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2020-07-09潘丽

乡村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社会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

潘丽

[摘 要]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均等现象颇为常见。其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劳动力转移、儿童留守相伴的社会问题。梳理国内外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情况有利于针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实际问题提出建议,从而促进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方法研究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0)06--3

1 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農村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在人口流动背景下形成农村留守儿童。《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2019》显示,截至2018年8月底,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与2016年全国摸排数据902万余人相比下降22.7%。从区域分布看,四川省农村留守儿童规模最大,为76.5万,其次为安徽省、湖南省、河南省、江西省、湖北省和贵州省,以上7省农村留守儿童总人数为484.4万,占全国总数的69.5%。从监护情况看,96%的农村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隔代照料,其余的4%是由其他亲友照料。从年龄分布看,0~5周岁、6(含)~13周岁、14(含)~16周岁农村留守儿童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21.7%、67.4%和10.9%。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实质上是教育发展不平衡的一种体现,为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极为重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社会问题,应加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共同关心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从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从整体上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例如,杜天凤等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研究可以清晰地分为4个阶段:2004—2009年,留守儿童群体及其存在的突出教育问题首次进入公众视野,重在探究社会不同角色承担的教育责任与功能;2010—2012年,研究的重点开始向问题产生的根本因素聚焦,2013—2015年,致力于提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方案,更新与普及教育新理念;2016至今,聚焦于探究国家和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等。今后,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建立长效机制;联结社会媒体与大众媒体的力量,引导全民参与;建立健全法律法规[1]。

部分学者从农村儿童学习状况、安全问题、心理健康问题角度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例如,肖正德指出近10年来我国研究者已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问题、学习状况、心理健康问题、安全问题、监护者类型及有效度、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展开了研究[2]。虽然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存在不容忽视的不足,今后相关研究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拓宽视野。

部分学者从学校、家庭、政府、社会角度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例如,王婷从溺水事故和交通事故频发、心理健康失衡等角度,对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进行分析。政府应制定政策法规保障留守儿童安全,学校落实各项安全教育工作,家庭支持配合安全教育,社会各界应关注关爱留守儿童安全教育[3]。谭锡茵等以广东省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统计分析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野外游泳情况、当地防溺水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建立Logistic模型分析相关变量对结果的影响权重,定量地对农村留守儿童野外游泳安全问题给出科学的解决对策[4]。

部分学者从社区工作的角度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例如,陈玉元从社区工作的角度,通过优势视角解读流动儿童,对流动农村儿童在社区生活的情景进行分析,考察流动农村儿童在社区教育上面临的问题[5]。

部分学者认为家庭监护教育是有效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例如,吴霓调查分析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由于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由于缺乏亲情导致的生活问题,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增设心理课程[6]。冯倩认为,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的特殊群体,父母的长期缺位使该群体呈现出辍学现象频繁、心理问题突出、道德集体滑坡、安全渐成隐患等一系列教育危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危机产生的原因多样,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及政府等应协作构建完善的教育工作系统,保证农村留守儿童获得全方位的教育[7]。

部分学者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应从社会、政府等方面进行解决。例如,施艳林等通过对大理剑川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从教育精准扶贫的角度提出创新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构建教育精准扶贫梯次、增强教育精准扶贫力度以及稳固教育精准扶贫成效等措施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8]。

2.2 国外弱势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的留守儿童现象具有典型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实际上是我国户籍分离、城乡距离、进城就学限制等背景下的弱势群体。而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非中国特有,国外学者对于留守儿童的定义是父母不断移民、社会环境不稳定等各种原因产生的弱势儿童。本文尝试对国外弱势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梳理研究,目的是为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参考。

2.2.1 产生原因。部分国外学者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父母的不断迁徙。例如,Bennett Rachel等通过利用上下量化分析和采用Avallable方法对南非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证明在南非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分开是一种常见的童年经历[9]。

2.2.2 现存问题。国外部分学者认为弱势儿童教育现存2个方面的问题:心理健康、受教育程度。例如,Valerie Francisco-Menchavez探讨了菲律宾留守儿童是如何通过各种教育来表现对移民母亲的关爱的,留守儿童对移民母亲的情感可能是愤怒或沮丧,但留守儿童正在通过一个本地化的概念“sukli”来理解他们不均衡交换维持跨国家的劳动[10]。Vanore Michaella等通过对摩尔多瓦利用照顾者报告和困难问卷(SDQ)得分来分析父母迁移对孩子的影响,表明了母亲的迁移很少导致儿童在教育中产生心理问题,这与摩尔多瓦关于父母迁移的讨论所假设的情况相反[11]。

2.2.3 解決对策。部分学者认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应从完善儿童权利法与加强医疗设施建设等方面着手。例如,Treleaven Emily分析了汇款在柬埔寨儿童保健利用中的作用,主要利用混合固定效应回归分析来估计汇款对儿童进入正规培训机构的可能性的影响[12]。Edwards& Julia对来自公立学校和天主教学校的中学行政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完成了17项问卷调查和访谈,表明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这项定性研究的目的是确定留守儿童立法是否对学生的品格建设和道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13]。

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多年在留守儿童方面的研究文献表明,当前有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成长、教育成长等方面的研究理论逐渐成熟,但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所产生的实际问题和相关解决对策的研究仍停留在现状解读与问题描述阶段,今后有待进一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3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十分严峻,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是学校与家庭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会阻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教育均衡发展。

3.1 社会方面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结构制度,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户籍不能畅通无阻地落户城市。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社会分层加剧,甚至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与就业方面与城镇儿童产生巨大的差距。

3.2 家庭方面

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环境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极大。例如,根据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扩展性子项目,2018年4月底至5月初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对近千名6~12岁儿童开始实验测试前测,计划持续6个月。数据表明,中国14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有约25%的孩子常年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其中11%的孩子父母都不在身边,14%的孩子父母仅有一人在身边。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缺乏父母陪伴的经历会导致少年儿童难以建立亲密关系与获得安全感,进而导致孩子的自我评价较低以及自我否定,在身心健康发展上出现诸多问题。

3.3 学校方面

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农村优秀教师向城市流动的现象突出,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教育质量欠佳。

4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社会方面

各地政府部门应根据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完善农村社区教育组织或机构建设,建立关爱工作机制。同时,要着力提升机构队伍保障能力,搭建爱护平台,同时在市或县创建点对点的留守儿童“关爱之家”等。乡镇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联合妇联、村委会及学校,共同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此外,我国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放宽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受教育的条件。

4.2 学校方面

首先,建议学校完善寄宿制,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科学的生活引导,并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让心理教师给予孩子在心理方面正确的引导。其次,学校要更新教育理念,即从单纯追求升学率转向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上来,开展更多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最后,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并积极引进优秀的人才,因为优秀的教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作用影响重大。

4.3 家庭方面

家庭监护人要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教亲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既要考虑家庭的收入,又要考虑子女的教育问题,加强亲子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这样会缓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另外,应重视孩子监护人的选定问题。如果夫妻双方同时外出务工,应尽可能把子女寄放在有一定学习环境、有一定责任感、能更好地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处,如果没有相当可靠的人代为监护,父母则需加强对留守子女的关心与呵护。

参考文献

[1]杜天凤,徐东,杨川林.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现状解析及趋势[J].浙江林学院学报,2019(5):107-113.

[2]肖正德.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战线,2006(1):246-249.

[3]王婷.从留守儿童安全生存现状探析加强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63-267.

[4]谭锡茵,何竞达.基于Logistic模型分析农村留守儿童野外游泳安全问题:以韶关市为例[J].科教文汇,2019(1):130-133.

[5]陈玉元.社会工作介入下流动儿童社区教育现状的研究[J].科教文汇,2019(10):27-28.

[6]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15-18,53.

[7]冯倩.悬浮的孤岛: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危机及对策研究[J].教育评论,2018(12):43-46.

[8]施艳林,邓桦.教育精准扶贫背景下大理剑川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75-177.

[9]Bennett Rachel,Hosegood Victoria,Newell Marie-Louise,et al. An Approach to Measuring Dispersed Families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Children Left Behind by Migrant Parents: Findings from Rural South Africa[J].Population Space and Place,2015(4):322-334.

[10]Valerie Francisco-Menchavez. Sukli : uneven exchanges of care work of children left behind in Filipino transnational families[J].Childrens Geographies,2018(6):604-615.

[11]Vanore Michaella,Mazzucato Valentina,Siegel Melissa.‘Left behind but not left alone: parental migration & the psychosocial heal the of children in Moldova[J].Social science & medicine,2015(132):52-60.

[12]Treleaven Emily. Migration and investments in the health of children left behind: the role of remittances in childrens healthcare utilization in Cambodia[J].Health policy and planning,2019(4):121-123.

[13]Edwards Julia. Rural Schools Feel Left Behind by No Child Left Behind[J].National Journal,2011(3):101-104.

猜你喜欢

社会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谈小学阶段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形式的结合与创新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浅谈社会教育中的古筝教育优化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