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研究
2020-07-09李冬梅
李冬梅
摘 要: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已经有十多年了,已经成为现在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但是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仍会遇到各种障碍。本文通过研究小学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以及对应策略为重点,通过帮助学困生克服自身因素和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两个方面,主要通过转换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等一系列优化操作来解决小学英语学困生问题,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困生;教学方法
学生对英语课堂知识的掌握不塌实、理解不全面,课外花的冤枉时间多。同一班级内总有一部分英语学习比较落后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这就形成了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由此可见,如何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英语对我们老师来说责任重大。
一、小学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
小学英语学困生的形成与其自身有很大的关系,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学习缺乏自信心
有些小学生由于在最开始学习英语时不够认真,导致本身英语基础差,对英语没有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逐渐成为班里的后进生。小学生学英语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单词难记,语法难懂,遗忘率高。如果在三年级因为种种原因落后,这样同上等生对比就会产生成绩上的差距,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提不起兴趣。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增加以及要求的提高,心理负担加重,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对继续学习英语失去了信心。长期如此,学习成绩难以得到明显提高,最后便觉得自己再怎么学也无用。这种自卑的心理给学习带来了消极的后果,导致他们在学习中缺乏信心,在这种情形下,他們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感觉,如此恶性循环,也就成为了学困生。
(二)学习目的不明确
小学阶段许多学生认为语文数学很重要,而对英语学习不够重视。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学习外语没有什么用处,学坏学好都一样。所以这些学生从开始学习英语时,就没有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今后的学习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几乎所有的英语学困生对学习外语的动机不明确,在这种无明确的学习目的的情况下,他们是不可能学好英语的,没有目的就没有指引性,直接导致了学困生的形成。
(三)学习方法不正确
学习方法是发挥学习能力的手段,也是增进学习能力的途径。学习方法对学困生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课前不认真预习,没有做好课前预习;课上不认真听讲,不思考,不做好笔记,有时还会出现讲话,睡觉等;课下不复习巩固,课后又忘了,遇到考试,成绩当然是惨不忍睹,这也进一步促使他们放弃英语学习。这样长久下去,必然导致学困生的出现。
(四)学习环境不理想
很多小学班级里,由于教师管理不同,导致班风、学风欠佳。一个班风、学风不良的环境,对学困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在班级里,很多教师对学习不好的学生不予管理,有的甚至是直接放弃;还有的家长跟风让自己的孩子上社会辅导班,这导致一些学生觉得自己学会了,课堂上就不认真听讲,长期下去学习成绩也容易下降。在这样的风气下,学习差一点的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逐渐沦落为学困生。
二、小学英语学困生转化对策
(一)努力帮助学困生克服自身因素
1.多鼓励,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及时肯定和表扬学困生,满足他们的内心需求,可以产生其要求进步的动力。因此在英语课堂内,多留给学困生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者让他们朗读事先读过多遍的单词,句子和对话;叫他们进行简单的对话表演……对于他们的回答给予“Very good!”;或者给他们一些小小的物质奖励,如小五角星、小熊贴纸等,往往能让学困生因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而激动万分,让他们感觉到“我也行”。
2.使学困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习,还要教给学生一些道理,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不是让教师和家长满意,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增长知识,扩散思维,开拓视野,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这是实现个人理想的主要途径。
3.指导学困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预习。后进生往往没有预习习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有的潜能生虽然能预习,但看书时东翻西翻,不知重点。在课前我们要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要上的内容,提示重点。课前自学可以发现疑难,引起思考,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2、听课。听课是学生接受教师指导,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保证高效率学习的关键。3、复习。课后复习不仅能让后进生回忆起老师上课的情境,还可以弄清楚课堂上尚不明白的问题,因此让后进生学会课后复习是很必要的。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1.加强师生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与学生进行更好的交流。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该看到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该严则严,该和蔼的时候和蔼,让学生敬之爱之。不仅如此,还要通过师生的互动来促进学生与教师的课堂交流。
2.转变教育方式,丰富教育方法
生动形象的英语课堂教学,能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在教学中,多变的教育方式,丰富的教学方法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作为教师应在进行了一定量的跟读、替换等机械练习后,根据小学英语学困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学困生也参与进来,要让他们参与到游戏、唱歌、趣味活动中来,要给学困生一个展示的机会。
3.优化班风、学风,加快学困生的转化
良好的班风学风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班级里,我们不能嘲笑学困生,应该加大对学困生的帮助,要多花时间去辅导学困生,也可以鼓励周围优等生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在课上对有些难的问题可以多讲解几遍,不能忽略学困生,要平等地看待他们,鼓励他们,不能让他们内心有学困生的阴影,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一个良好的班风、学风。
综述
学困生的成因是复杂的,其转化也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针对学困生问题,我们要从各方面着手,不仅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还要进一步优化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促使小学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得到实质性的进展,并最终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沈娟.小学英语教育中学困生转化的路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0):107-108.
[2]陈青青.小学英语弱势群体课堂遗留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小学教学研究,2018(16):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