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程中深度学习模式的实施研究
2020-07-09庞华
庞华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成为当代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展开的主流任务。然而,如何在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开展过程中完成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呢?在此背景下深度学习模式应运而生,即要求教师能够在充分了解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了解深度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并且能够通过研究深度学习的过程了解深度学习的出发点,进而解决学生的问题,最终从深度学习转换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对高中生的全面培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深度学习;策略研究
一、精准定位深度学习中的出发点
深度学习要求学生的学习展开需要具备一定的深度,然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不论学习开展的深度如何,都应该在科学且正确的出发点上进行教学。俗话说“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深度学习的出发点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教学研究表明,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充分了解教材知识点内容不仅是深度学习课堂教学展开的出发点,也是能够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基点,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把控深度学习的出发点,实现两者间的相互融合与促进[1]。
比如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断”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开展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较为轻松地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之间垂直关系的概念与判定,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然而,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此类数学概念的教学往往被教师所忽视,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教师和学生都存在“考试不考定理”的客观印象,导致绝大多数学生都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比较浅薄。然而这几乎是深度学习模式下的一大忌讳,所以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断”课程的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若要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首先应该帮助学生完成对相关知识点概念的准确理解。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在日常的课堂展开中通过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情感认知,比如学校升旗台上的旗杆与台子、粉笔垂直放在讲台上、路灯与路面等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通过列举这些例子,学生可以在脑海中建立起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立体化模型,加深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当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教学工具,诸如一根直杆,要求学生找出教室中能够与其产生垂直关系的平面,帮助学生将理论化的知识转化为更为直观的实际关系,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由此可见,深度学习出发点的定位应该要求学生能对所学习的知识点产生深度的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科学解决理解过程中的疑问点
新课程改革后,有关教育部门要求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不再成为课堂教学中的被动聆听者,拥有自己思考与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机会。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计与提出来提高学生理解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只注重在一个阶段知识点学习结束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习题解决能力,然而学生的习题解决能力通常都是比较片面的,不能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培养的要求。而实际上教师应该注重日常教学过程中能够引发学生产生疑问或思考的知识点,而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模式更为深刻,为深度学习模式的产生奠定基础[2]。这也就是深度学习模式希望学生能够达到的要求,即积极探索问题、及时反思自我、构建知识点的框架关系,并且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比如在上述的“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断”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开展过程中,深度学习模式下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判断直线和平面垂直,在此过程中学生应该如何产生科学且正确的解决思路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发学生的思考。首先,教师可以假设问题“利用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定理来判断两者间的垂直关系是否可靠?”由于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与掌握了直线与平面的定义,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产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因此这个阶段提出一定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结合所掌握的概念进行思考,还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指明了方向,提高了学生深度学习的程度。其次,教师还应该启发学生的思考,由于学生已经拥有了判断直线和平面垂直关系的经验,因而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之前的问题,对学生接下来研究其他问题产生一定的启发。
这一模式主要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开启新的思维模式,比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直线与平面上的一条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是否与整个平面垂直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经验举出反例,从而产生否定现有定力的猜想,进入更加具有深度的思维模式。那么目前所掌握的判定定理与最终的直线与平面判定定理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差距呢?这时教师可以根据旧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一条直线与同一平面上的两条相关直线都存在垂直关系,能否判断这条直线能与这个平面垂直?这时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就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最后,教师就应该展开深度学习模式的最后一步,帮助学生构建表现关系。教学进行到这一阶段,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判断定理即将诞生,但是如何将此定理更为直观具体地表现出来呢?教师就可以采用教具辅助教学的方式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在此阶段,教师可以将三角形沿着一个顶点折叠,并且将折叠线与对边垂直,再将其放到同一个平面上引导学生观察,此阶段教师应该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要求学生自己进行观察,寻找这个教具系统中的直线、平面与平面中两条相交的直线。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对此教具系统进行一定的变形,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路引导。
三、立足深度学习到核心素养的转变
对于深度学习模式开展效果的评价主要有两方面,即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水平的提升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针对高中数学深度学习评价标准的具体探讨,早有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教学实践开展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依据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探索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路径,在解决本源性问题中,增强了学生的体验与理解;在注重整体理解中,寻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对话互动生成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在开展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力与素养,最终体现数学深度学习的本源性、整体性、联系性和构建性等特点。”由此可见,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深度学习模式的重要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数学方面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综合能力水平[3]。
比如,在上述“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断”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就利用一定的教学工具,将抽象化的數学概念和定理转变为更为直观且具体的数学模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设计深度学习引导模式,这类教学模式是面向全体学生展开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班级内部每一位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水平。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为轻松地掌握并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点与概念,教师还可以通过构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数学情景来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完成本源性问题的认知与解决,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数学逻辑思考能力。
当然,在高中数学课程的深度学习模式具体落实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关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关系,教师应该明确深度学习是针对学生的深度学习,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开松. 基于学生深度学习提升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探究[D]. 济南大学,2019.
[2]李远游. 在高中数学中开展深度学习的行动研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03):199.
[3]杜金梅. 试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深度学习的有效实施[J]. 新课程,201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