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现代化战略与路径研究

2020-07-09周文龙李玲刘一波

中国电化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战略转型教育现代化学前教育

周文龙 李玲 刘一波

摘要:教育现代化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迎来契机。然而,学前教育条件亟待改善,教育质量不高,入学机会需增加、普惠性办园需加大等问题制约着学前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为解决这些问题,该研究基于学龄人口预测,认为学前教育现代化的实现需从数量扩充到质量提升转型,从统一推进到因地制宜,从市场主导到政府主导战略转型。建议均衡教育机会;坚持监管并重,提高保教质量;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改善教育条件。最后研究以x市学前教育现代化研究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从全国和地区两个层面分析学前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现代化;人口与教育;战略转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教育现代化是教育高水平的发展状态,包括教育机会、教育条件和教育质量的现代。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教育现代化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取得显著成效。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底子薄、欠账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目前学前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突出短板,严重制约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因此,加快推进学前教育现代化,对于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学前教育现代化的契机

(一)政策引领发展

为加快推进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在总结以往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2月正式颁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以下简称《2035》),这标志着中国教育正式由重视规模与数量转向全面提高质量。《2035》明确把“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列入我国教育现代化主要发展目标之中,可见学前教育在国家教育总体战略的重要位置。该战略文件还进一步强调,“以农村为重点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建立更为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投入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园,加快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这正与十九大报告中“办好学前教育”“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等表述相呼应。事实上,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将学前教育纳入国家教育总体布局开始,后续的三期国家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依次重点着力于解决学前教育“人园难”“入园贵”和“有质量”的难题。在国家重大决策引领下,建成“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明确导向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财政助力发展

当前,世界发达国家普遍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在我国,学前教育也被视为“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为强化学前教育的公益属性,解决部分民办园过度逐利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民办幼儿园不得上市”。明确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方向之后,各地盈利性民办幼儿园园数与学位数缩减。政府应及时增加公办园学位供给,切实保障学前教育学龄儿童受教育需求。近年来,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应把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其本质正是希望政府承担起学前教育兜底的责任。

事实上,我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由2012年的748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774亿元,年均增长15.5%,高于其他教育阶段经费投入增速,学前教育投入不足的长期性问题得到缓解。可见,我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财政投入与日俱增。我国财政为建设“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和“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提供保障。

(三)信息技术保障发展

目前,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或已经改变学校教学方式,这一过程被称为教育信息化。这是教育现代化的典型特征之一,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支撑。当前,我国正逐步探索将信息技术手段与方法适当融入到学前教育的各个环节,以提升学前教育效果,并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前儿童可从各种数字设备、网络平台、应用系统等现代化学习途径获取日益丰富的学习资源。有研究表明,信息技术设备在早期教育中能创建丰富的幼儿园学习环境,从而丰富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语言、思维、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同时,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也为教师提供了资源共享与整合的技术基础,它将作为信息孤岛的单个教师串联为囊括全体教师的信息网络,随之建立起教师间的资源共享平台,以实现共同教学创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简言之,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驱动着学前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

(四)社会助推发展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我国学前教育学龄人口将在2022年迎来高峰,学前教育供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保障学前教育学龄儿童受教育权利,国家鼓励引导规范社会力量办园。国家2018年教育事业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全国幼儿园数量为26.67万所,其中民办园数量为16.58万所,占比高达62.17%;在园幼儿数共计4656.42万人,其中民办园在园幼儿数2639.78万人,占比为56.69%。可见,社会力量办园在我国学前教育学位供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社会各界日益重视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园,推动国家学前教育发展。以凉山州为例,广东佛山、川内10市区对口支援凉山学前教育发展,一送经费,二送物资,三送人才,具体帮扶形式则包括开展教学观摩、业务培训、送教下乡、物资捐赠等。此外,北师大等13所高校“组团式”支援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凉山学前教育“补短板、强弱项”,从根源上为凉山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提供师资保障。在社会各界倾力支持下,凉山学前教育有了质的发展,这正是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发展的典型案例。

国家在战略规划和财政上的大力支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力量的参与,为我国学前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契机。在此背景下,早日“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学前教育现代化”成為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的共同期盼。

二、我国学前教育现代化的应然展望

当国家明确提出建设“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目标时,首要之务是厘清如下基本问题。即何为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如何衡量是否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如何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有质量?基于解决学前教育“人园难”“入园贵”“有质量”的问题导向,学前教育应实现“学位供给充足”“普惠性发展”和“教育质量提高”。

(一)学位供给充足

保障学前教育学位供给充足,是解决“入园难”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学前教育现代化的底线要求。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颁布,标志着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成为了一项社会重大民生工程,被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自此,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201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人园率仅为56.6%,2019年全国大部分省市提前达成85%的目标。

新人力资本理论指出,在不同人生階段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其收益不同;人力资本投资得越早,其收益越。因此,必须科学预测未来学龄人口变化,结合城镇化发展趋势,制定学前教育需求预案,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让全体学龄儿童“有园上”。在学位供给不足的城镇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在供需矛盾突出的中西部农村地区,为保障学龄儿童的受教育需求,原则上应在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园。

(二)普惠性发展

上文提到,学前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具有明确的公益属性。因此,必须防止出现天价入园费将学前学龄儿童拒之门外的现象,即解决“入园贵”的问题,让全体学龄儿童“上得起”学。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各地要把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作为重点任务,结合本地实际,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其中,既要通过大力发展公办园来发挥其保基本、兜底线、平抑收费的主渠道作用,又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开设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三)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上得好”是继“有园上”“上得起”之后的又一追求,它直接反映人们对于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为有效保障学前教育质量,在满足园所数、教师数与人园需求等指标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幼儿园师资水平、学习环境、教学方式等因素。过去十年,我国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快速提高,但总体教育质量不高。如部分幼儿园“揠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导致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直接影响到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监管体制机制、提高保教质量等措施,切实办好新时代学前教育,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教育现代化事业。

三、我国学前教育现代化的现状与问题

近十年来,在政府高度重视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学前教育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机会不断增加,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公办民办并举格局基本形成。据教育部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学前毛入园率从2010和56.6%增长到2018年的81.7%;幼儿园数从2010年15.04万所增长到2018和26.67万所;专任教师数从2010年114.42万人增长到2018和258.14万人;教育经费总投入从2010和728.01亿元增长到2018年3672亿元;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占比从2010年60.20%增长到2018年80.97%;民办园数从2010年10.23万所增长到2018年16.58万所。然而,由于当前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学前教育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间存在较大差距,学前教育仍是教育现代化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一)学前教育条件亟待改善

教育条件指办好教育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李玲等预测,全国学前教育园所需求数在2022年达至峰值34.1 8万所,2035年下降到24.29万所,全国学前教育专任教师需求数在2022年达至峰值410.18万人,2035年下降到291.53万人;与2018年相比,国家在2022年之前需增加幼儿园数为7.51万所,增加配备学前教育专任教师152.04万人。以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作为学前教育经费需求的预测标准来测算,2018年全国学前教育经费为3672亿元,与2035年11929.59亿元相比,尚缺8257.59亿元。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学前教育现代化的阶段,幼儿教师数量短缺、园所不足、教育经费匮乏等问题却严重地束缚其发展。在国家未来的学前教育发展规划中,应充分保证并合理配置学前教育各项条件。

(二)学前教育质量不高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重大决策的落实,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水平从2010到2018年得到稳步提升。而快速发展背后也存在着不少的隐患,如存在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教育质量偏低的问题。某些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忽视教育科学发展规律,盲目采用小学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按照小学生的标准来培养学前儿童。这种教育不注重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与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初衷相背离。

另外,部分幼儿园将教育现代化片面等同于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热衷于建设多媒体教室、设置网络备课平台、购置各类现代化教学设备,忽视了及时培训与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导致某些教师过度依赖教学设备,从而出现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过程程序化以及学生多样性发展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三)学前教育机会有待提升

全面提高入园率,是学前教育现代化顺利实现的重要基础。入园率直接反映出我国学前教育机会情况,我国学前教育机会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地区之间不均衡,主要表现为中西部地区教育机会与东部相比不足。2018年,我国学前三年毛人园率已达81.7%,但一些中西部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仅在75%左右,部分深度贫困县甚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城乡之间不均衡,农村入园率低于城市近30个百分点。由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地域等多重因素造成地区和城乡之间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已经严重影响到学前教育公平,也制约着总体教育现代化的推进。

四、我国学前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转型与实现路径

(一)基于我国人口变化趋势的学前教育现代化战略转型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全面推进学前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受到人口因素的制约。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学前教育的发展将面临新增学龄人口所带来的挑战,这将对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未来十五年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在园幼儿规模变化如图1所示。我国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将实现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从统一推进到因地制宜、从市场主导到政府主导的战略转型。

1.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

根据课题组前期预测数据,从当前到2022年,我国学前在园人数将会持续上升至峰值6152.73万人,2022年后在园幼儿规模逐渐回落。然而,随着小班化、生师比、生均园舍面积、生均教育經费等指标不断提升,教育资源供求矛盾依然存在,“扩充资源、扩大规模”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目标从《规划纲要》中“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转变为《2035》中“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表明未来学前教育发展的重心将由数量扩张转变为质量提升。这种转变迫切要求解决学前教育快速扩张期遗留的隐患,具体包括:部分地区教师整体专业素质不高;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总量不足,部分幼儿园依然存在“大班额”现象,也未能有效解决无证办园、食品安全、传染病预防、消防安全等隐患。

学前教育发展速度固然重要,但不能因为盲目追求速度而牺牲质量。本研究认为,教育发展需循序渐进、分步进行。从当前至2028年,坚持公办民办并举,继续做好学前教育普及工作;从2028年至2035年大力推动学前教育的质量提升,为实现《2035》提出的“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目标而努力。

2.从统一推进到因地制宜

《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至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至80%;到2035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为幼儿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该战略目标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整体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统一推进的基础上,《2035》进一步强调,推动各地从实际出发,制定本地区教育现代化规划。即学前教育现代化不仅需要中央的统筹规划,还需要地方因地制宜的贯彻落实。因此,学前教育现代化必须处理好国家统一规划和地方差异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进入从统一推进到因地制宜的战略转变阶段。

首先是发展目标的差异化。虽然《若干意见》对学前教育事业整体发展做出统一规划,但地方应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制定适宜发展目标,注重科学规划。如在东部地区应加大公办园和民办普惠园占比;在中西部地区则应着力提升入园率。如在城市小区需建设好配套幼儿园;在农村则需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其次是资源配置的差异化。2022年学前学龄人口达到峰值,城市、农村教师、园所需求量分别达410.18万名教师、34.18万所。学前教育经费则始终呈上升趋势,2035年城市、农村分别达8308.93亿元、3620.67亿元。各地教育资源需求不一,需秉持差异性公平原则,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最后是教育质量的差异化。因部分城市居民对学前教育质量需求较高,可合理规划盈利性幼儿园,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性需求。但农村地区属于学前教育薄弱地带,“广覆盖、保基本”仍然是当前工作重点。因此,在制定教育质量标准时,需要差异化对待。

3.从市场主导到政府主导

由于在发展学前教育中的不同认识,部分地区政府减轻和放松了在发展学前教育中的政府公共责任,个别省、市、地、县的学前教育过度市场化。随着我国学龄人口的增长,学前教育供需失衡,又因市场逐利性特征驱使着教育资源向经济相对发达地区集中,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滞后。尤其是2022年在园幼儿规模高峰期来临之际,学前教育还需多提供1496.31万学位供给,仅仅依靠市场的做法并不可行。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学前教育需求,必须明确政府的主导地位,逐步形成由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多渠道投入相结合学前教育发展体制,共同应对学前教育现代化挑战。

要扭转过去过于强调市场力量的局面,第一要明确政府的主导地位,形成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健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第二需持续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提高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占比,保障社会弱势群体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与权利。第三还要考虑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幼儿园办园成本、居民经济承受能力,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助园,适时适当调整分区域的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收费标准,保障幼儿园正常运转和维持稳定发展。

(二)我国学前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1.完善教育机会分配机制,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首先要扩大学前教育机会供给。各地区组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发改委、卫计委、编办、人社、财政、国土、统计等机构部门,共同对本区域学前学龄人口总体规模进行科学测算,根据预测结果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教育机会总量供给。各地区要建立动态监测数据库,实时监测学龄人口变化情况,为新增二孩和回乡幼儿预留学位。

其次在教育机会的分配上突出弱势补偿理念。中西部农村地区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地带,是政府通过发展公办园维护学龄儿童入学机会公平的工作重点区域。要继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在拓宽途径、扩大资源供给总量的基础上,逐年建设一批普惠性幼儿园,重点向中西部农村地区提供普惠性资源。

2.坚持监管并重,提高保教质量

首先,坚持按照管办评分离的原则,尊重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符合地方实际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指导民办园科学核定办园成本,合理确定收费标准,依法依规做好分类登记工作;着力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学校安全防卫网络,加快建设幼儿园视频监控系统,设置一键式紧急报警装置,接入公安机关监控和报警平台;政府要落实园长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确保关键环节安全可控。

其次,坚持科学保教的原则,保障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在已有办园基础上,逐步提高办园等级,增加优质园数量,鼓励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活动内容上,应参照《指南》,结合地域特色,贴近生活实际,充分反映现代社会发展对于学前教育的多样化要求;活动过程中,准确把握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尊重幼儿的阶段差异和个体差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活动方式上,以游戏为本,灵活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兴趣,提高学前教育影响效果。

3.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改善教育条件

首先是大力增加公办园,扶持民办园发展。确保到2020年全国公办园占比达至50%。在城镇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在贫困边远农村地区,由政府兜底建设公办园。提高普惠性民办园在民办园中占比达到80%。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选派公办园教师任教、結对帮扶及免费培训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严格监管营利性民办园发展,遏制过度逐利行为。

其次是探索教师编制单列管理,补充稳定学前师资队伍。将教师编制从事业编制系统中剥离出来,科学核定幼儿园教师编制,突破事业编只减不增的原则。完善国家、省、县三级教师培训网络,着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定向培养、公开招聘中注重本乡本土倾向,从而有效补充和稳定学前师资队伍。有条件的地方可试点实施乡村公办园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参照当地公办园教师工资水平,合理确定民办园教师工资收入。

最后是坚持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人。明确政府和市场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角色定位。通过立法强化政府责任,巩固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逐步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力度,继续安排中央财政学前教育发展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五、实证研究——以X市学前教育现代化为例

x市作为我国西部重要城市,兼具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等特点,受地形复杂、生育率较高、人口流动较快、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等因素影响,社会经济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所面临的困境在我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尤其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农民工返乡等带来的学前适龄人口总量增加,市中、西部、东南、东北等四大片区划分对人口布局和结构产生的影响,使该市不同片区学前教育现代化面临较大挑战。因此,本研究基于该市六普人口数据,结合生育率、死亡率与迁移率等人口参数,运用CPPS人口预测模型,预测x市和四个片区学前教育学龄人口数量和变动趋势,结合实地调研与文件分析,对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进行探究。这对全国及其他省市应对人口变动趋势,推进学前教育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龄人口预测

1.人口预测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CPPS人口预测软件,它具有易用性、模块化和灵活性等特点。本研究的假设有两点:第一,未来人口死亡模式保持不变;第二,城镇人口与城镇化人口的差别忽略不计。模型具体如下:

2.人口预测参数设定

本研究以x市2010年六普人口数据为基础数据,对2020-2035年x市学前教育适龄人口进行预测。具体参数如下:一是生育率,本研究对不同预测方案分别设定不同的人口生育率。根据调研结果,将2020到2035年的人口生育率设定为高、中、低三种方案(限于篇幅,后文仅讨论中方案结果)。二是死亡率,本研究考虑到学龄人口死亡率很低,可忽略不计,故而假设死亡率与2010年人口的死亡率水平保持一致。三是迁移率,据该市2014年战略发展规划显示,预计在未来10年内转移人口:东北片区转出人口130万,东南片区转出人口80万,市中片区转人人口400万,西部片区转入人口150万,如表1所示。

(二)学龄人口预测结果

经测算,2020-2035年x市及市中片区、西部片区、东北片区学前教育适龄人口呈先增后减变化趋势,峰值分别出现于2022年1259316人、2022年361162人、2023年439806人、2023年326318人;东南片区呈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变化趋势,峰值出现于2023年136753人、2027年135193人;全市、市中片区、西部片区、东北片区和东南片区在2035年分别下降至996574人、236845人、380497人、262227人、117005人。预测结果如图2所示。

(三)x市学前教育现代化的挑战

1.学前教育机会的现代化的挑战

2018年,全市学前毛人园率为87.05%,比2011年增加16.15%,提前实现《若干意见》中提出的2020年须达到85%的发展目标。《x市人民政府关于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指出,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在2018年、2019年、2020年年底要分别达到87%、89%、90%以上。若在2020年后按照每年提升2%的速度,全市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将于2025年达到100%。再结合适龄人口规模的变动趋势,可测算出2020至2035年全市学前教育在校生数,如图3所示。2020至2035年全市学前教育在校生数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2020年为1019511人,2025年达至峰值1229414人。相比2018年963121人,教育机会供给不足问题将会给该市学前教育现代化带来严峻挑战。

2.学前教育条件的现代化挑战

根据在校生规模的未来变化趋势并结合该市教育资源配置标准,得到如下结论:

以每班30人、配备2名专任教师f师生比为1:15)的配置标准测算,全市学前专任教师2025年需要81961人,比2018年增加34081人。从各区域来看,2025年峰值期,市中片区需学前专任教师22791人,缺2884人;西部片区需学前专任教师2903 1人,缺14259人;东北片区需学前专任教师21246人,缺12171人;东南片区在2027年峰值期需学前专任教师9013人,缺4887人。与2018年相比,西部片区、东北片区学前专任教师缺口都在1万人以上。

以10平方米/生的学前校舍建筑面积配置标准测算,全市2025年需要学前教育校舍建筑面积12294140平方米,与2018年相比,缺5335725平方米。市中片区、西部片区、东北片区2025年需要学前教育校舍分别为3418632平方米、4354660平方米、3186890平方米,与2018年相比,分别缺1016477平方米、2166575平方米、1565697平方米;东南片区2027年学前教育校舍需求1351930平方米,缺604948平方米。市中片区、东北片区缺口达100万平方米以上,西部片区缺口达200万平方米以上,学前教育校舍缺口较大。

2020-2035年,全市和各区县学前教育预算内事业经费需求持续增加,且增长幅度大,财政预算压力较大,如图4所示。全市和各区县学前教育预算内事业经费需求到2035年增加至279.99亿元。分区域来看,至2035年,市中片区、西部片区、东北片区、东南片区增加到108.26亿元、101.65亿元、48.02亿元、22.06亿元。

3.学前教育质量的现代化挑战

在2025年高峰期之后,学前教育在园幼儿规模逐渐回落,教育资源供求矛盾有所缓解,但随着小班化、生师比、生均园舍面积、生均教育经费等指标不断提升,为适应高质量学前教育发展需要,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和经费仍需补充和加强。调研还发现,x市本科及以上幼儿教师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问题偶有发生;部分幼儿园班额较大;少数幼儿园未有效解决无证办园、食品安全、传染病预防、消防安全等隐患。简言之,x市学前教育质量偏低问题会给该市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带来巨大压力。

(四)X市学前教育现代化实现路径

本文基于学龄人口预测,从教育机会、教育条件和教育质量三个维度对x市学前教育现代化进行实证研究。根据预测,2020-2035年期间,该市学前教育在校学生规模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2025年达到峰值1229414人,2035年回落到一百万人左右。通过分析,本文发现这将使该市在学前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出现机会供给、师资、校舍不足,预算经费支出增量较大以及教育质量亟需提高等问题。因此,根据研究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x市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建议。

1.增加教育机会供给,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一是增加教育机会总量供给。科学测算本区域学前学龄人口总体规模,根据预测结果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教育机会总量供给。同时,建立动态监测数据库,实时监测学龄人口变化情况,为新增二孩和回乡幼儿预留学位。二是在教育机会的分配上要突出弱势补偿理念,适度向弱势地区倾斜。尤其要优先关注东北片区、东南片区的低收入和多子女家庭幼儿,通过制定政策法规保障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三是坚持监管并重,提高保教质量。建立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构建学校安全防卫网络,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逐步提升办园等级和实现特色化发展;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尊重幼儿人格尊严;严禁幼儿园小学化,坚持小学零起点教学。

2.探索教师编制单列管理,补充稳定学前师资队伍

x市每年培养学前教育师资4000-5000人,总量基本充足,但是由于缺编制、待遇差等原因,学前教育师资缺乏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予以优化:

一是探索教师编制单列管理。探索在中小学教师编制中单独列出幼儿教师编制,将教师编制从事业编制系统中剥离出来,突破事业编只减不增的原则。二是注重本土师资培养。通过实施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公费男幼师培养计划、中小学富余教师转岗等途径补充合格教师,注重本乡本土毕业生就业。三是提高学前教育教师待遇。适当提高学前教师高级职称比例,给予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一定荣誉称号和物质奖励;对乡村公办园教师要落实工资待遇保障政策,参照义务教育实施生活补助政策;参照当地公办园教师工资水平,合理确定民办园教师工资收入。

3.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

一是大力发展公办园。力争到2020年提高全市公办园占比至50%,以后逐渐增加。新建一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严格实行“交钥匙”工程;对东北、东南片区等部分边远贫困地区,由政府兜底举办公办园;改建中小学闲置校舍为幼儿园,在乡村小学附设幼儿园或学前班;支持乡镇(街道)、高校、国有企事业单位举办公办园。二是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着力将普惠性民办園在民办园中的占比提升到80%;通过制定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办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选派公办园教师任教以及免费培训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

4.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提高社会投入占比

结合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市级财政在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经费投入力度;完善贫困儿童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将建卡贫困户在园幼儿纳入资助范围,对受助幼儿免收保教费和生活费;继续实施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提高学前教育经费社会投入占比。

六、结语

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关系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学前教育现代化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推动学前教育向普及普惠安全优质方向发展。本研究立足现实背景,面对现实困境与未来挑战,探究出我国教育现代化战略的转型路径。并结合实例,就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提出建议,旨在为我国教育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也为其他地区发展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战略转型教育现代化学前教育
智慧教育平台助推大连教育现代化
论新经济背景下外贸企业的战略转型
高速公路企业战略转型初探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的战略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