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过程体验,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2020-07-09白丹娜
白丹娜
摘 要:过程是学生的学习之路,在过程中有所体验,这是对学习活动有效性的体现。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尤其重视统计的过程,在过程中体现数据分析观念。“条形统计图”是正式认识统计图的起始课,通过与第一学段以活动为主的教学相链接,通过经历用调查活动过程、图表对比过程、数据读取过程,实现多样化的过程体验,帮助学生建立数据收集意识,辨析整理方法特点,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在数据处理过程的完善中让学生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关键词:过程体验;数据分析观念
“统计与概率”内容是新课程着重加强的内容,分两个学段教学。条形统计图是学生正式认识各类统计图的起始,既是学生对数据收集、整理方法的完善,也是对表与图结构特点的认知完善,更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契机。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纯逻辑的思维不可能告诉我们任何经验世界的知识,现实世界的一切知识是始于经验并终于经验的。”
一、凸显调查活动体验,建立数据收集意识
课标中对数据分析观念写到:学生应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笔者也发现无论是哪个学段,调查活动都是进行统计的第一步。
条形统计图作为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教学的起始课,应在教学中再次开展调查活动,如在新课引入时,不直接呈现统计表,而让学生参与调查活动,让学生感悟到调查活动的开展就是为了数据的收集,体会数据收集的意义,并为接下来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提供了现实意义,也为进一步建立整理意识、分析意识做好铺垫。
二、强化对比活动体验,辨析整理方法特点
整理数据是进行分析数据的前提,也是關键。相同的数据用不同的整理方法来呈现,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同,分析的角度也会不同。
1. 动态记录中辨析整理特点
第一学段中以统计表整理数据为主,到了第二学段,老师们也习惯于用相同的收集和整理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会觉得统计图画起来太麻烦,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更加方便。一旦形成这种认知,对条形统计图的学习是不利的。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条形统计图在收集整理中的优势,激发学习兴趣呢?
案例一:数据的记录与整理活动的反馈片段:
(1)数据收集与整理。
(2)比较整理过程,感悟整理特点。
师:这三种方法都能进行数据的记录与整理,他们的整理过程有什么不同?
生:统计表是先画“正”字,然后再计算出来。
生:统计表要填两次,画“”、画格子都只画一次。
师:是的,统计表要先画“正”字记录,再填写数据;而边画“”、画格子就边把数据整理好了,操作起来更方便。
在上述片段中,不仅让学生在过程中积累统计的经验,更能感受到不同统计方法的优缺点,为今后能合理选择统计方法做铺垫。
2. 方法优化中辨析结构特点
象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都采用了一一对应的表示方法,只是结构有所不同。因此,借助象形统计图,唤醒学生一一对应的思想,利用图示之间的结构对比正确区分每种方法的结构特点,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各种整理方法,并能进行灵活的选择运用。
案例二:理解条形统计图结构的教学片段:
(1)对比象形图,完善统计图的结构。
师:同学们画的图都能表示出统计的数据,但能一眼看出他们的数据吗?
生:不能。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在它的左边写上数字。
(师标上数字,强调从0开始)
(2)理解横纵轴的含义。
师:这条标有数字的线我们把它叫作纵轴。
师:这条纵轴就表示什么呢?
生:数量。
师:这里的一格表示多少呢?
生:一格表示一天。(板书:以一当一)
师:有纵轴,那么肯定还有——?
生齐答:横轴。
师:观察一下,横轴表示的是什么?
生:横轴表示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
师:也就是天气,横轴表示的是统计的内容。
(3)比较象形图与条形统计图,感悟条形图的特点。
师:现在这幅图与之前的图相比,你们认为哪幅图能更清楚地表示出统计的数据?
生:标有数字的这幅图。因为标上数据后,我们只要看格子最高处的数字就能知道它们的天数,不用再数了。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自主经历从象形统计图到条形统计图的演变、优化的过程,不仅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更理解到了结构中每一部分的意义。
3. 多样比较中辨析直观特点
如果说象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之间的对比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图的结构,体会各自的结构特点,那么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对比,则是能进一步感悟到不同整理方法的特点。但因统计数据小,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直观特点感悟不深刻,影响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主动运用。因此,我们需要将小数据量化,让学生在多个数据中进行比较,才能更好地感悟直观的特点。
比如在统计生日月份的活动中,让学生在12个数据中找一找哪个月人数最多,哪个月人数最少,哪几个月人数相等。学生通过三次比较寻找的过程,逐步体会到比较直条的长短比比较统计表中的数据更加清楚、更加快捷,从而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直观性。
因此,改变数据的量与形式,让数据与条形紧密结合,学生在自主了解图表特点的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对比活动,将关注的焦点始终落在图表的结构内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辨析意识。从而对数据整理活动的意义有更深入的感悟与理解,也为接下来的数据分析活动的开展做好了铺垫,有利于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三、丰富读取活动体验,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学生对数据并不陌生,对数据的读取也有一定的能力,不同的读取能力也代表了不同的数据分析水平。因此,通过丰富的数据读取活动,积累分析方法,提升分析能力,形成分析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1. 比较式读取,提升个体数据分析能力
学生对个体数据的运用与分析在第一学段中已有了一些经验。但对数据之间关系的感悟仅仅停留在知道、了解的层面,并未对数据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因此我们就需要采用比较的方式,能将多个数据有效地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去发现关系,去分析关系。
案例三:
师:观察上面两张统计表,你可以知道什么?
生:11月份橘子卖得最多,梨卖得最少。
生:11月份葡萄和香蕉卖得一样多,8月份苹果和香蕉卖得一样多。
师:怎么11月份橘子卖得最多,8月份桔子反而卖得最少呢?
生:夏天橘子还没成熟,就少了。
生:11月份橘子很多,卖得便宜,买的人就多了。
在上述片段中,通过两个月份的数据比較,学生不仅发现数据之间有最多、最少关系,有相差关系,有相等关系,还对最多、最少关系再次进行了分析,使得学生对数据的运用方式与运用范围从单向转向多向,从被动分析转向主动分析,从无意识分析转向有意识分析,从而真正体验数据分析活动,形成分析意识。
2. 推理式读取,提升整体数据分析能力
推理是一种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分析活动。通过推理为统计事件赋予现实意义。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这样的讨论:(1)通过对图中数据的分析,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2)你预测一下,接下来会怎么样?你觉得合理吗?让学生经历从对单个数据分析到整体分析的过程,并对数据产生的背景进行合理的猜测,同时根据数据进行预测。
因此,在分析活动中,开展推理式读取活动,让学生将前一层次中对数据之间关系的分析进行整合,从个体分析提升到整体分析,从而做出判断、预测、建议等活动。学生对数据分析的作用认识得更加广泛、更加清晰。
综上所述,在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我们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为教学宗旨,将观念形成的过程分解到各个统计活动中。只有加强活动过程的体验,才能在活动中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感受到统计的作用与价值。让统计从一种数学活动上升为一种数学方法,进而形成数据分析观念,最终将这种观念转化为更自主、更有效的统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