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0-07-09马贞
摘 要: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形成良好的审美素质,便可以接受专业的美术教育。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阶段是接触和学习各种知识能力的关键时期,一旦失去最初的培育机会,在未来的接受过程中将会增大阻力。所以,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研究是势在必行的教学趋势,把握好这一关键因素,便可以更好地进行小学美术课堂教育。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培育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2-014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73
一、什么是审美能力培养
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他们依赖自身的生活经历及艺术素养及不断培育的审美兴趣而形成的,能够对生活中事物进行多方面的欣赏,并且达到启发思想的作用。审美能力是小学生接受小学美术专业教育的关键前提。对于学生自身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除了自然天赋或是个人生活不断耳濡目染形成的一些认识之外,小学美术课堂也能够通过教育的手段,美化小学生的心灵和行为,用最符合道德和智慧的手段,去展现不一样的语言和形态。让学生充分融入这种发现美的环境中,让他们用欢乐的心态去不断地感知生活中的美。
二、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方法单一
小学美术教师在自身进行美术教学活动的同时,如果不能形成完整且具系统性的教学设计,则无法有效地辅助学生提升自身审美能力。所以,学生便不能通过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去顺利地接受小学美术教师的引导,不能应用已学习的理论知识去发展自身的审美思维。因而也无法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大自然和自身的生活,难以发现身边的美。
实际的教学现状显示,当前许多小学的美术教学工作依旧停留在教师在课堂上单纯地向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学生在课上只能获取到美术知识理论,不能应用到生活中去,不能亲自去感受到生活中的美,进而无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认识层面存在误区
部分小学美术教师自身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错误的认识。这是影响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即便目前有许多新颖的教学理念,但是如果美术教师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依旧遵循陈旧的教学模式,课上只是一味地突出绘画手法技巧的讲解,无法认识到学生自身审美能力的重要性。这则会导致小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时,不能接受到深层次的情感文化的传递。这对学生未来后续的美术学习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仅如此,小学美术教师也无法清楚地分析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从而找到切入实践改革的重要入口,这样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反之又进一步影响教学效果。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一)开展美术实践活动
小学美术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开展实践活动,锻炼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比如说,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画作的设计及评价,让学生锻炼自身对于美的理解,同时深刻寻找美的意识,从而不断地影响自身的审美能力。
另外,小学美术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发现美的过程中,愿意寻求并借助教师的帮助,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参与实践活动,都能够发现自身的思维闪光点。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带领学生去挖掘那些生活中蕴含着的丰富多彩的美,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印象形成对美的自我认识,让他们能够有准备地去进行生活的观察和美的领悟与体验。
小学美术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离开教室的空间束缚,回到大自然中,感受美的真实存在,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等多方面器官感觉的刺激去加深对美的认识,这样往往可以达到提高对美的认识的效果。让学生将生活与美术的概念不断地融合,可以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同时,这样也可以打破传统课堂的教学限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打下审美的基础,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识到自己在美术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而能够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完成美术学习的任务。当然,这种系统性和阶段性的美术教学方法离不开小学美术教师前期全面的准备工作及对教材的不断探究。
(二)美术要点讲解透彻,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由于美术有其自身一定的抽象性和艺术性特点,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在接受美术教育的同时也是其艺术气质养成的过程。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对于课程理论知识的拿捏一定要透彻,针对小学生的讲解要更加注重细节化。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接受科学而全面的审美知识和艺术专业教育,同样也要鼓励学生积极观察生活中所见到的线条及物体构造,并进行大胆的美的想象,并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联想构造,让他们激发自身对于美术的深刻认知,形成自身的独特见解。
美术不仅要刺激学生自身的视觉和听觉,也要让他们能够得到心灵的感应和认知,让他们从美术作品中联想自己的生活,去进行欣赏和学习。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观察的同时,也要积极运用课堂理论知识去进行研究和分析,锻炼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创作自己的作品。小学美术教师除了要对其作品进行评价和指点外,也要积极引导他们从作品本身出发,尊重生命,尊重作品的实质性。让学生在满足创作欲望的同时,能够用理念引导自己的行动,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色彩运用上,还要让自己对于审美的心灵之见更好地展现出来。
(三)将课本与实际事物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导入的积极设计,让学生将美术教学与实际事物相联系进行联想。比如说,课前经过小学美术教师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提前准备好或者是观察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实际事物。让他们在对事物的观察中开拓自身的思维,并发挥他们自身的想象,结合自己内心的情绪去进行创作。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将课本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相结合,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审美观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运用自己的觀察能力和想象力去进行创作。同时,也让美术教学跳出课本的束缚,改变传统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重新树立对美术学习的信心。
有效地开展其他方面的新的教学设计。即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想象力,但是美术并非凭空想象来进行创作的,美术作品也是来自于生活的。所以,小学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积极地将书本的内容具体化,从现实生活中出发,回归到美术课本,而非从课本出发走到现实生活中去,双方的关系要充分结合和利用,这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形式化培养更具有深刻意义。学生的审美理念也是其美术学习力提高的重要表现形式。当学生将实际生活与美术教学充分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真实的物体便会给予学生观察能力的辅助。
(四)通过观摩名家作品,强化美术知识的掌握
让学生积极学习和观摩名家的作品,这对于他们自身审美能力的提高也具有实际的作用。让他们通过对名家作品中点、线、面、色彩的积极观察,能够将作品想要呈现的意境更好地把握。同时,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性格和习惯,更好地展开自我心灵与作品的交流。好的作品往往也是经典的作品,学生通过对典范的观察和学习,能够将其作品想要展现的状态清楚地拿捏住,则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继而将深厚的学习兴趣变成学习的动力,从而不断强化自身对专业知识的把握及美术技能的理解。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分析名作中的美学理念,让他们能够充分与教材的知识理论相结合,去培养自己对于美的运用能力,建立属于自身的独特的审美和技巧。
(五)通过多媒体教学,加强美术课堂趣味性
优秀的教学方式是多样的,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理论的传授中,要积极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自身的教学工作。小学生大多没有形成根深蒂固的行为习惯,所以,追寻趣味性是引导他们心灵意识的重要手段。
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去设计有趣的章节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板书教学中枯燥的教学模式,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美术与自身生活的联系。无论是视频还是图片,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对于美术创作的向往。当他们积极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小学教师也要积极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将课堂理论转化为自己的学习收获,不断促进他们自身审美能力的个性化发展。
(六)从兴趣培养出发,在教育过程中为课程注入情感
上面说到学生会因追寻趣味性进行自身活动的选择,那么小学美术教师便可以通过学生浓厚兴趣的培养,在美术活动中进行审美的体验。这种体验可以让学生对于审美能力的提高产生欲望,让他们更加鲜明地发现自身的个性特点,从而配合小学美术教师去接受正确合理的引导教育。这样,便可以在輕松愉快的美术教学氛围中,提高自身的绘画技能。
同时,小学美术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从心灵出发,让他们结合自身的情感记录自身创作灵感的闪现。因为美术是从现实生活的情感基础中展现出来的,创作灵感的准确把握,可以让学生对美术的欣赏和运用更好地与生活进行结合。同时,小学美术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对美术作品进行情感分析,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同样塑造他们美的心灵和行为举止。
四、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以上方法的不断尝试,学生便有了自己的美术知识理论基础及自身发现美的能力。但是在整个实际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自身也要积极地进行反省和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地进行美术作品的自我评价,比如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统一意见,进行作品灵感和思想的讲解。同时,小学美术教师也要积极进行引导,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更加切合实际的意见,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来阳.从“被动”转向“主动”——论建构主义与新《美术课程标准》设制和实施[J].中国美术教育,2002(6).
[2]马淑娟.活字当头主体创新——开展自主性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魅力中国,2010(24).
[3]汪丽,孙铭明.建构性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3(3).
作者简介:马贞(1973.4— ),女,汉族,甘肃镇原人,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