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现代诗)
2020-07-09
一、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19泰州高三一模卷)
以传统空间重塑乡村文化自信
洪 艳
①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传统村落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那些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并引以为豪的古村老宅,常常被视为贫穷落后的象征,很多农村居民对传统地域文化失去自信。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就需要以传统空间重构村落,以重塑乡村文化自信。
②传统村落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已物化成传统空间及其传统建筑元素, 是人与人、人与地域环境之间长期良性互动的结果。前者如费孝通提出的乡土社会或熟人社会,还有众多学者提出的宗族礼制、宗教信仰、风水观念、防御意识、传统美学和诗画境界等;后者如地理环境、结构演变、形态特征、布局方式等。
③传统村落空间受自然环境、村落选址、山水格局、路网骨架、经济状况、历史文化等长期影响而形成,反映着时代和地域的多维特性,即除了在文化性、乡土性之外,还具有对空间嬗变起着关键作用的经济性、表征性等动态特性。
④随着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不少传统村落正逐渐走向衰落,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政府设立了专项保护资金,社会工商资本也有进驻,但目前能做的多为物质空间外观上的保护,未能对传统空间及其元素的文化精髓进行深入挖掘和活态传承。
⑤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富起来的村民相继搬离老宅,或沿公路建房,或成片建设兵营式新农村。这些建筑,体块方整或瘦高,与传统建筑朝水平方向舒展的风格相去甚远; 形式、色彩则往往过于单一, 缺乏整体感和协调性,更无地域建筑的风格和意境。受乡村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的影响, 加上宅基地面积的限制,村民在建筑物外部随意搭建的现象也一定程度地存在。而且,建筑之间过于封闭和独立,缺少相互关联性;公共空间边界不定,缺少围合感和场所精神, 无法形成内聚的交往空间;围墙过于严实、界面过于单调,阻断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也阻碍了建筑与田园之间的渗透。
⑥这些快速形成的时代产物,不符合传统文化的审美取向和精神需求,缺少传统空间的内涵和凝聚力,被一些学者称为“没有灵魂的空壳”。
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需要重视乡村空间建设,需要在传统村落和现当代村庄中进行传统空间的新策略重构。
⑧要根据传统村落三个层次空间的不同特性,修复残破空间、利用废弃空间、整合存量空间,并分别进行空间属性(结构、形态、尺度等)和空间要素(道路、边界、节点、标志、区域等)的保护、恢复和整治。同时,还要注重挖掘并保护民风民俗、地方技艺、传统美食、元素符号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传统村落的各种空间中进行物化展示和活态传承,使传统空间恢复场所精神,吸引城市人的互动体验,同时激发原住民的自豪感。当然,因地制宜地在不同的传统空间进行高匹配度的业态培育和引导,这一点也很重要,这样可以使已近颓败的传统空间重获新生,成为激活传统村落的气穴。
(选自中国新闻网2018.12.25,有删改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需要以传统空间重构村落,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传统村落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了。
B. 以传统空间重构村落,便能使一些古村老宅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以重塑乡村文化自信。
C. 传统村落的空间及其建筑元素是历史文化信息的物化形式,其中就包含了宗族礼制、宗教信仰、风水观念、防御意识以及传统美学和诗画境界等传统文化。
D. 从文本中可以看出,乡村传统空间新策略重构包括了梳理传统空间、弘扬地域文化以及因地制宜地进行高匹配度的业态培育和引导等。
2. 下面是某部门在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方面的部分观念或举措,其中与本文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自2012年以来,通过艰苦的努力,全国范围共普查登记了约2万个传统村落, 目前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村落共有4153个。
B. 保障非遗、 民俗活动等的传统活动线路和场所,对传承人有专门的保护措施;挖掘整理好各类生产生活方式和用品, 如马鞍、石槽、农具、传统家具等。
C. 为顺应乡村振兴战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古村落的村民对部分老宅进行翻新或移除,使旧貌变新颜。
D.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 村民能力培养等方式,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守业,来复活“空心村”。
3. 专家把20世纪80年代以来, 部分村民在老宅之外建的房屋称作“没有灵魂的空壳”,其中的“灵魂”指什么? 具体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7题。(2020山东高考模拟卷)
刈禾女之歌
辛 笛
大城外是山
山外是我的家
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
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
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
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
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
在雨里生长
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
我想告诉给姊妹们
我是原野上的主人
风吹过镰刀下
也吹过我的头巾
在麦浪里
我看不见自己
蓝的天空有白云
是一队队飞腾的马
你听 风与云
在我的镰刀之下
奔骤而来
一九三七年四月卅日
在苏格兰高原
4.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既点出抒情主人公的出身背景,也含有城市与乡野的对比。
B. “我想告诉给姊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写刈禾女收获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她对拥有原野感到欣喜。
C. “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写刈禾女劳作时的欢快,也写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D. “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视野观看原野,着意写刈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
5.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 “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C. “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
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刈禾女愉悦的心情。
D.“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
6.“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诗歌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微写作
8. 请以“也说佛系”为题写一段250字左右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