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宜兴青瓷《亭亭玉立》的艺术魅力

2020-07-09杨瑶芬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釉彩梅瓶瓶口

杨瑶芬

中国陶都,陶醉天下——宜兴,这座江南小城有着7000年的陶瓷历史而闻名于世,尤其是如今紫砂壶已如火如荼,吸引着许许多多的游客和慕名而来探寻紫砂奥秘的爱壶之人。在历史上,以均陶、彩陶、精陶、青瓷和紫砂为代表的宜兴陶瓷“五朵金花”曾经风头正劲,遍布丁蜀的陶瓷窑址就可以证明这段辉煌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宜兴区域就开始了制作和烧制原始青瓷,只不过当时候的技艺还不太成熟,等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发展就比较成熟了,在唐宋瓷器辉煌之前,隋唐五代十国的宜兴青瓷达到了其荣耀的鼎峰,以品种丰富多样、釉色色泽独特、工艺精湛等等优势受到了宫廷和民间的普遍欢迎。

可是到了南宋以后,随着其他品类陶瓷的崛起,宜兴青瓷日渐式微,不复往日之荣光。值得欣慰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之下,宜兴青瓷焕发了往日的风采,现代的宜兴青瓷以其碧玉般的釉色,古朴典雅的造型,流畅优美的线条深得人们的喜爱,并以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近年来,宜兴青瓷随着紫砂艺术的发展而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执着研究青瓷艺术的宜兴匠人也越来越多,呈现出勃勃生机。

我的这件宜兴青瓷《亭亭玉立》就是采用了传统和现代相融合的艺术语言,力求用简约流畅的线条和最具有代表性的色泽来再现青瓷之美,希望大家能够体会到其中悠久的历史传承和富有地域特色的陶瓷魅力。此瓶造型采用了陶瓷造形艺术之中最为传统的梅瓶器制,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底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我的这件作品采用了元代以后多见的款式之一,普通的瓷器一般都是上部收紧,下部宽阔,以显示其稳重。但是这件器型却是“头重脚轻”的形态,得益于瓶口收紧得非常小巧,让此器从视觉上来看非常舒服。整器的颜色采用了典型的宜兴青色釉彩,晶莹剔透,亭亭玉立,颜色从上部到下部呈现出由深到浅的渐变色,瓶口则点缀变幻,暗红色明暗交替,宛如梅花落下,自然绚丽。宜兴青瓷技艺不像紫砂壶那样入门比较容易,而是细节的把控和对于每一道工序的严格要求,才可能呈现出完美的作品。这件作品就是先捏塑好瓶器进行烧制,出窑以后再施以独特的釉彩配置,再进行第二次烧制。我的这件作品《亭亭玉立》就是在继承宜兴青瓷传统工艺的基础之上,把现代更加优化的釉彩配置施于其上,呈现出我们最为喜欢和尊崇的青色光泽,让人观之啧啧称奇,对宜兴青瓷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亭亭玉立》

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人们对于青色有着更加特殊和深厚的感情。“天青色等烟雨”、“青天大老爷”、“客舍青青柳色新”等句子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其中的青色代表着天地、自然、生命、活力,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和精神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艺术作品之中,古人对于青色更是青睐有加,不光是在诗词歌赋之中反复吟诵,而且在绘画之中把青绿山水作为主要的基调来进行创作,可谓是中国画的典型代表。青色就是一种沉稳而又温和,低调而悦目,特别符合国人性格和气质的一种颜色。而梅瓶则是最早产生于唐代,实用功能最早是用来盛酒的容器,后来演变为观赏陈列和插花用器,特别是文人雅士多用来插赏梅花,于是得此雅名“梅瓶”。我的这件作品《亭亭玉立》把梅花高洁傲雪的品格和青色搭配在一起,完美地演绎出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元素,使其融于一瓶之中,让我们充分地领略到宜兴青瓷的艺术魅力。

结语:宜兴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江南文化的影响,产生了辉煌的陶瓷文化。在历史上的宜兴陶器无比惊艳,尽管后来消失了一段时间,但是随着新中国成立以后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随着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重视,宜兴陶瓷在市场和艺人的双重推动之下,在政府和机构的大力支持之下,重新焕发了艺术的活力和顽强的生命力,成为了宜兴紫砂的有力补充和多元化衍生,对于宜兴未来的陶瓷艺术发展起到了更加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釉彩梅瓶瓶口
梅瓶
清朝什么样
釉彩千年之汝窑
神奇的瓶子
吸管钓鱼大赛
钧瓷梅瓶
钧瓷梅瓶
饮酒、插梅,作陪古人浪漫生活
登峰造极——中国古代器物之各种釉彩大瓶
小蜗牛储物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