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2020-07-09赵蕾

学周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面临的问题应对策略高中数学

摘 要:教育教学活动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这就需要教师能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时代发展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双重压力,使高中数学教学在新时期面临诸多的困惑和问题,成为制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阻碍。一线教师是教育的实践者,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感受尤為深刻。笔者从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以指导今后的教学,不断提高自己执教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面临的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2-003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1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推进,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普通高中的数学教学问题更为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日常教学的顺畅进行,给教师的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对一些学校数学教学的调查,对目前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粗浅的思考。

一、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材呈现出学科整合趋势,冲击传统教学理念

新编高中数学教材的编排整合,新增了许多内容,呈现出学科融合的趋势。这种融合涉及了数学学科内部的整合:将传统的代数、几何基础知识、概率统计和微积分初步知识,总和为一门数学课,不再各自分科单独开设。这种融合对于整体教学起到精简效果,但对于教师的要求却进一步提高:要注重加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各方面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相互渗透。这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应对的新的挑战。

新编数学教材的另一个亮点是与新兴的计算机学科融合,它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时代性与实用性。但是,对这部分内容,教师需要擦亮“慧眼”,透过现象,看本质,防止教学出现不应有的偏差。例如,在“算法的初步”中,加入了计算机学科的相关内容。从表象上看似乎是计算机专业的知识,实际上是说明算法的实现包括了多个环节和步骤,强调如果要将算法程序放到计算机上运行,则必须保证步骤的全面性。这种学科融合很有迷惑性,让教师觉得有些内容不属于数学学科的范畴,可以简略或弱化,在教学中出现偏差和遗漏,影响数学教学的效果。这个问题,对于年龄大的教师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数学程度参差不齐

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具体表现。许多学校为了优化教学效果,会根据学生的成绩开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目的是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但是,分班是按照学生的总成绩进行划分的,一般不兼顾具体学科,而学生偏科现象普遍存在。这就导致了同一个班级内的学生差异更加明显,甚至出现两极分化现象。非重点高中的这种状况尤其明显。数学是一门知识衔接紧密的学科,学生之间过大的差异会导致课堂教学不能按预设进行,教师难以兼顾每个层次的学生,从而导致教学效果打折,影响整个教学进度的推进和学生的整体提升。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学生课堂不活跃

高中数学思维密度大、难度系数高,大部分知识无法通过目前倡导的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来解决。很多教师也尝试着将学科学习和新的教学理念结合,但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相应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完成课标确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只好又回到“教师主讲”的老路子上。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教师不得不承担课堂的“主角”,为学生讲解知识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等等。无论是“填鸭式”还是“灌输式”,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顾不得去思考新的教学方式,更没有心思去落实新课程理念,导致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一句空话。在这种情境下,学生又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按照教师思路解题的“机器人”。学生没有活动的机会和平台,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活跃根本无从谈起。

(四)学生缺乏应有的求知欲望,被动接受现象严重

中国家长对教育问题非常重视。这本来是一种值得人欣喜的社会现象。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教育成为家长“博弈”的平台,家长“越俎代庖”为孩子规划教育的一切事务,学生只需按照既定计划执行即可。加上各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都将学生的具体作息时间精确到“分”。繁重的学业和升学压力,让学生长时间专注地处于上课和做题的状态之中。学生很少有时间去思考我喜欢什么,我擅长审美什么,我想学什么,我将来想做什么……而是被家长制定的目标、学校设定的课程、教师布置的作业推着,驱赶着,被动地向前走。这种状态下的学生,缺少了应有的求知欲望和求知热情,多了几分无法改变的厌学心理。在这种大背景下,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教师规定去学习和完成作业已经不容易,主动求知、积极探究的精神根本无从谈起。这就导致了学生大多保持被动接受状态,缺乏主动探究意识,更不要谈改进学习方法、优化学习效果了。这也成为目前教学中无法破冰的一大难题。

二、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注重数学思想培养

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接受新知、与时俱进的职业,固有的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要随着教育现状的变化而调整。面对教材的改变,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参悟教材编写者的意图,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教材变化的实质,进而确立正确的教学思想。比如,面对教材的综合编排,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养成综合思考的习惯。同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对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利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如,新编教材在“算法的初步”中加入计算机学科的相关内容,其实质并非是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计算机知识,而是说明算法的实现包括了多个环节和步骤,而前后两个步骤之间必须存在严谨的逻辑关系,学生必须充分理解。虽然在传统的数学解题过程中可以将部分简单的步骤省略掉,但是如果要将算法程序放到计算机上运行,则必须保证步骤的全面性。有了正确的教学理念,就不会在解题过程和解题方法上纠结,而是加强对数学思想的培养。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理念,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应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挑战。

(二)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情确立目标

分层教学是新课標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符合大部分普通高中学情的一种颇具成效的课堂模式。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状况,教师要大胆、科学地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师在备课确立学习目标时,就要结合本班学情将教学目标分成三个层次,便于课堂教学的实施。与之相应的教学内容、课堂练、课后作业和检测试题也要进行相应的分层准备,以保证分层教学有条不紊地推进。一般根据班级学情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要求学优生将三个层次的目标全部完成;中等生完成前两个目标;学困生只需完成最基础的学习目标。这样,既保证了学优生的拔尖需要,中等生的持续发展需求,又保证了学困生学有所获,促使班级整体进步,全体学生每个人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发展。但是,分层教学并非层次固化,教师要制定灵活多变的流动机制,根据每位学生的学情进步及时进行层次调整,以分层教学来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并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三)强化学生主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提出,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这要求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师生正确定位,即始终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将教师放到主导地位。在备课环节要将“备学生”作为备课的重要环节,依据自己担任班级学生的学情,结合课标要求和课本内容设置教学目标,以保证学生能够切实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进一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教学设计,让学习内容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知识对新知学习探究。这样基于学生基本学情的教学才不会让学生感到难以接受、知识点无法理解,才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准确把握师生的定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感受知识获得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赏识激励策略,及时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行为进行点评指导。适度恰当的赏识激励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满足学生被赏识的精神需求,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求知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佳的引导者,也是人们长期专注于某一事物的精神动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数学的情趣,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创设情境法,创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使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赏识激励策略,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表现和细微进步,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激励,让学生有情绪上的愉悦体验,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法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每个环节都强化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解题角度,让方法成为促使学生学习进步的有力工具;利用多媒体设备变复杂为简捷,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更直接明了地向学生展示事物发展或数学推理的全过程等。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变苦学为乐学时,学生的参与热情必将提高,课堂上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课堂教学效率随之提高。

以上仅是笔者关于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粗浅认识和不成熟的思考尝试,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探索,是每位一线教师的终生事业,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会不断思考探究,进步成长,将教书育人的事业与大国工匠精神融合到一起,做一位高素质的教书匠。

参考文献:

[1]苏兴中.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教育观察,2017(18).

[2]张泽宇.分析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思考[J].好家长,2017(8).

作者简介:赵蕾(1974.2— ),男,汉族,河北邢台人,中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面临的问题应对策略高中数学
学生学习兴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