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壶《松段》的工艺技巧和文化内涵

2020-07-09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壶把青松宜兴

许 韬

翻阅紫砂壶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其实紫砂最原始的创作冲动就是现在仿生器的造型设计。据目前公认的关于紫砂鼻祖供春的记载来看,这位跟随学士吴颐山的书僮在宜兴金沙寺中看到一颗千年银杏树,最为神奇的地方就在于供春把目光聚焦在树瘿之上,从而有了感叹岁月、抚慰沧桑的《供春壶》横空出世。至此,紫砂艺术开始滥觞,经过文人雅士的宣传和吟诵更是广泛地流传开来,成为了一时饮茶之选,特别是紫砂后来的传人也是非常的给力,时朋、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陈曼生、一直到近代的顾景舟等“紫砂七老”,以及现在的紫砂艺术大师们,他们在一脉相承之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紫砂艺术的流程和体系,终于奠定了今日紫砂繁荣之坚实基础,呈现出桃李满天下,佳作层出不穷的景象。在这同时,从紫砂开端就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仿生器也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传承,不断进化,在继承经典的基础之上,融入了更多的现代设计理念和紫砂艺术语言,用更加精致的造型,精湛的技艺,独特的气韵,丰富的内涵来阐释着现代宜兴紫砂艺人对于紫砂艺术的致敬和创新。

我的这件作品《松桩壶》延续传统的紫砂仿生器经典之作,加入了个人的创作习惯和风格。在紫砂以松树为题材的作品之中,从陈鸣远的“松段壶”开始,到汪寅仙的“松桩壶”,还有朱可心、裴石民、何道洪等等大家都有着经典的演绎,他们除了把松桩的形态做到极致之外,更主要的是把其中蕴含的旺盛生命力和精神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是我辈之学习的楷模和临摹的典范。此壶也是遵循着大师们的足迹而来,壶身宛如松桩一般,壶嘴修长有力,昂扬向上,出水爽利,壶把则圈卷自然,端握舒适。壶盖嵌入非常平整,严丝合缝,气密性非常良好,壶钮一段松枝贴伏其上,上面的团团松叶煞是有趣,可谓是“大巧不工,浑然天成。”壶嘴、壶口、壶把三山齐平,整洁有力,壶身的松树纹理惟妙惟肖,把大自然的钟灵毓秀和岁月带来的沧桑之感都完美地呈现出来。我在制作松树表皮纹路的时候,采用了非常特别的自制工具,把紫泥一层一层地重叠上去,然后再一点一滴地进行修正和微调,可谓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尽最大的可能性在形态上面做到极致。如果上手仔细观察把玩此《松桩壶》,可以发现在其粗糙的外表下面蕴藏着非常讲究的细节之美。从形态的捏塑开始,每一个元素仿佛顺其自然却又及其合理,每一条纹理,每一道树皮,每一个树节都是不同的,根据整体的器型表现和疏密分布来合理安排,所有这一切紫砂工艺技巧的费劲心思、匠心独运,最终的效果都是为了表现出此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

《松 段》

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松树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四季常青的树种,也广泛分布于我国的许多区域,对于松树的理解,我们最为熟悉的恐怕是陈毅元帅的那首“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吟诵,把青松不畏严寒、挺拔屹立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而我在《松段》壶这件作品之中,希望能更多地体现出松树的质朴古雅,在我们传统的中国意境之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清雅淡泊的平和心态,松桩之上,既可以休憩,也可以喝茶品茗,仿佛有一种穿越远古时空而来的感觉,与古人对话,与先贤交谈。我的这件作品《松段》就是在传统器型的基础之上,从形态、精功、神韵等方面彰显出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把紫砂丰富的肌理和浑朴的质感充分地表现出来,把大自然的天真野趣和青松的精神内涵融为一体,让我们在欣赏把玩的时候,体味到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和至高境界。

结语: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紫砂仿生器的设计和创作完美地阐释了这一理论,宜兴的紫砂艺人在长期的实践和熏陶之中,特别擅于观察周围的环境和细节,并且通过其轻巧的双手和富有创意的思想用紫砂泥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凸显紫砂艺术魅力的效果。正是在这样的不懈坚持和努力之下,宜兴的紫砂事业才能如火如荼,宜兴紫砂才能享誉神州,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壶把青松宜兴
Experimental Study on Grinding Force of Electrostatic Coated Grinding Wheel
丰收歌
青松、红帽与圣诞老人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浅述作品“一帆风顺”的制作
一粒珠
最后一棵“青松”忠魂永驻沙家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