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0-07-09李佳怡
李佳怡
摘 要:在当前大力推进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弘扬手工精神,激发传统手工艺的活力,使手工艺回归生活,已成为业界学者的共识。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教授认为,传统手工艺需要寻求与当代生活的连接,即“从材质、工艺、艺术语言、文化思想内容等各方面,找到与当代生活的血脉联系”。但也有部分学者质疑其原真性,认为如果通过设计改变了原本的样式,就失去了传统的意味。对此,本文认为,复兴传统手工艺应以文化为内核,即以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宗教观等为原点,而不应固守于外在的传统形式的原真性。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
引言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过程中,其中的工艺技术同产品的品种与形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表现出与时俱进的演变、淘汰、新生等不同的状态,材料、工艺、工具、形制、功能、形式等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表现出阶段性的变化差异。同时,这些阶段性的不同又联络成整体性的脉络。如果仅仅是物质文化遗产,其发展脉络依托的是相似性,甚至需要同质、同制。而传统手工艺则表现出了鲜明的差异性,其能构成脉络,必然不是依托于物质方面的教习和传递,而是因其更为深刻的非物质性内容的作用达成的。物质性内容的改易能够展现为一脉相承,中国传统手工艺所传递的是它所关联的价值观,虽然无法直观地认知,但是借由不同阶段的物质方面的表现可以察知其内容和作用。
一、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困局
当前我们对待以非遗为主的传统手工艺的方式可概括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古物”思维来原态保护和原样继承式生产;另一种是“现代物”思维的与时俱进式的新形式开拓。第一种方式多从保护非遗的角度,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封闭式、标本式的保护,以保存最原始的文化样本,但是这样的保护毕竟是封闭的、静态的、干枯的。如同法国哲学家波德里亚的解读:“古物”是在现代社会物的功能系统之外的一种典型的边缘物,指涉的是一种时间的记号,古物在现代世界的出现是一种“飘忽不定的、飞离于生活世界之外的‘异托邦”。当下对传统手工艺的原始保存和原态仿制,便是制造古物的思路,而“现代物”思维的非遗手工艺生产类似于吕品田先生所说的的“保护性生产”开发概念,即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消费方式结合,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体系之中。手工艺面向当代的突围振兴首先要破除被边缘化的风险。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手工艺的失落根源在于手工艺与当代生活世界的疏离。手工艺产品在历史繁荣时期从来都是首先作为一件生活用品而存在,甚至占据当时生活方式的主要方面,但在现代因为生活方式的时代变化,很多手工艺产品的生活主流器具地位被驱逐,面临远离生活世界的边缘化危险。继续以“古物”思维延续手工艺,便难以融入现代生活,我们需要探索如何基于这个时代进行新创造。在做好基础保存的同时,将传统手工艺与时代潮流结合,这是让手工艺获得新生命的最佳方式,同时也是面临的时代困境和挑战。
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1.打造“互联网+传统手工艺”的新媒体平台,增强品牌符号
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还要为传统手工艺拓宽营销渠道,才能拯救传统手工艺的日渐式微,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手工艺,整合、梳理现有的益阳传统手工艺门类,设计相关的视觉形象,形成“益阳礼物”的网上展览馆、体验馆,对接线下的旅游活动,通过网站、微博、手机APP、公众号等新媒体传播途径,全方位的展现益阳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在这个集约化生产的产业时代,担心规模生产对传统手工艺的影响是必然的,但是传统的运作模式无法形成偏远地区支柱性的产业效应,而在“互联网+传统手工艺”的新媒体平台上,容易挖掘到潜在的目标客户群体,也便于借助图片、动画等视觉传达系统对不同地域的人造成视觉与思想的共鸣,使传统手工艺超越时间、空间,方便的走进大众的视野。
2.结合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工艺技术的提升有着必然的推动作用,传统手工艺的延续必然要以核心技艺为基础,大力加强对于“技”本身的更新和创新。首先,是要加强对产品结构的改进,如前文的“西湖绸伞”就是改进产品结构的较为典型的案例。再设计过程中,“竹语”设计团队通过反复调整,对伞骨进行了技术改良,将它的支撑曲率调整到最佳状态,使打开后的伞面异常饱满,并结合现代人机工程学,设计出独有的竹质伞柄和镂空手柄,握感舒适,获得了极佳的用伞体验。这种与现代技术和材料结合的再设计,不仅使传统的竹伞复活,而且也使东方的竹韵在现代语境下再一次焕发生机。其次,是要加强对产品加工方式的改进,即借助现代科技,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制作周期,提升工作效率。重庆的“山神漆器”就是通过改进加工方式,引进更为先进的工艺而取得成功的优质案例之一。早期因没有设备,只能用书写的方式将产品的注册商标写在漆器表面,如今激光技术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不会影响产品的品质。在大批量的生产中,还可以使用数控车床,把形状规格标准化,而采用现代技术并不违背手工艺的初心,因为山神漆器的研发和制作依然需要靠手工来进行精雕细琢。传统手工艺不应排斥机器生产,因为借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只是手段,所以并不会扼杀手工的温度和情感。最后,是要加强对原材料处理技术的改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或加工方式处理传统手工艺的原材料,使不适用的材料重新焕发生机,夏布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夏布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面料之一,它轻如蝉翼薄如纸,透气散热性能良好,在夏季穿着最为清爽。然而,一直以来国内的软化工艺不够成熟,难以处理夏布的面料,且缺乏好的设计,使夏布迟迟未能走进寻常百姓家。有设计师发现,利用生物酶可以将夏布的纤维软化,因此,设计师尝试对其进行了成衣改造,从而解决了夏布的软化问题,不仅提高了夏布在大众生活中的使用率,而且将夏布轻薄透气的特点在成衣制作方面发挥到了极致,极大提高了夏布的附加值。
3.提升打造经典品牌的执行力
执行力的协同在于强调产品的品牌建设,必须要关注两点:
其一,对内而言,传承者要有匠作之心,赋予产品以灵魂,即产品不仅看上去要“美”,而且也要有“内容”,因此需要传承者精心打磨产品,以提高产品的个性与品位。生活中充斥着机械化的产品,传统工艺最有竞争价值的地方在于打动人心。明确沟通情感价值才是经营品牌的开始,但这绝不是为了迎合媒体或大众的口味而捏造出来的童话故事,而是来源于希望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真心。通过深入挖掘品牌精神,制定品牌策略,進一步深化和明确文化性上的相同点,让消费者听到品牌时,不只想到产品的功能和样式,更联想到一种独树一帜的生活态度。
其二,对外而言,就是要考虑产品外在的流通渠道与营销策略的问题。仅着眼于产品的功能与美感还不够,还要在经济层面上取得平衡,才会被消费者接受。如果不思考“在哪里销售?如何销售?”这些为产品的未来铺路的问题,即使新产品完成,也将会面临无处可卖的窘境。因此传统手工艺应该学习现代商业运营的成功案例,应用新型的销售手段,改变销售策略,形成品牌形象。必须在品牌创建之初,就花费大量时间去制定出完整而生动的品牌策略,如要下大功夫关注产品的设计和包装,使产品具有符合其内在精神的外观;注重和消费者沟通的情感渠道,努力呈现出独特的样貌;积极拓展传统手工艺与大众的接触面,增加民众了解和认知的渠道,使更多的传统精粹为世人所认知和接受。
三、结论
以传统手工艺为代表的这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并不是仅仅传授某种技术、某种工具的使用方法,而是引起传承者、从业者对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技术来生产这样的产品”“如何更好地应用这类技术”的自主的、主动的思考,在认识的现代转化的指导下,延续构建美好生活方式的传统,实现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一骢:《对现代性视域下“古物”的物感品质分析———从波德里亚〈物体系〉谈起》,《中外文化与文论》,2018年第2期.
[2]吕品田:《丰满的生产力———高度认识和发挥传统手工艺的生产力》,《美术观察》,2010年第4期.
[3]吴兴明:《重建生产美学———论解分化与文化产业研究的思想维度》,《文艺研究》,2011年第11期.
[4]吴兴明:《窄化与偏离:当前文化产业一个必须破除的思路》,《当代文坛》,2013年第1期.
[5][英]迈克·费色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99、166页.
[6][法]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