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大人一起读”教学初探

2020-07-09吴光明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人栏目读书

吴光明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中明确要求养成“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的阅读习惯以及要达到“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的阅读量。根据这个阅读要求,统编本教材开设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首次把课外阅读纳入课程。那么,如何开展好“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教学呢?本文拟就栏目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中的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提供阅读保障。

一、“和大人一起读”的含义

“和大人一起读”中的“和”是一种阅读陪伴,是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大人”泛指有能力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人,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庭成员,也可以是邻里亲戚,还可以是自己的师长,最主要的是要发挥“大人”的引导示范作用。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大人”作用显得至关重要。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把“和大人一起读”看作课堂教学的延伸,把它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让学生先和大人一起读,慢慢地过渡到自己读,从小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策略

明确了栏目编写意图之后,如何让栏目发挥最大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广泛宣传,和家长一起读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落实教学任务的重要责任人。然而大多数家长不知道如何和学生一起读书,这就需要教师对家长进行指导和培训,让家长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知识,从而使家庭阅读不流于形式,提高学生和大人一起阅读的质量。

首先,教师要定期召开家长会,把“和大人一起读”作为家长会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栏目的编排内容和编写意图与家长深入交流学习,听取家长们的建议,让家长明确所承担的任务,向家长提出刚性的要求,使家长认识到“陪伴阅读”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微信、QQ等网络平台做好阅读任务和阅读方法的发布,如在要求家长和学生一起读《拔萝卜》时,要同时在微信群、QQ群中发布《拔萝卜》视频或课文的朗读音频,并提出阅读的步骤:家长和学生一起听读,家长先试读,学生再自读,学生表演读,之后家长提出问题:“小狗喊小猫来帮忙,后来怎么样了?”引导学生读文后进行思考和想象。对于个别读书困难的家长,教师需要进行个别的私聊,承担起“家长”角色,和学生共读,解决在和学生一起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共享学生阅读的成果,保持和学生一起阅读的动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家长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在陪伴阅读的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缺乏阅读的动力。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要按照教学计划,及时展示做得比较好的家长和学生,通过家长会让做得好的家长分享与孩子之间的阅读故事,开展学生讲故事比赛等活动,也可以在微信群、QQ群展示学生的阅读音频、视频,通过不断的展示激励,在家长中间形成“你追我赶”的和学生一起阅读的良好氛围。

2.享受阅读,和老师一起读

“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和策划下进行的,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在阅读中成长。

首先,要创设无压力的读书环境。教师要把“和大人一起读”纳入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但不能把阅读材料当作一般的课文去教学。教师在教学时不要布置作业,要让学生在无压力的读书氛围中读书,他們只有读书压力小了,读书的兴趣才会浓。其次,教师要示范朗读。和大人一起读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示范朗读,及时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为学生读文时的情感体验做好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童谣儿歌的韵律美,为学生朗读提供样板。如在朗读《妞妞赶牛》绕口令时,教师应先示范朗读,学生注意倾听,之后学生尝试着自由朗读,注意读出儿歌的节奏,既要区别声母“n”和“l”发音,又不能混淆有韵母“iu”的字,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儿歌的画面。教师既要及时纠正学生朗读不足的地方,也要肯定学生读得好的地方。教师和学生亦唱亦读,边拍手边诵读。这样的朗读形式,不正指向栏目的宗旨——无压力读书吗?最后,读的形式要多种多样。(1)和大人一起“唱读。栏目中的儿歌和童谣语言简洁,对仗工整,韵律优美,朗朗上口,如果能配上一定旋律把文章唱出来,能更受学生的欢迎。如共读《小兔子乖乖》时,教师在范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着读,再尝试着唱,最后可引导学生边读边唱,再配上小兔子“不开、不开、我不开”和开门的动作。又如共读《谁会飞》时,和学生一起边读边唱,同时配上鸟儿飞翔、马儿奔腾、鱼儿游泳的动作,学生打着节奏,做着动作,仿佛自己就是小动物,一个个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地走进文本,此时的学生真正成为了阅读的主人。(2)和大人一起“演读”。栏目中的故事类文章,由于篇幅长,长句多,故事情感丰富,充满童趣,一年级学生读起来比较吃力,教师可在范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着读。教师要加大巡视的力度,为学生扫除阅读中的障碍,通过演读的形式,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感受阅读的快乐。如在一起读《夏夜多美》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插图来阅读,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关注童话中的对话,帮助学生体会角色的特点,创设情境,和大人一起讲述,分角色扮演小动物进行演读。通过这样的方式共读,学生感受到小动物们助人为乐的心灵美,在演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和大人一起读”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要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阅读兴趣的培养,我们经常看到:大人和学生一起读书时,用强逼命令或物质引诱的方式共读,既违背了栏目设计的初衷,又不利于学生的心理的成长,形成了事与愿违的局面。教师应把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作为实施本栏目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积极创设与学生共读的阅读环境。大人要想方设法拉近学生与书本的距离,家里和班级要多放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只有与书本近距离接触,阅读才会真正发生。同时,大人在与学生共读时,要做好共读前的铺垫,如在共读《小猴子捞月亮》时,先说谜语“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把镰刀,有时像个圆盘”,让学生猜谜底。然后设计问题情境:“小猴子能捞到月亮吗?”引导学生共读的欲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要不注重阅读方法的示范和渗透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教学中,有的大人认为只要把课文读通、读懂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不能为了读课文而读课文,大人应把一些阅读的方法示范渗透给学生。如在一起读《小松鼠找花生》时,童话中的长句较多,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当遇到长句子时,大人就可以做示范,帮助学生修改自己读的不正确的地方;在共读《小熊住山洞》时,大人要让学生养成边读文边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提出“小熊一家为什么一直住在山洞里”的问题,通过读文了解保护环境的好处。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扫除阅读障碍,通过大人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知识,学生在和大人一起读中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

3.要注重向课外阅读延伸

“和大人一起读”不能局限于教材,要把教材看作学生阅读的起点,除了课本中的内容,还要做课外的延伸。如在读了《小兔子乖乖》《拔萝卜》之后,大人要搜集类似的《数鸭子》等儿歌和学生一起读,一起唱;在共读了《孙悟空打妖怪》后,可推荐学生读《孙悟空大闹天宫》《大战红孩儿》等。在推荐的时候,教师要介绍故事大概情节,吸引学生的读书欲望,也可以让家长与家长、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推荐阅读,实现资源共享,引导学生读整本书,真正把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和大人一起读”是学生从陪伴阅读到自主阅读的成长过程,也是学生获取阅读方法和培养阅读兴趣的重要阶段,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大人”要与学生携手一起阅读,共同点亮学生阅读的心灯,照亮那片属于学生阅读的天地,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播下最美妙的阅读种子,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安徽芜湖市芜湖县花桥镇横岗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大人栏目读书
大人的快乐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Baa, Baa, Black Sheep
我们一起读书吧
一觉醒来给你大人级卷发
读书为了什么
征 稿
品牌栏目策划新方法——栏目品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