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基于ESI和InCites的高校学科发展SWOT策略分析*
——以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科为例

2020-07-09刘新庄高彦静刘晶晶

图书馆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北京化工大学苏州大学双一流

张 杰 刘新庄 高彦静 刘晶晶

(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北京 100029)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重大国家战略,旨在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双一流”大学战略规划的提出,使高校更加注重对自身优势学科的挖掘和建设。各高校急需掌握大量学科相关信息,如本校具有哪些优势学科,各优势学科在国内外所处的位置如何,各学科的发展潜力如何,国内外合作情况如何,同类院校的学科发展状况如何。在这一背景下,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将文献计量分析用于学科建设,对学科指标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大量客观数据提供支撑服务,是新时期图书馆发展的研究热点,也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使命。

ESI数据库[1]是基于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简称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SCI)建立的分析型数据库。InCites数据库是基于引文库建立的综合性科研评价工具,通过论文数、被引次数以及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等多指标,从多个角度对国家及地区科研水平,研究人员影响力以及学术期刊水平等进行全面衡量。SWOT分析法[2],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一种分析竞争策略常用的竞争情报分析方法,通过对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与综合评估,使决策者明确内部优势和劣势,洞悉面临的外部机会和挑战,从而充分发挥优势、减轻劣势、利用机会和规避面临的威胁,可应用于高校学科建设和竞争策略的制定[3-4]。

近年来,ESI和InCites已被国内高校广泛应用,作为科研实力、学科竞争力及国际影响力评价依据[5-9],但选取的学科和评价深度各有不同,并且很少提及SWOT分析。

化学学科为北京化工大学的优势学科,已进入ESI排名前1‰。笔者基于ESI和InCites平台提供的各项评价指标,结合E-charts工具,对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科发展进行SWOT策略分析。依据教育部第四轮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选择浙江大学等13所A类高校及苏州大学等3所B类高校(表1)作为对标高校,结合单项和多项指标分析结果,锁定与北京化工大学相对位置较为接近的天津大学和综合实力较为接近的苏州大学为目标高校。通过对比分析对标高校及深入分析目标高校的化学学科发展状况,确定北京化工大学的科研产出力和影响力,以促进其充分发挥优势、减轻劣势、利用机会和规避面临的威胁,尽快缩短与国内一流水平的差距。

1 数据源与研究对象

笔者以ESI数据库最新一期(2018年11月15日)收录的化学学科数据为数据源,数据覆盖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共10年8个月的累积数据,涉及指标有机构排名、论文总量、总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数、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占比以及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占比。同时以InCites平台(最近一期数据发布日期为2018年10月31日)为分析工具,以ESI学科分类体系为标准,针对17所高校的化学学科进行了定量分析。

依据教育部第四轮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摘选了16所对标高校(表1)作为研究对象,对化学学科的发展进行了量化分析,重点剖析北京化工大学的化学学科发展情况。

2 对标高校化学学科单项指标分析

2.1 对标高校化学学科科研产出力分析

论文数量反映了机构的科研产出力,通过分析对标高校近10年(2008—2018年)化学学科的论文总数(图1),发现科研产出力排名前三的机构分别是浙江大学(A)、清华大学(A)和四川大学(A-);而被评估为A+的华东理工大学和天津大学,论文总数排名未进入前三。北京化工大学(A)位列第7位,被WOS收录论文7041篇,科研产出力与世界一流学科相比有很大差距。

图1 2008—2018年对标高校化学学科科研产出力对比

2.2 对标高校化学学科科研影响力分析

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CNCI)是通过实际被引次数除以同文献类型、同出版年、同学科领域文献的期望被引次数获得的,该指标可以忽略文献发表的时间、学科范畴以及文献的种类等限制。若CNCI>1,说明其引文影响力已经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若CNCI<1,说明其引文影响力不及全球平均水平。由图2可知,清华大学(A)、苏州大学(B+)、华南理工大学(A-)和大连理工大学(A)化学学科引文影响力(下同)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北京化工大学(A)CNCI为1.05。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位居11位。

将高校CNCI排名与ESI各项指标排名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CNCI与高被引论文数排名和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排名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8和0.826,而与化学学科论文数排名相关系数仅为0.598,属于低度相关。可以看出高被引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化学学科的引文影响力。由此,进一步对高被引论文进行分析。

图2 2008—2018年对标高校化学学科引文影响力分析

2.3 对标高校化学学科高被引论文分析

ESI中高被引论文定义为最近10年来被引频次排在本学科前1%的论文[10]。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能够客观反映论文的影响力及其在学术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论文评价、期刊评价、作者评价、学科评价和科研绩效评价等各个领域的诸多方面[11]。本研究中对标高校的高被引论文情况见表1。仅清华大学和苏州大学化学学科高被引论文数占比(下同)高于2.0%,北京化工大学占比仅为0.97%。此外,浙江大学、清华大学、苏州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占比(下同)均高于20%,北京化工大学仅为12%。通过高被引论文整体情况分析,北京化工大学要缩短其化学学科与国内一流水平院校的差距,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圈,需引导科研人员,关注学科热点,注重论文质量,发表高水平论文。

表1 对标高校化学学科高被引论文对比(数据为化学学科,ESI数据库最新发布时间为2018年11月15日)

3 对标高校化学学科的多项指标分析

选取论文总数、总被引频次、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以及高被引论文数4项指标,利用E-charts软件进行对标高校多指标分析。结果如图3(A)和(B)所示,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位于第一象限,属于化学领域综合水平较高的院校;苏州大学就引文影响力而言与前述5所高校属于同一象限,但科研产出量相对较弱。北京化工大学和天津大学总体位置分布较为接近,处于对标高校的中间水平,其他院校位于第四象限,处于化学领域科研水平较弱的地位。结合单项和多项指标分析结果,锁定与北京化工大学相对位置较为接近的天津大学和综合实力较为接近的苏州大学为目标学校深入分析。

图3 对标高校化学学科的比对

4 目标高校化学学科的解析

4.1 目标高校化学学科多角度比对分析

笔者首先使用E-charts对3所高校(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和苏州大学)化学学科的论文总数、被引频次、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高被引论文和国际合作论文数(含有一位或多位国际共同作者的论文数)进行分析。如图4所示,苏州大学和天津大学的被引频次、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高被引论文数和国际合作论文都处于雷达图的外围,北京化工大学只有论文数量介于二者之间,说明目标高校化学学科的科研影响力都强于北京化工大学,并且国际合作能力也非常突出。计算CNCI值排名与国际合作论文数排名以及高被引论文数排名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84和0.828,为高度相关。进一步说明目标高校取得较高的科研影响力,与他们在高被引论文和国际合作方面的突出表现有一定关系。

图4 目标高校化学学科指标雷达图分布

4.2 目标高校化学学科人员分析

图5展示了3所高校论文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人员科研实力分布情况。位于坐标第一象限的学者在其所在单位的化学学科领域,科研产出力和影响力均处于较高水平。

图5 三所高校化学学科人员分析

北京化工大学共有两位科研人员位于第一象限,为段雪和曹达鹏。另有一位David论文产出非常高,学科规范化影响力接近第一象限。从图中可见,北京化工大学的科研人员论文产出高,今后的目标是提高其引文影响力。天津大学研究人员有一人分布于第一象限,为巩金龙,值得注意的是,其署名的高被引论文数为数量非常高(19篇),占天津大学化学学科高被引论文总数(114篇)的16.67%。苏州大学有两人位于第一象限,但论文数和引文影响力都不十分突出,而分布于第二象限的刘庄特征突出,表现为科研产出力较低,但是其引文影响力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进一步对上述3所高校高被引论文数处于首位人员的近10年的高被引论文产出情况及国际合作论文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表2),可以看出,刘庄从2011至2018年,每年高被引论文发文量都遥遥领先,巩金龙近5年内高被引论文发文量较高。此外,这两位学者都入选了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单。并且,这两位学者的国际论文百分比均高于北京化工大学人员。说明他们的研究水平以及国际合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表2 2009—2018年三位高被引论文产出人员高被引论文产出情况

4.3 目标高校科研人员国际合作情况分析

国际合作论文反映了科研机构与国际同类机构沟通联系的密切程度,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该高校吸引国际科研机构开展合作项目的能力及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12]。图6展示了3所高校国际合作论文数排名前10的科研人员情况。位于坐标图第一象限的学者在其所在单位的化学学科领域,国际合作论文的引文影响力高于其他象限的学者。

图6 三所高校化学学科人员国际合作论文分析

图6表明北京化工大学有3位科研人员处于第一象限,引文影响力从高至低分别为于中振(4.39)、曹达鹏(2.90)和宋怀河(2.71),但其最高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仍与具有相同国际合作论文数量的苏州大学刘庄(8.03)相差很大。由此可见,苏州大学化学学科的科技引文影响力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与他们的高影响力国际合作论文密不可分(表2)。

分析天津大学国际合作论文情况,位于第一象限虽然只有两位人员,但都很有代表性。其中的叶金花,其国际合作论文67篇,国际合作论文占比98.53%,远高于其他学者,这可能与其学习工作背景有关。同样位于第一象限的巩金龙,尽管其国际合作论文19篇,国际合作论文占比17.12%,远少于67篇,但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3.63,与叶金花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4.29接近,说明其具有相对较强的国际影响力(表2)。由此可见,国际合作也是天津大学化学学科引文影响力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重要因素。

4.4 目标高校化学学科国际合作机构分析

合作研究是促进高校之间学术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各高校的优势资源,积极开展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研究,已经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3]。表3展示了3所高校国际合作论文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国际合作机构。结果显示,苏州大学和天津大学通过国际合作产出的论文数以及高被引论文数,都明显高于北京化工大学。3所高校国际合作论文影响力(CNCI)较高的是苏州大学,最高达到了16.58,合作机构为Technion 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以色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最高8.21,合作机构为Kent State University(肯特州立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最高为6.11,合作机构为美国伦斯勒理工大学。

表3 目标高校化学学科国际合作单位(InCites数据库,最新发布时间为2018年10月31日)

5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科的SWOT策略分析

SWOT是英语单词“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和Threat”的缩写,分别表示组织发展中所具备的优势、存在的劣势(内部条件)、可能会遇到的机会和威胁(外部环境)。正确的策略应该是建立在自身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解除威胁,克服劣势,最终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2]。但SWOT具有不能做出定量分析和内外、利害隐含假定的局限性[4]。笔者结合前面的ESI和Incites的定量分析,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对高校化学学科建设发展有重要、直接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整理,对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学科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时注意各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将优势、劣势和机会、威胁,以及分析得出的竞争策略相互匹配,构建出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科的SWOT策略分析矩阵,如表4。

表4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科SWOT策略分析矩阵

6 结语

基于ESI和Incites的高校化学学科分析,可知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学术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对标高校及深入分析目标高校的化学学科发展状况可知,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科的科研影响力尚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高被引论文的产出及影响力处于中等水平;国际合作水平较弱,与国内一流水平的建设目标还有差距。基于此利用SWOT竞争策略分析构建了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科发展策略矩阵。

在加强化学学科建设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科研评价体系的优化,评估科研人员对ESI学科的论文贡献度,将考核和绩效评价的重点放在论文等科研成果的学术影响力而非数量上[13]。拓展人才培养途径,在内部培养方面加强学术团队成员内部的交流,鼓励思维碰撞,激发科研新思路;通过国际学术交流的方式以及定期派遣学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接触国际前沿的科研思潮,开拓视野,及时更新观念,开启科研新思路,找到全新的突破点,提升科研队伍水平和研究成果质量[14]。开展高效的合作交流机制,充分利用各机构的优势资源,推动自身发展。快速提升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科建设水平,争取早日进入国际一流学科行列。

猜你喜欢

北京化工大学苏州大学双一流
苏州大学藏《吴中叶氏族谱》考述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采编系统正式启用公告
专利信息分析助力高校科技创新
亏格4 周期纤维的陈数结果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采编系统正式启用公告
Shifting of the Agent of Disciplinary Power in J. M.Coetzee’s Foe
欢迎关注我刊微信公众平台
苏州大学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