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淡·简繁·虚实
2020-07-09王美玲
王美玲
摘 要: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实情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写景状物散文是散文中最有灵性的文体,作者以其个性化的语句章法来表现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这种感悟就潜藏在语句、篇章、标点之中。所以,读者只有沉下心去品读写景状物散文的语言,才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自己生活中所不曾有亦或虽然曾有,但难以名状的情味、趣味和生活味。文章从语言鉴赏的角度对初中语文写景状物散文的语言进行浅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景状物散文;语言魅力
一、淡妆浓抹间品情味
写景状物散文的语言有浓有淡,“浓”与“淡”各自的语言特色与写法有一定的“界定”,同一景物,用词、修辞皆不同。“浓”者运用大量修辞方法、多种表达方式,感情激越;“淡”者在不加修饰的语言中自然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在“浓”“淡”间流淌的是作者的心声、含蓄的情思,这就是散文的“情味”。
《昆明的雨》是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册汪曾祺的一篇写雨的散文,其淡雅的语言特点让人读来回味无穷。比如“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从这段直白平淡的语句中,我们仿佛听到了一位故人在和自己最亲近的朋友聊家常,娓娓倾诉自己对昆明雨的思念与喜爱之情,在淡淡的描写背后蕴含着“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却是“欲说还休”的情思,终了也只是轻叹一声:“我想念昆明的雨。”其情味就蕴含在淡淡的语言中间。
《白杨礼赞》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托物言志散文,文章语言具有恢宏磅礴的气势。那么这种气势是怎样产生的呢?文章开篇直抒胸臆、点明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扬白杨树!”行文过程中作者不断强调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节奏一句比一句强烈,从而使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由浅入深,逐渐展示出来。如“那就是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就是白杨树……绝不是平凡的树!”从两个“就是”,到后面的“实在是”“绝不是”,作者的感情达到一个高潮;“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在文末再次把感情推向高潮,作者一唱三叹,多层次的复沓表述形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情感冲击,使感情的挥洒如汪洋之恣肆,在浓烈的语言中我们读出了作者难以抑制的情味。
两篇文章都体现作者的个性,倘若有人发问,哪篇文章更美,恐怕只能用苏轼的诗来回答“淡装浓抹总相宜”,浓淡间都紧紧围绕着散文的“神”,使我们感受到写景状物散文字里行间的情味。
二、简勾繁刻中品趣味
写景状物散文根据表达的需要,有简有繁,有的只用简笔勾勒出景物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有的需要细致的描绘,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散文既要“有情感”,还要“有意思”,这“意思”就是“趣味”,“趣味”是一种耐品的韵味。初中语文写景抒情散文中运用多种手段营造“趣味”的文章有很多。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三篇课文:《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都是写景状物散文,作者在对景物精细的描摹中也很适宜地勾勒了几处简笔,使行文很有趣味,耐人寻味。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饱含诗意的散文,作者先从总的方面着笔:“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作者没有过多的渲染,仅仅抓住能够体现春天到来时的典型景物:山润、水涨、太阳红,几处简笔就勾勒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同时与文中大量运用修辞的繁笔相呼应,将春天的顽皮活泼、迎春人的快乐热情,都表现得情趣横生。
老舍《济南的冬天》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作者只是勾勒景物的简单轮廓,就将济南城外的山坡和村庄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又映衬了前面一段详细描写雪后小山的语段,共同绘制了一幅水墨画,富有趣味性。
《雨的四季》中刘湛秋精心描绘了一幅幅赏心悦目的图画:“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丽的。”作者在文章的开篇用“无论……都……”“永遠”几句看似平淡的话简单诉说了对雨的喜爱,这种情感也寄寓在行文中。如对春雨的描写:“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经过春雨洗淋后树叶的颜色和神态,与美丽的雨互相补充,简繁之间相得益彰,都流淌的是生命中激动人心的美丽,仔细品来,趣味无穷。
这三篇文章中的简笔勾勒语段都与文中的细致刻画的语段互相映衬,使得行文“肥瘦相宜”,犹如中国画般有渲染有勾勒,言有尽而意无穷,在繁简中我们慢慢品味写景状物散文的趣味,语言生动鲜活,实现了 “趣” 与“美”的高度融合。
三、虚实结合中感生活味
清代的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对于虚实结合的阐述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写景状物散文,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可以使景物更有美感,又富有层次变化。写景状物散文的“情味”“趣味”须来自生活,要有对生活的真实反映、接地气,远离低俗与做作,初中语文写景状物散文有很多文章可以感受到生活味。
朱自清在《春》这篇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春意热闹的文字:“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段文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的是“树”“花”“花香”“蜜蜂”“蝴蝶”,虚写的是“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如此读者自然会联想到生活中蜂蝶嬉闹的情景,更能体会春天到来时百花争艳的生机勃勃景象。
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写道:“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文中实写的是“小山”“缺口”和“济南”,虚写的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将可爱的冬天的济南放入摇篮里想象奇特,低声细语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刘湛秋《雨的四季》中的“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其中实写的是“水珠”“水雾”“阳光”“小草”,虚写的是“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其实这些水珠、水雾、小草和果子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作品处处都散发着生活的气息。
虚与实自有各自的需要,当然也有作者笔墨所施的差异,因而文章的意境、生活之味也各有特色,给人的感受也不同。不管是何种写法都是妙笔生花,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笔下之景,想象自己的心中之景,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能力。
注重语言品味之法对学生极为重要,但须指出的是,文章语言各尽其妙,各擅胜场,不管是浓是淡、是繁是简、是虚是实,皆是表达之需要,也都能从各自的视角给人呈现不同的风景。教师可以深入挖掘“一篇”散文的范例作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玉俭. 如何阅读写景状物类散文[J]. 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