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andsat遥感数据的田湾核电站温排水时空特征研究
2020-07-09邢梦玲王迪峰何贤强成印河
邢梦玲,王迪峰,何贤强,白 雁,成印河
(1.江苏海洋大学 测绘与海洋信息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2.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 杭州 310012;3.自然资源部 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12)
0 引言
核电是一种新型的能源利用方式[1],然而滨海核电站在发电过程中近2/3能量以温排水的形式进入海洋成为废热[2],造成局部海域海水温度升高,海水理化性质改变[3]。一些研究表明,温排水的长期排放对海域中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种类组成[4],底栖生物群落的分布及演替[5],鱼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都有一定影响[6]。因此,开展核电站温排水的长期监测对保护海区生态环境、防止热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海表温度遥感反演技术是目前海洋温排水监测的重要手段。周颖 等[7]利用减灾环境卫星B星(HJ-1B)和风云三号卫星(FY-3)反演了田湾核电厂附近海域海表面温度;朱利[8]基于环境1号红外相机对田湾核电站温排水开展了监测;WANG et al[9]利用水面浮标数据并简化Landsat 8的区域性算法,实现了秦山核电站多年温排水监测。
长时间序列的高精度遥感结果不仅可用于温排水范围的动态监测,还可用于厘清温排水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以Landsat系列遥感资料为数据源,反演得到连云港田湾核电站周边海域2007—2018年温排水的变化,分析温排水的季节与年际时空分布特征,研究潮汐与风场等因素对温排水扩散的影响,为滨海核电站周边海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田湾核电站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温排水研究区(34°36′N—34°46′N,119°25′E—119°32′E)位于南黄海的最西面——海州湾海域(图1)。排水口附近海域的水深约为2 m,取水口水深约为7 m①,位置见图1。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的1号和2号机组,于2007年投入使用,单机容量为106万kW。二期工程3号和4号机组分别于2018年2月、12月投入使用,单机容量为100万kW。
图1 研究区位置示意图Fig.1 Study area location diagram
研究海域的年主导风向为北偏东(NNE),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潮汐为正规浅海半日潮(1)江苏核电有限公司.田湾核电站3、4号机组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运行阶段).2016.。
2 数据与方法
2.1 卫星数据及其预处理
选取2007—2018年Landsat 5、7、8的遥感图像,卫星波段原始分辨率分别为120、60和100 m,卫星过境时刻均为格林尼治时间02:30左右,由美国地质勘探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USGS)提供下载,能够满足小尺度区域的研究[10-11]。选取云覆盖率均小于15%的卫星影像,共50幅,数据信息见表1。
表1 Landsat数据信息Tab.1 Information of Landsat data
对影像进行辐射定标[12]和水陆分离等预处理。辐射定标的目的是获取传感器接收到的大气顶辐射值L(λ),计算方法为
Lλ=DN×Gain+h
(1)
式中:DN为传感器记录原始值;Gain为绝对定标系数,单位:W·m-2·sr-1·μm-1;h为偏移量,单位:W·m-2·sr-1·μm-1。
采用改进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设定阈值[13]以提取水体信息,实现水陆分离,公式如下
MNDWI=(Green-MIR)/(Green+MIR)
(2)
式中:MNDWI为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Green代表绿波段的辐射值,Landsat 5、7对应波段2(0.52~0.60 μm),Landsat 8对应波段3(0.53~0.59 μm);MIR代表中红外波段的辐射值,Landsat 5、7对应波段5(1.55~1.75 μm),Landsat 8对应波段6(1.55~1.65 μm)。
2.2 海表温度反演
Landsat 5与Landsat 7数据采用辐射传输方程算法[14]进行海表温度反演,Landsat 8运用改进后的劈窗算法进行温度反演[15]。
2.2.1 辐射传输方程算法
根据热红外辐射传输方程,计算出海表辐亮度的值L(Ts),再推导出海表温度Ts:
Ts=K2/ln[K1/L(Ts)+1]
(3)
式中:模型系数K1、K2为卫星发射前预设常量。对于Landsat 5,K1= 607.76 W·m-2·sr-1·μm-1,K2=1 260.56 K;对于Landsat 7,K1= 666.09 W·m-2·sr-1·μm-1,K2=1 282.71 K。
2.2.2 劈窗算法
改进后的劈窗算法只需要两个参数(大气透过率τ和地表辐射率ε)即可对海表温度进行反演[15]:
Ts=A0+A1T10+A2T11
(4)
式中:Ts为海表温度,T10和T11分别为Landsat 8波段第10和第11的亮温,A0、A1与A2分别为中间变量,其表达式分别如下
(5)
(6)
(7)
C10=ε10τ10;C11=ε11τ11
(8)
D10=(1-τ10)[1+(1-ε10)τ10]
(9)
D11=(1-τ11)[1+(1-ε11)τ11]
(10)
其中:ε10、ε11为第10和第11波段的地表比辐射率(波段10的水体取值为0.995);对于Landsat 8,大气透过率τ10、τ11与水汽含量直接相关,系数a10、b10、a11、b11为常数。
2.3 精度验证
为了检验长时间序列海表温度反演的准确性与一致性,将反演结果与MODIS的海表温度产品进行对比。每个年份选取一幅影像的反演结果,进行降分辨率处理,与同一天分辨率为1 km的MODIS二级海表温度产品进行线性拟合,Landsat系列数据与MODIS数据的匹配清单见表2。搭载MODIS传感器的有两颗卫星,其中上午星Terra过境时间与Landsat系列影像过境时间几乎一致;下午星Aqua过境时间与Landsat系列影像过境时间相差约3 h。LI et al[16]对全球海表温度日变化分析,发现黄海的日变化仅为0.2~0.4 ℃,因此可近似认为3 h内海表温度不变。
表2 Landsat系列数据与MODIS数据匹配清单Tab.2 Match files between Landsat data and MODIS data
为确保不同遥感卫星反演结果的连续性,本文将Landsat系列的反演结果重采样成与MODIS相同分辨率的影像,选取田湾核电站周围海区(34°39′N-34°45′N,119°30′E-119°36′E)进行星星验证[17]。
2.4 温升强度分级
为了定量评价温排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本文采用区域替代法来确立该海域的基准温度[8]。如图2所示,A区域为温升区,预估为核电站周围半径15 km的圆形区域。B区域为基准温度区,位于A区域外的边长为10 km的正方形区域,将区域内的平均温度作为海区基准温度。根据该基准温度对温排水进行等级划分[18](表3),设m为海表温度与基准温度的差值,当m大于等于2 ℃且小于3 ℃时,定义该区域为+2 ℃的温升区,其他等级依此类推。
图2 参考区域选取Fig.2 Selection of reference area (A:温升区;B:基准温度区) (A: zone of temperature-rising; B: zone of reference temperature)
表3 温升分级的标准Tab.3 Standards of temperature rising classification
2.5 温升变化分析方法
将每年的3—5月划分为春季,6—8月划分为夏季,9—11月划分为秋季,12月—次年2月划分为冬季,运用张惠荣 等[19]的方法绘制各季节的温升区包络线图,即将各季节温升遥感监测结果叠加、合并而成的实际温升最大范围图。计算各季节的温升包络线范围和不同温升等级区的平均面积(各季节不同温升等级区的面积平均值)。
运用同样的方法绘制2007、2010、2014和2018年的年温升区包络线图,用以分析温排水的年际变化特征。除2007年由于数据量有限仅包含春季外,其余各年份数据均覆盖4个季节。
2.6 潮流数据及处理
本文的潮流数据为连云港气象站(34°45′N,119°27′E)2007—2018年的日潮位表数据。将各时刻的潮高制成潮汐表,判断卫星过境时刻该海区的潮流状态,并在不同的潮流状态下,比较各温升等级区的平均面积以分析潮汐对温排水扩散的影响。
2.7 风场数据及处理
取离岸15 km区域范围(34°33′N—34°49′N,119°26′E—119°37′E)风场数据的平均值作为研究海域的风向及风速,数据来源于CCMP(Cross-Calibrated Multi-Platform,下载自www.remss.com/measurements/ccmp)的三级海面风场产品。该产品为海面风(海洋上空10 m的风场数据),空间分辨率为0.25°×0.25°,时间分辨率为6 h。本文将有助于温排水扩散的西风(包括西南风与西北风)定义为有利风,将不利于温排水扩散的东风(包括东北风与东南风)划分为不利风。鉴于Landsat系列的数据量有限,对夏季仅统计了东风作用下的各等级温升区面积,秋季仅统计了西风作用下的各等级温升区面积。比较各季节不同方向风作用下的各温升等级区平均面积,根据有利风对温排水扩散的贡献率[(有利风作用下温升区平均总面积—温升区平均总面积)/温升区平均总面积×100%]来分析有利风对温排水扩散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精度验证
将反演的结果与MODIS的海表温度产品进行星星验证显示两者的相关性显著,决定系数R2达0.91(图3),表明Landsat卫星数据反演的海表温度具有较高精度,与MODIS海温产品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能用于田湾核电站周边海域长期温升变化分析。
图3 Landsat反演结果与MODIS产品对比Fig.3 Comparison between Landsat-SST and MODIS-SST
3.2 温排水分布的季节变化
从各季节各温升包络线图(图4)可见,低温升区(+2 ℃和+3 ℃)面积在各季节均较大,呈扇形向外海扩散;高温升区(+6 ℃和+7 ℃)面积在各季节均较小,呈团状分布,主要集中于田湾核电站排水口附近。包络线总面积在春季最大(120.7 km2),温排水扩散的范围最大;在秋季最小(16.3 km2),温排水扩散的范围最小(表4)。比较各季节温升区平均面积,春季总面积是秋季的7倍,夏季大于冬季(表5)。
图4 各季节温升包络线Fig.4 Thermal discharge envelop of each season
表4 各季节温升包络线范围Tab.4 Range of seasonal thermal discharge envelop
表5 各季节温升区平均面积Tab.5 Average area of seasonal temperature rising area
3.3 温排水的年际变化
2007年5月1日机组已投入运行,从年际温升包络线图(图5)可见,核电站周围海域已出现极小范围温排水(2.7 km2)。2010年的温排水范围较小(约32.8 km2),温升主要集中于+2~+4 ℃。随着工况以及装机容量的扩大,2014年温排水的范围随之扩大(约95.8 km2),2018年温排水的范围达到峰值(约101.7 km2),温升集中于+2~+4 ℃。根据我国《海水水质标准》中对于温升的规定[20],田湾核电站周边大部分海域的温升符合第三类水质要求。
图5 年温升包络线Fig.5 Interannual thermal discharge envelop
3.4 潮汐对温排水分布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潮况下温升区面积均值的比较可知,各等级温升区面积在涨憩时刻普遍大于落憩时刻。涨憩时刻各等级温升区面积在大潮时期最大,中潮时期次之,小潮时期最小;落憩时刻各等级温升区面积在中潮时期最大,大潮时期次之,小潮时期最小。低温升区(+2 ℃),大潮和小潮时期,涨、落憩时刻温升区面积的相差较大,均大于15 km2;中潮时期差距最小,仅为5 km2。高温升区(+7 ℃),大潮时期,涨、落憩时刻温升区面积差距最大,为3.1 km2;小潮次之,为1.5 km2;中潮时差距最小(表6)。
表6 不同潮况下各温升区面积均值Tab.6 The average area of temperature rising area under various tidal conditions
落憩时刻,温排水集中于排水口附近,呈小扇形分布;涨憩时刻,温排水向岸基两侧扩散,呈带状分布(图6)。上述现象与该地潮流特征有关。连云港近岸的海流为旋转流[21],海州湾的潮波属驻波性质。受海岸廓线与水下地形的影响,落潮时流速较涨潮时大,因此热量的垂直耗散大于涨潮时,表现为落憩时刻的温升区面积小于涨憩时刻。并且,由于大、小潮时期的涨、落潮潮差和潮流流速相差较大,中潮时期差异较小,因此表现为中潮时涨、落憩时刻温升区的面积差异较小,而大、小潮时差异较大。
图6 不同潮况下温排水分布Fig.6 Thermal discharge distribution under different tidal conditions
3.5 风场对季节性温排水的影响
风动力会影响潮流特征以及水体紊动特性,进一步会引起风生流和风生浪,影响温排水的扩散分布[22]。通过比较在不同风作用下各等级温升区平均面积(表7),可以发现:春季与冬季在有利风的作用下,各等级区温升的平均面积普遍大于不利风作用下的平均面积。春季在两种风作用下温升总面积的差值为8.4 km2,冬季的差值为1.6 km2。
综合表5与表7可知有利风对春季温排水的影响仅为5.5%,而对冬季的温排水影响为6.2%,可见风对温排水扩散的影响有限。
表7 不同风场下温升区面积均值Tab.7 The average area of temperature rising area under various wind conditions
4 结论
本文基于2007—2018年Landsat系列遥感卫星数据,反演了田湾核电站周围海域海表温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温排水分布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同时分析了潮汐与风场对温排水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1)季节分布上,春季温升区面积最大,约为秋季温升区面积的7倍;(2)2007—2018年,温排水范围随装机容量扩大而不断增大,2018年达到峰值,为101.7 km2;(3)潮汐会影响温升区的面积,涨憩时刻各温升区面积较落憩时刻大;(4)有利风(西风)有利于温排水的扩散,但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