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不同地区柯尔克孜族成人容貌特征差异*

2020-07-09张文虔月日古丽赛提尔丁李文慧温有锋

解剖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柯尔克孜族发际北疆

李 欣 李 强 张文虔 月日古丽·赛提尔丁 李文慧 温有锋△

(1 锦州医科大学生物人类学研究所,锦州 121000;2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阿图什 845350)

柯尔克孜族大部分分布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部分生活在黑龙江省[1]。据第6 次人口调查统计,我国柯尔克孜族有186 708 人,主要分布在南疆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此外在北疆伊犁、塔城及黑龙江省富裕县也有少量分布。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时期柯尔克孜族先民就已经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流域。后来由于漠北游牧民的迁徙习惯和征战的影响,柯尔克孜族先民逐渐向西南迁至天山地区,并与当地的民族部落相融合,直至17 世纪末18 世纪初才逐渐形成了现在我国的柯尔克孜族[2]。阿不都拉·巴克等[3-4]研究表明新疆柯尔克孜族的前额发际和耳垂类型等容貌特征与新疆地区其他少数民族之间存在差异。目前关于柯尔克孜族容貌特征的研究比较少,为了探究新疆柯尔克孜族头面部特征及与其他民族间头面部特征的差异,故对新疆柯尔克孜族的20 项容貌特征进行观察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北疆)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地区阿克陶县(南疆),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随机抽取3 代以上父母均为柯尔克孜族,身体发育健康,头面部无畸形且年龄在18~82 岁的柯尔克孜族成人1 264 例(北疆男性112 人,女性106 人;南疆男性434 人,女性612 人)为研究对象。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观察项目及方法严格遵照《人体测量方法》[5]中的要求进行。对研究对象的前额发际、鼻根高度、蒙古褶、颧部突出度等20 项头面部指标进行观察,所得数据录入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包,计算出各观察指标的出现率,使用χ2检验判断南北疆地区间及性别间各观察指标出现率差异的显著性。同时选取新疆柯尔克孜族头面部6 项主要遗传特征与新疆其他民族头面部特征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柯尔克孜族眼部、鼻部和耳部观察

柯尔克孜族眼部、鼻部和耳部观察指标结果(表1)显示,在同性别南、北疆柯尔克孜族的鼻根高度、鼻背侧面观、上眼睑皱褶、眼裂倾斜度、耳尖和耳垂的类型出现率存在地域差异(P<0.05);同地区不同性别间比较,仅鼻根高度这项指标出现率在南、北疆均存在性别差异(P<0.05),表明在柯尔克孜族鼻根高度这项指标受性别影响较大。

表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柯尔克孜族眼部、鼻部和耳部观察结果(%)Tab1 The eye,nose and ear observation results of Kirgiz nationality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续表3)

2.2 柯尔克孜族毛发与眉弓粗壮度观察

柯尔克孜族毛发与眉弓粗壮度观察指标结果(表2)显示眉毛、眉弓粗壮度和前额发际出现率均存在性别和地域差异(P<0.05),同性别不同地区间比较,发旋和发形这2 项指标出现率在地域上存在差异(P<0.05)。

表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柯尔克孜族毛发育眉弓粗壮度观察结果(%)Tab2 The hair growth and eyebrow arch stiffness observation results of Kirgiz nationality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2.3 柯尔克孜族上唇侧面观、颧部突出度、颏部等观察

柯尔克孜族上唇侧面观、颧部突出度、颏部、美人沟下巴和前额倾斜度观察指标结果(表3)显示在同性别间,南北疆柯尔克孜族的上唇侧面观、颧部突出度、美人沟下巴和前额倾斜度的类型出现率存在地区差异(P<0.05)。

表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柯尔克孜族上唇侧面观、颧部突出度和颏部观察结果(%)Tab3 The upper lip profile,zygomatic projection and chin observation results of Kirgiz nationality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2.4 新疆柯尔克孜族与其他民族的6 项遗传学特征的比较和聚类分析

新疆不同地区柯尔克孜族与其他民族头面部6项遗传学特征比较如表4所示,新疆柯尔克孜族与其他民族聚类分析如图1所示。新疆维吾尔族和贵州布依族上眼睑褶皱出现率较高;南疆柯尔克孜族蒙古褶的出现率最低;新疆蒙古族中蒙古褶的出现率高达93.6%;新疆塔吉克族群有耳垂的出现率为34.3%,低于其他族群。

3 讨论

3.1 新疆不同地区柯尔克孜族头面部特征差异

研究表明上眼睑皱褶、耳垂类型、前额发际等多项指标既受遗传调控,也与环境密切相关[14]。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鼻根高度、鼻背侧面观、眉毛、发形和耳垂类型等15 项指标出现率在南北疆柯尔克孜族中存在地区差异。由于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与俄罗斯、印度、蒙古等8 个国家接壤。自北向南,由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分割成北疆和南疆,新疆在气候、地理、生境和物种等方面存在多样性并与内地差异明显[15]。1916年,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因不堪忍受沙俄的专政统治而进行反抗,遭到残酷镇压,大约15 万柯尔克孜族难民迁徙到北疆伊犁地区、南疆阿克苏、乌什、喀什、伽师等地。新中国成立后,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建立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位于南疆地区),这是全国唯一以柯尔克孜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州。目前在北疆塔城地区生活着部分柯尔克孜族人。他们和蒙古族、哈萨克族牧民一起在此游牧、杂居[16]。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柯尔克孜族的鼻根高度、眉毛、眉弓粗壮度和前额发际4项指标出现率存在地域和性别差异。例如北疆组男性眉毛类型以中等和浓密型为主,而女性以稀少和中等型为主;南疆组中男性以浓密为主,女性以中等为主。前额发际,从表型分为有尖发际和无尖发际,有尖发际为常染色体显性单基因控制[17]。北疆组男性有尖型前额发际出现率为42.9%,而女性为27.4%;南疆组中男性为28.3%,女性为5.2%。有尖型前额发际在男性中的出现率远高于女性。遗传、环境、饮食是影响头面部形态特征形成的主要因素[18]。

表4 新疆柯尔克孜族与其他民族的6 项遗传学特征的比较结果(%)Tab4 Comparison of 6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Kirgiz nationality in Xinjiang and other ethnic groups(%)

图1 新疆柯尔克孜族与其他民族聚类分析图Fig1 Cluster analysis of kirgiz and other ethnic groups in Xinjiang

3.2 新疆柯尔克孜族与新疆其他族群的6 项遗传学特征的差异

本研究选用与新疆柯尔克孜族成人头面部特征进行比较的10 个群体,且数据均源于公开发表的体质资料,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来探讨他们之间的头面部特征差异性。

结果显示(图1),12 个不同地区的人群聚成3 组:(1)黎族(海南)、布依族(贵州)、蒙古族(新疆)、哈萨克族(新疆)、维吾尔族(新疆)为第1组;(2)柯尔克孜族(南疆)、鄂伦春族(黑龙江)为第2 组;(3)满族(辽宁)、汉族(辽宁)、柯尔克孜族(北疆)、塔吉克族(新疆)、满族(黑龙江)为为第3 组。第1组大部分为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人群,部分为南方地区少数民族。第2 组为南疆柯尔克孜族和黑龙江地区鄂伦春族。第3 组为北疆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和北方满族、汉族。邵兴周等[19]报道柯尔克孜族的体质特征属蒙古人种中的东亚类型,与我国北部地区的居民较相似。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北疆柯尔克孜族与辽宁省和黑龙江省的满族、汉族在头面部特征方面有着相似性。北疆柯尔克孜族成人与辽宁汉族、满族和黑龙江满族成人在上眼睑皱褶和发形等特征上不存在差异。据报道生活在我国北疆地区的柯尔克孜族大多与哈萨克族、蒙古族、汉族等民族关系密切。这些散居在我国其他地区的柯尔克孜族由于人数少,长期与其他民族杂居,在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受杂居地区民族影响较大[20]。从而导致南疆与北疆柯尔克孜族虽然同在新疆境内,但头面部特征仍存在差异。

猜你喜欢

柯尔克孜族发际北疆
常用手叩头拯救发际线
新疆民族民间音乐简析
北疆博物院建筑初探
和中学时光一起逝去的,是发际线
北疆纪行
家乡的茶
铸梦北疆
——军旅写生作品展
我发现了发际的秘密
我发现了发际的秘密
柯尔克孜族语言使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