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时期的社会治理
2020-07-09杨长年
摘 要:井冈山时期,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建立工农政府、开展思政教育、广泛发动群众、推行土地革命等革命,中國共产党开始了社会治理的初步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井冈山; 社会治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指出:我们党根据不断变化的时空环境,与时俱进地探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问题并取得重大成果。
作为一项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可追溯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赣边界苏区)时期,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即已开展了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毛泽东出席会议,并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著名论断。八七会议之后,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着手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随后率领起义队伍来到井冈山,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带领南昌起义队伍和湘南农军在到达井冈山,胜利实现井冈山会师。5月,中共湘赣边界特别委员会成立,毛泽东任书记。随后成立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在毛泽东领导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发展经济生产、推行社会治理,带来了农村社会的大变动。
二、井冈山时期社会治理的举措
1.党的建设
井冈山时期,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根据地推行社会治理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1929年12月,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古田会议决议”),《决议案》创造性地提出了思想建党的方针原则,回答了建党带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在于坚持无产阶级思想的领导。
2.政权建设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人民选举产生的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作为政权组织形式,行使社会治理职能。1927年11月28日,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这是井冈山时期最早成立的革命政权。红色政权的建立为人民行使权利、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可能。1928年,毛泽东起草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为党的执政和政权建设赢得了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支持,为党在根据地开展社会治理创造了条件。
3.思政教育
毛泽东领导的“三湾改编”是人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伟大实践,从思想、政治和组织上改造了军队。
对于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农民协会开办夜校来实现,农民在夜校里学政治,学文化,逐步懂得了革命道理。
对于中小商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红军指战员来开展。红军战士每到一处,都会组织宣传队,分头深入草林圩镇各个角落,耐心宣传群众,开展社会调查。
4.群众工作
毛泽东要求红军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红军每到一地或行军途中,就会写标语,宣传群众,号召群众组织革命委员会跟土豪劣绅斗争。通过大量细致的群众工作,根据地地老百姓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党的社会治理工作之中。
5.土地革命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队伍到达井冈山不久,即在湘赣边界宁冈茅坪及酃县中村、桂东沙田等地开展分田试点。1928年5月召开的湘赣边界党的一大会议上提出了“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的政策。边界政府成立分田机构,以原耕为原则,好坏搭配,由干部指导,按人口以乡为单位为群众平均分配土地。通过土地革命,人民群众获得了土地,明白了革命的意义,激发了革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自觉和主动的参与到党领导的社会治理工作之中。
三、社会治理的历史经验
井冈上时期的治理,是党的长期治理实践的开端和探索阶段,为之后的社会治理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井冈山时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治理经验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正是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群众才被广泛的发动起来,红色政权才能得以建立,土地革命才能顺利开展,社会治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发挥政府主导
治理的主体是一个由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公私行为体、力量和运动构成的复杂网络结构,但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政府。井冈山时期的社会治理是在党的领导下,由工农兵政府组织实施的。工农兵政府中有工人代表、农民代表、士兵代表,设立了民政、财经、青工、妇女等部门,为顺利开展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了充分的组织保障。
3.贯彻群众路线
社会治理的关键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背离了群众的需求、离开了群众的支持、脱离了群众的参与的社会治理是注定难以成功的。井冈山时期的社会治理正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工农兵政府和红军指战员广泛发动群众,通过土地革命充分调动群众得以顺利开展的。
四、结论
自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队伍到达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至1930年2月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主力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的斗争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成功之路,既是中国革命的光辉起点,也是党探索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的光辉起点。此后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中国的社会治理不断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井冈山时期所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2]罗荣桓、谭震林等,《回忆井冈山斗争时期》,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
[3]余伯流、陈钢:《井冈山根据地全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写作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
作者简介:杨长年(1978.1—),男,回族,江苏南京,博士,副院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