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生成路径及传播规律探究

2020-07-09张鹏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疏导网络舆情监管

张鹏

摘    要:本文在研究中以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为核心,分析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生成路径和传播规律,提出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疏导方式,并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管,提出有效的监管措施,促进高校大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网络舆情;传播规律;监管;疏导

网络舆论发展中,主要依托于传统媒体舆论传播,再借助互联网媒介进行舆论信息放大,扩大影响范围,表达民众对某件事的态度、建议。当前,高校大学生代表着很大部分网民群体,如何在网络舆情中更好的表达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是每一个高校应该关注的问题。对此,要对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生成路径与传播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此为依据,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和思想疏导,引导高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管,维护高校的和谐治安,有利于良好校风建设,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生成路径及传播规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生成路径与传播规律

由于网络传播具有自由性和开放性特点,言论不受约束,高校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遇到问题更容易情绪化与极端化,利用网络进行情绪宣泄,被放大传播后形成灰色言论,并以学校官方新闻网站、校园论坛、社团网站等网络载体,大学生为主体,和学生利益相关的事件为客体,形成高效大学生网络舆情。针对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生成路径的研究,本文借鉴新闻传播学理论和布迪厄场域理论,描述整个网络舆情的生成路径,挖掘网络舆情传播规律。

1.大学生网络舆情背景的形成

依托于布迪厄场域理论,网络空间存在着多个场域,场域就是存在关系的网络空间,而高校大学生和网络舆情场间存在场域这种网络空间。布迪厄指出,现实社会是以构建关系为前提,这种关系类似于马克思主义中的“独立于个人意识与个人意志”,不会随着人的意志变化而改变,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而网络空间中的社会舆情和个体行为为网络场域,也是“网络社会”。

2.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发展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发展阶段就是场域形成过程,场域成为一个独立性社会空间,场域独立表现就是每个场域都拥有独立且独特的逻辑思维空间和发展规律,这一自主性是相对的,不是完全独立,受多种因素制约。这是因为每个舆论场都要受到网络社会的元场域制约,在网络交互下,各个场域会进行“分融”,就是场域分裂中会有其他场域融入,即为网络舆情的交互和交融,使得各个舆论场相互依赖和制约。

3.媒体介入形成立体交互传播

媒介介入后,网络舆情效应会达到极致化,网络上报道和传播着大学生在传统媒体上的讨论信息,形成网络舆情立体传播,网络舆情被放大,辐射范围扩大,迫使社会变动,让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发挥作用。

4.大学生网络舆情转变期

这是舆情发展的高潮阶段,基于网络场域理论和媒介特征,场域關系中存在资本并发挥作用,这一资本就是大学生网络言论,网络成为大学生思维延伸的媒介,并决定着事件发生的偏向,重媒介就是网络舆情转化节点,不易改变,而语言形成的空间效应加重了网络舆情的极端化。而如何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发展,就需要恰当而有效的媒介效应,调节网络空间的关系,保证网络空间的多元性。

二、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疏导方式

1.“网前”引导

“网前”引导十分重要,这是遏制大学生网络舆情发展和恶化的根本性措施,从源头入手,杜绝学生不良言论的产生。学校要疏通信息渠道,引导大学生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顺畅的交流提高舆情管理效率,及时解决大学生出现的问题,消除舆情隐患。在制定舆情管理机制中,要明确舆情管理原则,态度鲜明,及时监督带由煽动性言论,分析影响范围和传播程度,根据势态发展开展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及时发布权威信息,随机应变,通过学生代表树立话语权,防止学生的恐慌,遏制网络舆情的恶化。

2.“网上”疏导

大学生群体发表言论且形成舆论的过程中,具有以下特性,网上疏导工作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制定的疏导措施,以达到最佳的疏导效果。第一,大学生年龄、受教育程度大致相同,但又追求个性,使得大学生群体具有共同点和差异型,共同的群体意识便于疏导工作的开展,而差异性就需要网上疏导中,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形成“意见领袖”。第二,高校大学生间的交流频繁,交流范围广,这有利于去群体疏导的深入和快速。第三,“意见领袖”的和辅导员或是教师日常接触多,可以成为学生代表,宣传主流观念,引导网络舆情发展。

三、加强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监管的有效措施

1.关注大学生动态,预测网络舆情

为了实现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监管和控制,相关监管教师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论坛、qq、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方式,了解大学生舆论领袖的思想动态,改变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强调学生的话语权,通过新媒体搭建沟通渠道,对不良言论不能压制,要采用疏通的方式,尊重学生的意愿,科学分析,预测网络舆情的发展,消除诱发因素,防患于未然。

2.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力度

在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监管中,要改变传统“压制”、“堵塞”的监管模式,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紧抓校内舆情监管,监督校外舆情监管,二者融合,控制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发展和蔓延,通过网格化管理方式,扩大大学生网络舆情监管范围和监管强度,利用刑侦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制度,多种方式联合监控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现并反馈大学生网络舆情中的事件问题,及时回应,实现网络舆情的控制。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中,要了解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形成路劲和传播规律,一方面加强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疏导,另一方面则加强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监管,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宋韶山. 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监管与疏导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2]韩春艳.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生成路径及传播规律[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05):171-172.

[3]吕娟. 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监管与疏导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

课题来源:2019年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大学生多维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与实践(Z2019055)

猜你喜欢

疏导网络舆情监管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浅谈高中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机制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
班主任疏导智障生不良心理的方法探讨
监管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