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生成的数学教学多元探索

2020-07-09杨洋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学探索小学数学

杨洋

摘  要:基于学习生成的数学教学多元探索,教师要发挥关键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展开创新实践训练,形成丰富学习生成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教学契机。教师对学生学习生成展开整合优化处理,能够成功调动学生数学思维,形成崭新教学亮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生成;教学探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得善于多角度谋划与构思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一种召唤中主动探究、科学探索,最终实现学习的顺利推进,促进学习的有效突破,从而使有效学习成为一种必然。当然,在此期间,教师还应牢记,“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因此,更应把教学引领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和谐生长之上,既要让学生学得应有的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等,又要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从而让他们的数学学习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一、引导实践探索,助推有效学习

实践是探索真理、获得真知的必由之路。在教学中,引导科学观察、动手操作等,都是学生获取学习感知,形成学习感悟,促进问题研究深入的有效措施。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得重视对学生实践探索的酝酿与引领,让他们在具体翔实的操作探究活动中,形成更为丰厚的学习表象,突破学习思维的定式,使得学习思维的活力不断增强,也使得学习创新成为可能,最终顺利达成学习目的,实现真正的有效学习。

如,在五年级“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教学中,为深化异分母分數不能直接相加的原理,让学生明白其中的缘由,教师就得通过较为合适的动手操作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助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学习的不断深入,也使得相应的认知建构变得更加有效,更加扎实。

一方面引导猜想。“观察下面的式题,+,+,+等,你有什么新的发现?”问题刺激学生的感官,有诱发学习思考的生成。学生观察比较后发现,“我们刚才练习的都是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而这几道习题的分母是不同的。”“经过观察与比较,猜猜这几道习题我们该如何计算呢?”

引发猜想,就是进一步开启学习思考之门,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活力,让整个学习活动不再被动,而是充满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活力,从而为有效学习的打造提供思维支持。

另一方面引导操作。“就以+为例,你打算如何来研究呢?有没有一种操作方法能让我们的学习有所改变呢?”教师的启发式问话,势必能给予学生学习方面的指引,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去思考操作层面的问题。

经过孩子们的思维碰撞,他们终于发现:拿出2个完全一样的纸片,其中一个涂色,另一个涂色,把涂色部分的总和计算出来,也就是+的计算结果了。

然而,如何把手中的圆片涂色部分合并起来呢?疑问会诱使学生更好地去尝试实践,促使他们进行更有效的学习合作。在集思广益中,学生发现,用好通分这一知识,能够有效地统一图形。学生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着必要的思考与操作:先是找出分母2和3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根据最小公倍数是6的思考,把两个圆片重新平均分,都平均分成6份。当学生用折纸的策略把两个圆片平均分成6份后,他们发现:原来的,是涂色一块的,而在平均分成6份后,它变成了涂色3份了。同样,的圆片的涂色部分,也变成了6份中的2份了。

当学生再度面对手中的圆片时,他们就能够发现:变成了,变成了,自然地+变成了+,又回归到同分母分数的加法上来了,致使问题的研究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从中能够看出,有效的操作,能够帮助学生思考的深入,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操作中的数学本质,使整个学习障碍得到克服,整个学习活动变得顺畅。同时,也让学生感悟到合作的意义,体会操作的巨大作用。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更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获得了质的飞跃。

二、给予思考机会,助力学习深化

“留白”是水墨艺术。此道理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存在空间,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有极大的影响。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得给予学生必要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思考的机会,有动脑筋探索的余地,从而让他们的数学学习更加有效,也充满智慧与灵动。

如,在六年级“分数乘除法的应用”教学中,教师就得用儿童的视角去谋划教学过程,预留较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有想的机会,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及争论辨析的机会等,从而使得他们的学习活动更具主动性。

一方面用问题引发思考,促进学习活动的深入。在分数乘除法的应用教学中,教师设计这样一些练习题:红杏水果店,近期购进了一批水果。苹果有50箱,梨子的箱数是苹果的,橘子的箱数与苹果、梨子箱数总和一样多。请问这次购进的橘子比苹果多多少箱?

这是一个关系较为繁杂的实际问题,要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分析解答,教师就得有较大的耐心,既要预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去读题、审题,又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探究氛围,让他们自主探究,创新思考。

另一方面组织交流,促进思维碰撞。面对这一叙述冗长、关系复杂的实际问题,教师应学会放手,更应学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在自我探究中学会分析、思考,从而使数学思维得到发展,使有效学习成为现实。

一是引导学习反馈,拓展学习视角,引发学习思考。有学生回答是:因为橘子的箱数是苹果和梨子的总和,所以就得先计算出梨子的箱数,50×=30(箱),总和是50+30=80(箱),这是橘子的箱数,那么橘子比苹果的箱数多80-50=30(箱)。也有学生说到:橘子的箱数相当于苹果的(1+),这样橘子的箱数就是50×(1+)=80(箱),橘子比苹果多80-50=30(箱)。

然而,就在此时,一个学生突然插嘴:老师,我感觉他们的做法不简便,我认为可以这样做,50×=30(箱)。话音刚落,就引来一片质疑声。“你的理由是什么?”“你肯定是猜的,这个算式不是算出的梨子的箱数吗?”大量的质疑声,也让该生对自己的结论产生了怀疑,显得局促不安。

二是利用质疑,组织再思考活动。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领悟到这个算式意义的多重性。所以,在这里教师不能急躁,更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研究。“那这个同学的思考,是不是一点儿道理也没有呢?各小组再去想想看。”利用问题,引发学习再思考。当学生经历一段时间的反复推敲后,有小组认为:这个解答有道理,因为橘子的箱数=苹果的箱数+梨子的箱数,问题是橘子的箱数比苹果的箱数多多少,也就是用橘子的箱数-苹果的箱数,即苹果的箱数+梨子的箱数-苹果的箱数,剩下的是梨子的箱数,所以50×是对的。

由此看出,建构民主和谐的数学课堂,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机会,让他们放心大胆地去做、去想、去说、去议,势必能加速思考的进程,助推学习的深入,让学生有更多创造的机会,让数学教学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三、引领合作学习,助推学习升华

合作学习是实现思想碰撞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拓展学习视野的基本信息来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适宜合作学习的内容,创新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实现自我体验,合作共享,最终实现学习的不断升级。

如,在三年级“长方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测量、分析、计算等活动中,实现合作,促进长方形面积计算学习的有效推进。

一方面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计算长方形操场的面积”。组织小组探究,学生会在具体的场景中,更好地回顾长方形面积计算所需要的数学信息,从而得出:要计算长方形面积,就得测量出操场的长和宽。

另一方面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首先指导各小组确定人员分工,明确测量方法和所需测量工具等。其次组织测量活动并进行多轮测量,让每一个成员都有学习的机会。第三引导学生利用数据计算操场面积,巩固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第四组织各小组自定新的活动,让他们利用已经获得的经验再去测量和计算面积,诸如长方形花圃、篮球场地等,使得整个学习活动变得更有活力。

从中看出,给予学生应有的实践操作、合作学习的机会,势必能够促进学生的协调能力、测量能力及观察能力等得到锻炼,获得发展,同时,会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分享中更好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从引导实践探索、给予思考机会、引领合作学习等角度,促使学生去观察、去尝试、去思考,最终实现学习活动的稳步推进,助推有效学习的打造。同时,让学生在不同角度的学习体验中,更加喜爱数学学习,也让他们的个性化学习获得发展,让数学教学流淌着智慧,洋溢着生命的光泽。

猜你喜欢

教学探索小学数学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商务会计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职国际交流与合作背景下的剑桥商务英语教学探索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课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