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
2020-07-09何敏艳
何敏艳
摘 要:信息技术是高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复杂性,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多困扰。所以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和需求来改进教学手段,带领学生摸索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其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学习策略;有效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很多传统行业焕发新的生机,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此背景下,信息素养以及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成为人们融入现代社会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要积极创新和改进教学形式,从而更好地实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育人价值。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信息技术是高中生的必修课程,但它并不是高考科目。所以在高考的压力下,很少有学生愿意花费过多的精力去学习信息技术,学生也很难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教师也难免因此产生消极懈怠的心理,在教学中得过且过,缺乏创新的魄力。然而不难发现,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各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才能高效、准确地完成。这说明信息技术对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调整教学方法,争取让信息技术教学呈现欣欣向荣的状态。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1.创设问题情境,促使独立思考
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这样学习者才能深刻掌握知识内容。但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很多学生却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不会主动思考和探究,进而呈现一种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而问题对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具有很好的效果。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问题情境。争取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独立思考和探究,从而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深刻理解,并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获取信息的方法》一课时,我先给学生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小孟一家准备利用国庆假期去北京旅游,可是他们没有具体的目标。你能帮助他们找一些北京的著名景点以及该景点的开放时间、门票价格等信息吗?”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主动上网查找相关信息。然后我继续提问:“同学们是通过哪种方式、哪个网站来查找信息的?”学生经过探讨,给出“目录检索”和“关键词查询”两种方式,并列举一些常用的网站。之后我再通过提问让学生探索如何下载信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能直接得到知识和结论,只能在问题的指引下主动、独立地去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小组合作探究,促进协作学习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他们不喜欢受到太多的约束,而是追求一種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而协作学习是一种备受推崇的学习方式,它的好处在于可以为课堂营造轻松自由的氛围,可以让学生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拓展思路、攻破学习难关。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争取真正摆脱灌输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协作交流的意识,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数据信息的加工》一课时,我便让学生合作学习。首先我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对其进行分组,然后给学生下发一份电子版的成绩单,并布置如下探究任务:
(1)请计算每名学生的总分,并进行排名;
(2)计算每科的平均分,并找出语文、数学单科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
而在探究过程中,各组学生会集思广益,讨论如何高效地完成任务。接着,学生们分工合作,有的用计算器计算总分、平均分;有的从网上查找相关的操作方法;有的则尝试操作Excel软件上方的选项卡。最后各组再将每个成员的工作成果、工作方法进行对比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共赢意识,并让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知识和学习技能。
3.实施多元评价,保护学习动力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效的评价不仅可以暴露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还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为学生纠正学习方法。但大部分课堂的评价方式都是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点评,这未免显得单调,也会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压力。为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实施多元评价,也就是通过多种方式、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保护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仍以《数据信息的加工》这一课为例。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不仅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评价,还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他人协作的情况进行点评,并尽量寻找学生的优点。除此之外,我还会采取学生自评、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从而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使其在学习中找到方向和方法,以促使学生保持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进步。
4.课后归纳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知识密度较大,且知识内容比较繁杂,而学生的接受能力十分有限。所以在课堂结束时,学生很难全面掌握课上所学的知识。并且,在课堂探究过程中,学生难免会产生疑惑。但为了不影响课堂进度,学生的一些疑惑并不能得到及时解答,这进一步体现了课后归纳和总结的重要性。为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自由问答、在导学案中绘制思维导图等方式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后的收尾工作。从而使学生对课上所学内容有完整、清晰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编程解决问题》一课之后,我先根据本节课的重点给学生设计一些问题,比如:程序是什么?程序设计需要经过哪些步骤?等等。借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印象。而后,我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并倡导学生互相解答。比如有的学生对“交换a、b的值”这一程序的算法不太理解,其他学生便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来描述这一算法,并画出流程图来辅助理解。除此之外,也有学生借助表格整理流程图的基本图形及其功能等基础知识。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的疑惑得到解答,从而完善学生的学习成果。
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深刻认识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积极改进教学形式,带领学生探索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为培养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青.高中信息技术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数码设计,2017,6(11):265.
[2] 黄成建.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