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学说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的临床指导意义
2020-07-09张培帅周冬祺王筠
张培帅 周冬祺 王筠
摘要:中医体质学说可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方面起着重要指导作用。自2019年12月中下旬武汉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现以来,来势凶猛,疫情辐射全国,已造成数万人感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继发布了系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以下简称《诊疗方案》),自第五版起加入中医治疗,其治疗效果有目共睹,后续经完善修订将中医辨证论治加入其中,以“除湿”为主,论述体质学说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体质学说;三因制宜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079-0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WHO命名COVID-19【1】)是一种新发传染病,各年龄段人群均对新型冠状病毒没有抵抗性,只要满足传播条件均可以感染【2】,并且有较高的死亡率。我国疫情情况逐渐平缓,但疫情防治工作仍然不能放松。中医作为我國特色医学,在疫情防治里取得瞩目成绩,大量医家提出各有特色的中医治疗方法。日前北京卫健委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截止2月22日,北京新冠肺炎中医药治疗率总体为87%,中医药治疗总有效率为92%。笔者通过对比系列《诊疗方案》,从中得到启发,在查询相关文献及已有资料数据后,讨论中医体质学说在此次疫情防治中的临床指导意义。
一、 中医理论体系下的中医体质学说:
1.1中医体质学说具体内容
1978年,王琦教授等明确提出了“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3】,并于1982年出版了第一部专著《中医体质学说》,奠定了现代中医体质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王琦等指出,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4】。并提出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5】,由此可见,体质的形成受先天禀赋、年龄、性别、精神状态、生活及饮食条件、民族习性、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这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的体质各不相同,人体素质也有强弱之异。
1.2体质学说在三因制宜中的意义:
“三因制宜”是祖国中医学重要的思想之一,即指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而体质是“因人制宜”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关于三因制宜的思想可见于《黄帝内经》,其治疗思想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的,强调了人与生存环境的协调统一。
中医自古以来讲究“天人合一”,“时、地、人”既有独立性,又有统一性,三者相互影响,结合现代中医体质学理论,“时、地”皆可划归为体质形成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强调了体质学说的现代医学意义以及“因人制宜”的重要性。王琦通过对中医体质学说的不断深入研究,在构建中医未病学理论体系以及中医治未病思想的理论创新上取得瞩目的成绩【6】。
二、现代中医对COVID-19的认识
2.1 从中医认识COVID-19
COVID-19在中医的辨病思想中属于“疫病”范畴。各地中医流派对于此次疫情的具体性质也存有分歧:杨华升等人认为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病性为“湿热证”,“热重于湿”更多见。【7】陈瑞及其团队认为本病为“湿毒”类疫疠之气侵袭肺脾【8】,仝小林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感受寒湿疫毒而发病,当属“寒湿疫”,病性上属于阴病,以伤阳为主线【9】。尽管各地中医医家对于此疫病的特点存在些许不同,但各个省市区都普遍认同“湿”是此次疫情的共同病邪特点。
2.2基于中医体质学指导COVID-19临床防治的其他思路
杨家耀等人认为此次疫情可能存在易感体质,并做了相应研究分析,提出易感人群主要体质类型为痰湿质、气虚质、血瘀质、湿热质【10】。同时也体现了《诊疗方案》以“除湿”为主的可行性。
2.3 结合中医体质讨论关于COVID-19的预防
2.3.1未病先防
存正气、避邪气。固护人体正气的方法包括合理饮食、起居有常、适当运动、调摄情志和药物调理等,同时亦可增强体质;减少邪气侵袭的可能,包括隔离感染源、消毒、做好个人防护等。
2.3.2既病防变
辨证论治,三因制宜,发挥中医药特色。我国卫生管理部门发布的系列《诊疗方案》,要求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防治COVID-19。多个省市自治区在该方案指导基础上,结合区域和人群特点,发布了本地区的地方防治方案【11】。
2.3.3瘥后防复
治愈出院并不意味着防治结束,仍需防止复发。近期不断出现COVID-19患者治愈后复发的报道【12】,多因体内正邪交争导致脏腑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体质虚弱,仍需按照未病先防处理。
小结:
目前COVID-19的全球形势严峻,疫情的防治刻不容缓,中医体质学说作为中医理论的一种重要学说,可以在疫情防治的各个阶段皆有体现,也为今后各类疾病贯彻“治未病”思想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家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的最新认识,中华流行病学杂志(J),2020,41(2):139-144.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布会,北京,2020年2月4日.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Press Conference.Beijing,4 February,2020.
【3】盛增秀,王琦.略论祖国医学的体质学说 . 新医药学杂志 ,1978(7):11-13.
【4】王琦,盛增秀.中医体质学说[ M] .南京:江苏科技出 版社, 1982.15.
【5】陆云飞,钱彦方.首庙全国中医体质学说及腹诊研讨会学术总结[ J]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 7(11):702.
【6】倪诚,李英帅,王琦.中医体质研究40年回顾与展望[ J] .天津中医药,2019(2019-02),36(2):108-111.
【7】杨华升,李丽,勾春燕,张佳莹,罗晓岚,金爱华,汪晓军,李秀惠.北京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证候及病机特点初探.北京中医药.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5635.r. 20200212.2218.002.html.
【8】陈瑞,罗亚萍,徐勋华,苗青,王玉光.基于武汉地区 52 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证治初探及典型病案分析[J/OL].中医杂志.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166.R.20200220.1443. 002.html.
【9】仝小林,李修洋,赵林华,等.从“寒湿疫”角度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药防治策略[J/OL].中医院院杂志,(2020-02-19)[2020 -02 -22].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166.R.20200217.2034.006.html.
【10】楊家耀,苏文,乔杰,蔡蓉,刘欣,魏力.90 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证候与体质分析[J/OL].中医杂志.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166.R.20200221.1513.004.html.
【11】郑文科,张俊华,杨丰文,等.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各地诊疗方案综合分析[J/OL].中医杂志.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166.r.20200206.1113.002.html.
【12】 中 国 新 闻 网 . 成 都 一 新 冠 肺 炎 治 愈 患 者 出 院 10 日 后 复 检 出 核酸 阳 性[Z/OL].(2020-02-21) [2020-02-22].http://www.chinanews.com/sh/2020/02-21/90995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