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庙会活动方兴未艾

2020-07-09黄洪剑汪红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娱乐庙会

黄洪剑 汪红

摘要:庙会曾一度成为一个乡镇地区是否繁荣的标致,是过去乡间民众的狂欢节,其影响力和热闹程度不亚于春节,后因“文革”的影响而沉寂多年。但随着改革开程度不断提高,国民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满足了物质需求后,人们对文化娱乐提出了新的需要。庙会这个消失多年的集市又在各乡镇悄然兴起,成为一个区域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民俗文化活动。笔者对庙会活动方兴未艾的现象,做了一些调查研究、探其原因,从而激发起我们对庙会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与保护。

关键词:庙会;商贸交易;文化娱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因“文革”的影响而沉寂多年的庙会民俗文化活动,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又开始兴盛。我市许多集镇、乡村民间集资修建庙宇热情高涨,大庙、小庙星罗棋布。以庙宇为依托的庙会活动纷纷恢复,庙会犹如乡间民众的狂欢节,盛大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甚至不亚于春节,活动多样、内容丰富、精彩纷呈、人流如潮,亲友聚会、热闹非凡。庙会严然成为了一个集休闲娱乐、商贸交易、人文交流等多功能于一身的区域服务中心。

一、庙会活动满足了人的基本需求

庙会是一种以庙宇为依托,在特定日期举行的,集祭祀神灵、交易货物、娱乐身心于一体的民间集会,它涉及民众的信仰、民众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各种公共生活,满足了民众的多种需求,对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1.精神慰藉。人活在世界上,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困惑与灾难,人需要对这些困惑与灾难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这是一种精神需求。获得这种解释大体可以通过三个渠道:人类自身、神灵和科学。古代人对自然知之甚少,科学不发达,只有去求神灵的解释,信仰神灵就普遍存在于整个社会。通过信仰,获得自己认为信任的解释,化解人生的困惑,去消灾解难,从而信心满怀面对人生和种种现象。庙宇就成为了人们求神敬神的场所,人们怀着虔诚祈愿的心理,对神灵的崇拜。庙宇又用神灵 “行象”出巡招来信众,象征神灵来到民间,造福一方,民间的社团组织主动前往集会助兴,逐渐形成以庙宇为依托的民众聚会的宗教活动,构建起具有信仰性思想情感为基础的民间文化活动。神灵面前人人平等,人与神的交流可以使民众在神灵的抚慰下得到心灵的愉悦,現实生活中的不平等在神灵面前得到精神补偿,得到化解。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庙会给民众带来了精神慰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2.商贸交易。早期庙会仅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发展和民众交流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又逐渐融入集市交易的商贸活动。过去市场不发达,农民出售农副产品和购买生活用品,只能依赖当地的集市和庙会。庙会是民间最大的集会,聚集着大量的民众,自然就成为商贸交易的大市场,参与庙会活动的民众对物质也有各种需求,在这里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商品。庙会在客观上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现在庙会也是城乡商品交易的重要平台。庙会也成了“庙市”。

3.文化娱乐。庙会最早的祭祀活动,往往是用最原始的娱乐形式,音乐舞蹈来愉悦神灵。古代受生产力低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广大民众忙于生产、生活,很少有娱乐生活,而人又有娱乐的本性,那时的民众在庙会中寻找到了借娱神活动去娱人的机会,从中感受乐趣,身心得到快乐,压抑得到释放,精神得到放松。娱神的音乐、舞蹈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文艺,产生了民间戏剧、民间歌舞、民间音乐等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表达了广大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二、庙会活动随着时代发展在变化

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的需求是永恒的,适应人们对物质与精神需求的活动才能生存,庙会活动的应运而生便是如此。近几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处于转型期,民众富而思进,富而思乐,对物质与精神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综合性的庙会活动,也随着民众需求的提高而发生变化,庙会活动正在与时俱进,文化娱乐的内容在逐渐丰富,特色商贸交易活动更加活跃,传播科技信息的元素在增加,满足了不同层次民众对物质与精神的新期盼。

1.庙会的规模在扩大。一是参与的民众增多。小的庙会有5、6千人,中等的庙会上万人,大的庙会有十几万人。交通的便利,庙会活动参与者的地域在扩大,十几里以外的民众也来赴会,甚至县城、省城的市民也开着汽车来逛庙会。二是庙会活动的领导力量增强。庙会活动领导机构中,有老干部、老教师、老文艺工作者、老科技工作者、老农民,特别还有一支热情为民服务的志愿者队伍,志愿者队伍中有许多年轻人、乡村干部。强有力的领导机构确保了庙会活动有声有色,红火热闹、有序进行。三是庙会活动的环境有了改善。庙会活动所在地的村庄、集镇道路宽畅,街道两侧商店林立,文化广场、网吧、歌舞厅、影剧院等文化设施的兴建,通往村庄、集镇的交通便利,为庙会活动的举办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文化娱乐成为庙会活动的重点。物质的丰富,必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加迫切。富裕起来的民众,利用闲暇时间自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愉悦身心,成立民间文艺团队,排练文艺节目,许多将要消失的民间优秀传统文艺得到恢复。庙会活动正好是他们展示、表演、交流的大舞台。庙会神像出巡的队伍,逐渐变成了盛大的民间文艺踩街活动,龙舞、狮舞、高跷、腰鼓、莲湘、鼓乐、民乐、挑花担、荡湖船……边走边演,浩浩荡荡,连延几里路,十分壮观,犹如天边的彩虹,围观的民众里三层外三层,欢呼声此起彼伏。庙会期间,许多民众自编自演的节目也纷纷登台,庙会成了乡村、集镇的盛大文艺节,大大地满足了广大民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乡村、集镇的文化繁荣发展。

3.积德行善的传统美德在发扬。庙会期间,许多民众感恩神灵的保佑,捐钱捐物,这些钱物主要用于修缮庙宇。现在庙会管理机构,收到钱物加强管理,除了用于庙会活动、整修庙宇的支出,都有一定的积余,他们把结余用于公共事业,回报社会。将宗教信仰中的积德行善、济贫扶困、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落实到为民造福的公益事业,资助修桥铺路,植树绿化,社会福利院、中小学校等等,这些善举受到民众的赞扬,既改善了村庄、集镇的道路环境,也创造了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这也是广大民众所需求的。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娱乐庙会
新年智慧庙会
元宵节,逛庙会
庙会经济
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综述
试论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小学教育的对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GAFAT新格局
“城中村”农民文化娱乐生活存在问题研究
闹中取“景”话庙会
两条路线连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