述、解释、评价和预测相关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量化分析方法。知识图谱是研究科学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可视化图形和序列化知识谱系,可显示出知识单元或知识群间网络、结构、交叉、互动、演化及衍生等诸多层次复杂关系。知识图谱通过可视化的方法展示时间进程上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态,描绘研究前沿领域的演进过程,揭示学科动态发展规律。本文采用陈超美博士研发的知识图谱分析工具CiteSpace,融合频率、共引、聚类等分析功能,剖析学科前沿演变以及前沿知识间关系。将基于可视化知识图谱的科学计量研究方法应用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领域,对该领域研究现状、研究热点、研究趋势等进行系统化梳理和评析,全面形象地展示该领域的学术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及演化以及未来研究趋势,可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 研究现状
2.1 论文年代分布
某领域文献的年度分布可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历史与发展阶段,揭示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本文基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的491 篇相关主题的核心期刊和CSSCI 期刊论文,绘制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的论文发表年代分布图(见图1),从数量上直观展示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状况。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的论文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萌芽期(2004—2010 年),这八年间共有论文64 篇相关主题论文,第二阶段是探索期(2011—2015 年),这五年间共有论文148 篇相关主题论文,第三阶段是发展期(2016—2019 年),这五年间共有论文279 篇相关主题论文,尤其是2017 年共发表了81 篇,主要是由于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和实施,全国上下共同关注农业农村问题,也掀起了学术界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热情。虽然2018 年以来文献数量小幅回落到每年70 篇左右,近年来中央持续关注农业农村问题,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这一主题已成为近年国内的研究热点。
图1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的年度分布统计
2.2 期刊分布统计
对论文期刊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该领域论文的空间分布状况,确定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群,为研究者深化对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源。统计显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的文献主要发表在经济学、管理学、自然科学三类学科的期刊上,可见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属于跨学科的研究主题,其中经济学类期刊《商业经济研究》、《运筹与管理》、《中国流通经济》上发表的论文最多,合计占总文献的26%,是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成果发表的主要期刊。排名前十位的期刊分布如表1 所示。
2.3 核心作者和研究机构分析
2004—2019 年共有617 位作者(包括合作者)参与了这491 篇论文的写作。根据科学计量学之父普赖斯提出的普赖斯定律,将发表3 篇以上的作者(包括合作者)列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的核心作者,共计36 人,占总人数的5.83%。统计这36 名核心作者一共发表论文160 篇,占总数的32.6%,并未符合普赖斯定律所描述的“某一领域核心作者发表论文的总数等于全部论文的一半”。可见我国研究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问题的学者队伍人数虽多,但对这一主题进行持续深入研究的人并不多,尚未形成一定数量相对稳定的核心作者群。
表1 主要期刊分布统计
选取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8 名作者,统计他们所在的研究机构,并总结归纳出他们的核心研究内容,如表2 所示。
表2 主要作者的研究内容
以Institution 和Author 作 为 分 析 因 子,在CiteSpace 中进行关联分析,生成作者和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结果显示目前国内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领域,重庆大学但斌教授团队的节点中心性指标大于0.01,合作频次大于10,说明该研究团队在国内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领域具有重要地位(见图2)。其余的作者和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结构比较松散,作者间和机构间的合作频次较低,节点中心性指标均为0,没有比较明显和突出的核心节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这一研究领域尚未形成较为稳定的合作网络,作者间和机构间的临时性合作较多,研究合作网络还在形成过程中。
图2 以重庆大学但斌教授为核心的研究合作网络
3 研究热点与前沿
3.1 研究热点分析
文献主题是文献信息分析时重要的信息之一,主要通过关键词来表现。对关键词出现频次与变化趋势的分析可以反映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聚焦与演变规律。运行CiteSpace 软件得到国内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的关键词知识图谱。关键词出现频次反映了该研究领域的聚焦点,中心度反映了关键词的中介作用和影响力。综合频次和中心度排名前30 的关键词,得到如下14 个既是当前研究热点也是核心内容的关键词,如表3 所示。
表3 频次和中心度排名均在前30 的关键词汇总表
运用CiteSpace 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同时采用LLR(Log-likelihoodratio)自动标识聚类,得到“电子商务”、“保险努力”等6 个主题,如图3所示。
图3 关键词聚类分析与标识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归纳出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热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商务。从2013 年至今,中央密集出台了多项扶持农产品电商的政策,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中的比重明显上升,对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提升消费需求、繁荣城乡经济的作用显著增强。农产品电商被称为电商领域的皇冠,而生鲜农产品电商被誉为电商领域皇冠上的皇冠,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洪涛教授的研究团队总结目前生鲜农产品电商的模式,认为最基础的模式是B2C 模式,后来发展衍生出来F2C(农场直供)模式、C2B(消费者定制)模式、C2F(订单农业)模式、O2O模式和CSA(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等[2]。但斌教授的研究团队对生鲜农产品电商模式研究硕果颇丰,包括基于拼好货案例研究的“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C2B 商业模式的实现路径[3],考虑消费者便利性的“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O2O 商业模式[4]等。
2)保鲜努力。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生产周期长、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特点,受其自身特点和消费者对生鲜产品保鲜要求高的影响,生鲜农产品的保鲜问题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王磊、但斌[5]针对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新鲜度要求较高但供应商独自保鲜动力不足的问题,构建由零售商和供应商组成的两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利润模型和提高保险努力的激励机制。曹武军等[6]研究了不同保鲜模式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利润的影响,采用迭代关系依据成员是否保鲜将保鲜模式分为8 类,构建不同保鲜模式下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利润模型。
3)价值损耗。生鲜农产品属于变质产品,具有随机生命周期,销售情况受新鲜度影响大,产品形状差异大,难以实施标准化包装等特点,其在流通环节损耗问题,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冯颖等[7]同时考虑生鲜农产品的实体损耗和价值损耗,建立了物流服务水平影响产品攻击率与产品新鲜度的Stackelberg 博弈模型。唐润等[8]以“农超对接”和电商渠道并存的生鲜农产品双渠道销售模式为研究背景,不仅考虑渠道自身价格、渠道间交叉价格弹性等因素的影响,还考虑生鲜农产品随着时间变化的质量损失因素,构建生鲜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并建立模型研究考虑质量损失的生鲜农产品双渠道市场出清策略。
4)拍卖市场。拍卖市场起源于荷兰的鲜花拍卖,是农产品流通中一种独特的组织形式,其运作机制非常适合蔬菜、水果、花卉等鲜活农产品的交易,有助于促进交易的低成本和高效率。批发市场是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供应链的核心,影响着买卖双方的行为。朱苗绘等[9]基于“互联网+”的视角对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的服务模式再构。陈琳[10]研究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城市生鲜农产品批零市场空间。
5)生鲜超市。生鲜超市已经逐渐代替传统的农贸市场成为城市居民购买生鲜农产品的主要渠道。“农超对接”模式下,生鲜农产品由生产商直接到超市,且具有稳定生鲜品价格、减少流通环节、保障供应链各主体收益和促进食品安全等优势。王磊等[11]分析从满足消费者偏好和需求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互联网+”生鲜超市复合型创新销售模式,并通过对麦德龙生鲜超市的案例分析证明该复合型创新销售模式的有效性,最后提出了推动生鲜超市实现“互联网+”复合型创新销售模式的对策和建议。郑琦等[12]针对“农超对接”模式下的信息不对称,构建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的利润函数,研究了产品新鲜度和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对供应链各主体最优决策的影响。
3.2 研究趋势分析
运用CiteSpace 对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做进一步的时区图分析,图4 展示了2004—2019 年国内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的聚类关键词在时区上的位置,横轴代表年代,节点代表该年份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节点之间的连线则表示不同关键词间的继承关系,由此可以判断聚类出现的时间。
使用CiteSpace 中的突发检测(BurstDetection)来寻找国内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领域中的突发关键词,并对其进行时间排序以便了解研究前沿的演化过程。通过查看突发检测历史得到排名前8 的突发关键词,如图5 所示。
关键词年代分布的可视化分析和关键词突发监测可以很好地呈现国内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趋势,本研究经过整理发现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图4 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的时区图
图5 突发关键词
第一阶段(2004—2009)国内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的初始阶段,主要关键词有供应链协调、保鲜努力、冷链、供应链管理、连锁超市。这个阶段生鲜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以农贸市场为主,并开始尝试进入连锁超市销售。如何减少生鲜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损耗问题,供应链管理协调,冷链物流技术是这个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阶段(2010—2014)国内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的探索阶段,主要关键词有农超对接、RFID、食品安全、收益共享与成本共担契约、价值损耗、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等。这个阶段生鲜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从农贸市场到以连锁超市过渡,为了减少流通环节,开始探索农超对接的供应链新模式。全社会更加关注食品安全问题,通过RFID 技术实现食品的可溯源,通过冷链物流,降低流通环节的损耗,并通过收益共享与成本共担契约实现供应链的协同。
第三阶段(2015—2019)国内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主要关键词有电子商务、O2O、互联网+、新零售、双渠道供应链、消费者效用、演化博弈、车辆配送路径优化、物流最后一公里等。这个阶段的热点是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并衍生出线上线下结合、新零售新业态的生鲜农产品零售模式。围绕消费者的需求,从C 端带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实现从推式变拉式供应链的发展。考虑消费者的便利性,探索生鲜农产品车辆配送路径优化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生鲜农产品冷链配送。
4 结论
本研究运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 分析了2004—2019 年期间国内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核心作者、研究机构、期刊、研究热点和趋势等方面进行了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由于近年来中央政府持续关注三农问题以及精准扶贫问题,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热点聚焦于“电子商务”、“保险努力”、“价值损耗”、“生鲜超市”、“拍卖市场”等。目前国内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已经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前沿趋势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和物流两个方向: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主要关注消费者需求,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和新零售业态的发展;生鲜农产品物流主要关注消费者便利,减少流通环节,缩短从田间到餐桌的时间,保障食品安全可溯源,解决配送最后一公里保鲜问题等。这两个方向是目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前沿课题,可供后续研究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