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的巴贝模式

2020-07-10胡帅栋

蚕桑通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蚕茧工厂化蚕桑

王 亮,胡帅栋

(嵊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嵊州312400)

中国是蚕桑业的发源地,迄今已有5500多年的历史,从古代丝绸之路到如今一带一路,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自21世纪以来,我国蚕茧产量一直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蚕茧产量占世界总蚕茧产量的65%以上,中国蚕桑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球蚕桑产业的变化。从国内自身角度看,我国蚕桑产业的主产区格局在近几年来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是“东桑西移”、“两广崛起”这两大发展呈现出明显势态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蚕桑产业也由最初的从事简单养蚕缫丝和加工,向多元化的蚕、绸产业格局拓展。但近年来,蚕桑业不断面临产业内矛盾、国际竞争压力、替代产品竞争、实用技术瓶颈等严峻挑战,蚕桑产业的发展亟需得到转变。

浙江巴贝集团是一家位于浙江嵊州的民营企业,主要从事领带织造、纱线染色、面料织造和整理、服装服饰品牌运营、家纺等产业,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高档领带生产企业之一,同时也是亚洲地区最大的真丝色织提花面料生产基地。自2012年起,该集团成立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数字农业研究所等科研团队技术力量,开展实施“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项目的研究。历经7年的努力,企业于2019年1月,正式宣布“工厂化养蚕”项目一期工程成功量产,标志着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这一世界技术难题被攻克,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开辟出了一条全新之路。这一颠覆性的变革,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结合巴贝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的探索实践,对现阶段我国蚕桑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进行了分析。

1 近二十年我国蚕桑业发展状况

自2000年至2007年,我国蚕桑生产规模呈逐渐上升趋势(图1)。并在2007年,桑园面积与蚕茧产量均达到近二十年来最高历史值,分别为89.53万ha和82.23万t。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以及茧丝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等影响,2008、2009蚕茧产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降低。但2010年开始就逐渐恢复稳定,2010年至2018年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没有较大的波动,面积和产量均维持在80万ha和65万t左右。

2 现存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

2.1 经营规模较小

现阶段我国蚕桑生产仍然是小规模的家庭生产经营方式,大部分地区的蚕桑生产规模的扩张,主要是通过增加单位面积桑园的桑叶产量和蚕种饲养量来提高单位面积桑园的蚕茧产量,而不是依靠养蚕技术进步提高张种蚕茧产量来实现的。面对较为落后的生产技术及条件,对劳动力水平及效率存在很大的考验。

2.2 生产效益不稳定

由于种桑养蚕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较大,导致蚕桑业生产效益的不稳定。蚕桑对比其它农业生产,在生产环境、蚕病防治具有更高的自然风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政府放松对蚕茧价格的管制,并受国际市场波动、国内环境变化、蚕茧供求关系变动和商业炒作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茧丝价格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由此加重了农民养蚕的市场风险。

2.3 生产成本上涨

蚕桑业的生产成本主要包含劳工成本和物料成本。养蚕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方式一般以手工作业为主,劳动生产效率往往较低,随着养蚕从业人员的老龄化,劳动力越来越紧缺,人力成本占总生产成本比例将会逐年增高。随物价上涨,蚕桑生产过程中购买蚕种、桑苗、化肥、农药、蚕药等农资费用也均存不同程度的上涨,导致蚕桑生产成本上升。

3 工厂化养蚕的探索与实践

3.1 实施区域专业化发展战略,巩固和深化蚕桑产业

实现区域专业化发展,是世界农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在一定区域内围绕该地区具有资源优势的农产品,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综合产业区,是一种提升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方式。鉴于现阶段蚕桑生产的特点及我国蚕桑生产较高区域集中度,实施区域专业化发展战略,应是发展我国蚕桑产业、提高蚕桑生产效率和效益、实现蚕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3.2 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蚕桑生产效率

提高蚕桑生产效率,可以从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两方面入手,而技术效率不仅可以从单位面积桑园效率和张种效率入手,也可以从创新养蚕技术体系实现。浙江巴贝集团建设的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技术体系就是变革传统蚕桑产业发展的全新实践,以现代农业的科技理念,系统集成品种、饲料、生产工艺、防病体系、环境控制、人工智能等多项创新技术,开创出一套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常年化、可复制的现代化养蚕新模式,不失为未来新型蚕桑产业发展的一条可选途径。

3.3 努力降低成本,提高蚕桑生产效益

人工成本不仅是我国蚕桑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人工成本及其占蚕桑生产成本的比例持续上升也是影响我国蚕桑生产效益,进而阻碍我国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短时期内,我国虽然通过“东桑西移”等途径实现了蚕桑产业的持续发展,但是从长远来看,必须加快省力高效蚕、桑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来提高蚕桑劳动生产率,减少单位蚕茧产量的用工数量,努力降低人工成本,以进一步提高蚕桑生产效益。因此,通过探索和建设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技术体系,用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技术,实现机器替代人,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成为现实要求,从根本上突破传统蚕桑产业发展的瓶颈,形成全新的工厂化养蚕业。

3.4 拓展多种生产经营,增加蚕桑综合经济效益

传统蚕桑生产的主产品是蚕茧及其加工品生丝,但实际生产中,茧丝占蚕桑生产物的比例不足10%,尚有超过90%的副产物有待深入开发利用,并转化为经济效益。通过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在不断提高蚕桑生产水平的同时,鼓励农户大力开展桑园多种经营和桑、蚕、茧的综合利用,不仅能够增加栽桑养蚕的综合经济效益,而且也有利于蚕桑产业的升级和生态保护。通过本项目建设形成全新的工厂化养蚕技术体系,继承和改进现有桑、蚕、茧综合利用技术,并融合于工厂化养蚕技术体系中,使该技术体系更完善、更高效,是工厂化养蚕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一个潜在努力方向。

4 巴贝工厂化养蚕的成效

巴贝集团通过先进设备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在养蚕产业的集成运用,提升养蚕产业发展方式,提高养蚕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水平,成功地实现从传统千家万户的栽桑养蚕模式到全龄人工饲料自动化、精准化、工厂化养蚕模式的转型,并带来桑—蚕—茧—丝产品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对推动我国养蚕产业转型发展具有极大的引领作用。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技术突破了桑叶产季养蚕的传统养蚕产茧方式,利用工厂化生产,可以一年四季全天候养蚕采茧,且茧丝品质稳定,均达到国际标准5A级以上。运用机械化操作,过去1万t鲜茧需要10万蚕农才能生产,如今在养蚕工厂只需要200名工人就能完成,使这项劳动密集型产业焕发新的生机。同时,通过人工饲料替代传统鲜桑叶饲养,将大量减少桑园面积占用,这部分耕地可供发展粮油、蔬菜、水果、畜禽等农业产业,也可发展其它高效产业,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可控环境下采用高密度常年饲养,养蚕用房利用率比农村传统桑叶育提高500倍以上,实现每天收获蚕茧,直接缫丝,节能降耗。此外,优化的工厂化养蚕工艺使产生的蚕沙等副产物实现了综合利用,需要排放到环境中的废液也可以通过无害化处理实现再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幅减少,优质的蚕沙还可作为一种无污染的有机肥料,生态效益十分明显,可有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5 总结与思考

作为全球唯一的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生产企业,巴贝集团利用专用家蚕品种选育与繁育、全龄人工饲料生产和数字化精准信息管理系统等技术集成体系,实现“蚕”“桑”分离,大幅提高蚕茧生产能力、效率及质量,开拓了现代养蚕生产的新模式。巴贝集团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实现高效养蚕生产,技术革新是首要工作,只有形成标准化的生产水平才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目前我国蚕桑产业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但随着蚕桑市场的发展、产业链的不断开拓,蚕桑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如何有效提高我国蚕丝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蚕桑业的转型升级及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加大科技推广和扶持力度,做好产业规划布局,做强产业品牌特色。

猜你喜欢

蚕茧工厂化蚕桑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工厂化、小棚、大汪子…… 400精英齐聚山东,探讨北方养虾新思路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专用蚕品种“中2016×日2016”繁育性能比较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