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奔跑吧,梅洛斯》与《人质》的对比中浅析太宰治的文学思想

2020-07-09马泽涵

锦绣·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人质人性

马泽涵

摘 要:太宰治的《奔跑吧,梅洛斯》是太宰治家喻戶晓的作品之一。与往常的阴郁风格不同,《奔跑吧,梅洛斯》一改颓废之风,以积极的文风展开叙事。本文以《奔跑吧,梅洛斯》与席勒的《人质》为基础进行比较阅读,分析作者的文学思想与内心世界。通过对文中人物多重性格的分析,希望可以促进并加深对太宰治文学的认识。

关键词:《奔跑吧,梅洛斯》;《人质》;太宰治;人性

一、前言

《奔跑吧,梅洛斯》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一部短篇小说作品。首次于1940年发表在《新潮》杂志5月号。并在后来被选入日本教科书,是日本人家喻户晓的一部作品。

在太宰治的文学作品中,“罪”、“绝望”、“死亡”等主题占据了主要的篇幅。而“死亡”、“自杀”甚至被认为是“太宰文学的基石,一直贯穿于整个文学创作中。”与《人间失格》、《斜阳》这些整体基调阴郁的作品相比,《奔跑吧,梅洛斯》整体较为积极向上,振奋人心。友谊、诚实、勇气等诸多积极的传达,鼓舞了许多读者。

《奔跑吧,梅洛斯》的文末处注明,《奔跑吧,梅洛斯》是以古典传说与德国诗人席勒的叙事诗《人质》为原型进行创作。将席勒的《人质》与《奔跑吧,梅洛斯》进行比较阅读,便不难发觉其中的不同之处。

二、王的善

在《人质》中,开场对王的描写仅有”说,身怀匕首是何用意?暴君审问得非常严厉。要解放暴政下的都会,叫你在十字架上后悔!” 通过梅洛斯的话不难看出,王这一任务的设定是暴君,他所统治的城市正在遭遇暴政。但是在《奔跑吧,梅洛斯》中,对王这一形象,又增加了许多背景补充。“到底发生了什么?两年前我来这里的时候,大家连夜晚都唱着歌,城里到处都是欢腾的景象呀。”“刚开始是把他自己的妹夫杀了。接着,杀死了自己的继承人王子。之后是杀了他妹妹公主、公主的儿子,后来把皇后杀了,再后来是把贤臣阿莱基斯杀了。”

从梅洛斯与路人的对话中可以得出,两年前的城市在王的统治下,是和平与繁荣的,而王开始暴政统治,随意杀人,也是这两年才开始的。由此可知,王并不是自始至终都是暴君,将王从仁君变为暴君能让王把自己的皇后、妹夫,贤臣全部处死,是有其他变故与原因。例如,褫夺王位或私通等阴谋,才让原本贤明的王,丧失了对他人的信任。

另一方面,王在面对刺杀自己的梅洛斯时,并没有直接处死他。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刺杀君主都是罪不可赦的大罪,然而即使知道梅洛斯的短剑是用来刺杀自己,王也没有直接处死梅洛斯,反而与梅洛斯进行对话,甚至在最后同意宽限梅洛斯三天时间。由此可见,王并不是绝对的暴君,王曾经也是贤明的君主,并仍然保留了一部分仁和宽容。

三、梅洛斯的恶

在大多数读者的眼中,梅洛斯是一个正义感极强,并且勇敢过人的人物。面对王的暴行,其他人只有忍气吞声,只有梅洛斯怒于王的不义,单枪匹马去刺杀暴君。可是,在听到王要处死自己的时候,梅洛斯的语气却直接转变,从之前的“闭嘴!”(言うな!)、“有什么资格说平和?”(何が平和だ。)转变为“请您给我宽限三天。”(三日間だけ許してください。)、“我一定去去就回。”(そうです。帰ってくるのです。)使用的日语从随意无礼的简体型立刻转变为尊敬的敬语型。可见梅洛斯在面对自己的生死,也并不是置生死于度外,也是有多顾虑的。

同时,梅洛斯没有问过朋友赛利奴第乌斯的意见,而是直接让朋友替自己作人质。这一行为若从积极意义上看,说明二人友谊深厚,可以为对方付出生命。但若从消极的角度来考虑,梅洛斯则是出卖朋友,只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朋友安危的恶人了。与此同时,在梅洛斯返回王城的途中,也冒出了“一路上,我是冲破了浊流,突破了山贼的包围,一口气沿着山顶跑下山来的。正因为是我,才做到了这些啊。啊,不要再指望我了。别把我当回事了。随便怎样都行。我确实失败了。我太没出息了。你嘲笑我吧!”这样的想法。而在席勒的诗中,不管多么的疲惫不堪,梅洛斯也只是“他悄悄侧耳倾听;瞧,就从那座岩石之间,哗哗地飞出一道活泉,他欣然俯下身来,喝得他全身爽快。”用一汪清泉让自己重新振作。

四、《奔跑吧,梅洛斯》中的太宰治

与席勒《人质》中的原型相比,《奔跑吧,梅洛斯》中的王不再是绝对的恶人,梅洛斯也不再是绝对的勇者。这一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体现出太宰治的文学思想,并没有绝对的恶,也没有绝对的善,善与恶相辅相成,才是构成人性的根本。

结合太宰治的心境和个人经历,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之复杂,正是对太宰治文学思想的侧面反映。当时的年轻人,在战时的日本这个大环境下,一方面有对战争的恐惧,和对人性的失望。另一方面仍然抱有对人间至情至爱的希望。《奔跑吧,梅洛斯》中赛利奴第乌斯在刑场见到梅洛斯之时,“低头颔首,好像明白了一切,并且挥手打向梅洛斯。”“两人相拥而泣。”这份纯粹到可以为对方付出生命的友谊,或许也是作者所希望的。

五、结语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这样写道:“我想要的不是什么世界,也不是什么盛名。我只想要一朵蒲公英花的信赖,只想要一枚莴苣叶的慰藉,哪知却白白浪费这一生。”正是如此,比起原作《人质》,王才会在暴虐之下还保有人性的温情,这是作者对“莴苣叶的慰藉”的追求;梅洛斯也会在英勇之下流露出怯懦和自私,这是作者面对现实所作出的妥协,并且通过文学作品体现出来。

太宰治笔下的人物,大多都有着复杂多面的性格,将《人质》与《奔跑吧,梅洛斯》进行比较阅读,更能够进一步明白登场人物的复杂个性,也能从人性善恶并存,接受恶但向往善这一方面,对太宰治的文学思想有所领悟。

参考文献

[1]日本无赖派作家太宰治的文学思想探讨 赵雨婷 青年文学家 2014(36)

[2]引用的席勒《人质》为钱春绮先生所译

猜你喜欢

人质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学习”反人性吗
双人脱困
爱一个人
爱一个人
小人质的幸福那么多
具有“人性”的数
雕塑应反映人性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