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07-09赵丹
赵丹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实践的不断推进,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文化事业发展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离不开正确意识的引导和体制机制的完善。要树立文化先行意识、科学发展意识、问题导向意识、 开拓创新意识,同时完善管理机制、保障机制、人才机制,不断推动文化事业向前发展。
关键词:文化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识;机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在总体上实现邓小平提出20世纪末建立小康社会的目标基础上提出来的。从“建立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伟大的创造性探索。[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2]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离不开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文化事业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
(一)文化事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首先,“全面”涵盖文化事业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全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等方方面面。为人民提供基本文化服务的文化事业作为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民生质量的一大要素,因此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
第二,“小康”突出文化事业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质在于“小康”,小康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群众所享有的在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就我国目前的平均生活水平而言,温饱已经不是有代表性的问题,群众更期待的是精神方面的享受和满足。因此,文化事业的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显得尤为突出。
(二)文化事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
首先,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反映着一个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健全度。全面小康社会必然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的社会,而最能体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程度的就是以教育、媒体、艺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内容的文化事业。
第二,文化事业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必然伴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文化事业的发展作为人们较高层次的需求,比其他要素更能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
第三,文化事业的发展是衡量经济社会转型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这种模式下不可能实现“全面小康”。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是否能够得到持续的提升,是衡量转型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
二、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树立意识
1. 树立文化先行意识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要想得到长足稳定的发展,必须树立文化先行的意识。无论从宏观上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从中观上的地区文化事业发展来看,都要提高对文化的重视程度。只有把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内化到各级领导干部和文化工作者的心里,才能激发人们的原动力、想象力、创造力,充分发挥意识对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动性,为文化事业发展增添力量。
2. 树立问题导向意识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问题是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问题解决了,工作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然后出现新的问题,再解决再推进。这就需要我们树立问题导向意识,发掘阻碍文化事业发展的问题及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针对问题去探索切实可行的对策,在实践中把问题一一解决。当前,部分文化事业单位還存在功能定位不够明确、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健全、绩效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要以这些问题为改革的侧重点,理顺体制机制,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扫清障碍。
3. 树立开拓创新意识
发展需要改革,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除旧立新的过程。“旧”是已经不符合时代、不顺应规律的部分;“新”是符合事物本身发展规律的新方法、新体制。要使文化事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需要相关工作者主动转变观念,树立开拓创新意识,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在尊重市场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激发文化事业发展的活力和潜力,使文化资源得到合理、高效的配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动力。
(二)完善机制
1. 完善管理机制
要立足文化事业的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管理制度,在规划编制、政策衔接、标准制定和实施等方面加强统筹、整体设计、协调推进。要进一步理顺政府与群众、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放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准入条件,培育私营企业,引入竞争机制,推动文化事业社会化发展。
2. 完善保障机制
建立和完善财政保障机制,财政部门要想方设法筹措专项资金,保证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构建文化事业发展财政保障长效机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产品需求。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机制,针对不同的文化事业单位建立不同的评价体系,细化、量化评价指标。建立和完善需求反馈机制,使群众文化需求有通畅、科学的反馈渠道,保证“供”与“求”的信息对称,使文化惠民项目更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3. 完善人才机制
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文化事业人才队伍,就要完善人才选拔机制,使相关人才得到重视;完善人才培训机制,通过职业培训和相互的学习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完善人才管理机制,使人才能够得到合理流动,实现人才能力发挥和文化事业效益的最大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绩效工资和奖励基金制度,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完善人才考评机制,明确考评主体、细化考评指标、制定考评方法,使考评结果与人才的任免升降相结合,促进人才提高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君如.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中国社会科学,2003(01):4-12+204.
[2]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17日)[N]. 人民日报,201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