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20-07-09王明杰
□王明杰 邹 鹏 侯 飞
[内容提要]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以长江经济带125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统计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揭示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总体呈“一核多点”的分布格局。②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型特征显著,分形结构复杂。③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集聚程度相对较弱,热点区呈现两核集聚分布格局,冷点区未形成明显的集聚区。④客运交通运输总量、游客接待总人数、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是影响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作用大小在空间上具有差异性。据此,提出促进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引言
2018年9月,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努力将乡村旅游打造成乡村振兴的助推剂。2019年6月,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国务院提出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乡村旅游重点村,重点打造休闲观光型旅游村庄、乡村民宿型旅游村庄、森林人家型旅游村庄和康养基地型旅游村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乡村聚落(村庄)在规模、数量、密度和空间布局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1]。乡村旅游作为乡村内在属性与外在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业发展路径,逐渐成为改变乡村聚落的关键因素。乡村聚落的区域空间布局主要受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要素的制约,但随着经济发展、交通区位改善,社会经济因素逐渐成为影响村落空间变化的关键因素。科学认知区域村落的空间布局特征,准确解释村落的空间布局影响因素成为推进区域村庄发展的基础性工程。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国土空间发展的重大战略区域,分析其乡村旅游
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推动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学术探讨集中在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发展路径、影响机制和评价等方面。空间分布主要关注乡村旅游的空间规划、社会空间分异、景观空间网格、空间类型区划、空间结构优化等角度[2-6]。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从村民和产业两个维度展开:提高村民的旅游参与度创建旅游精准扶贫模式[7-8]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乡村旅游的资源开发利用、旅游成长性、低碳化转型、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创新[9-13]等是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乡村旅游的影响机制主要关注乡村旅游对地方性、乡村文化、土地利用效率、农户适应性[14-17]等方面的影响。乡村旅游评价是对旅游资源的全方位“诊断”,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乡村旅游的生态脆弱性评价、资源利用评价、产业特征评价、旅游效应评价[18-22]等。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研究紧跟时代需求,研究视角多元、评价方法科学。但从现有文献看,基于宏观尺度的旅游村落空间布局研究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区域乡村发展的基础需求。单一指标的影响因素研究已不能完全适应乡村旅游复杂性的现状。据此,本文以长江经济带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方法,揭示长江经济带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探讨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期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启示,为案例地区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二、研究区域、数据及方法
(一)研究区域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重要战略区域,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黄河流域共同构成了国家空间发展战略的支柱。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浙江、四川等11个省市,国土面积为205.23 km2,占我国土总面积的21.4%,如图1所示。2019年人口与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共125个,占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的39.6%,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决胜时期,解析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格局,探讨其影响因素,能够为长江经济带乡村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信息。
图1 长江经济带区位图
(二)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网站(https://www.mct.gov.cn),影响因素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对于个别缺失的数据,利用前后两年或相邻地区数据通过插值计算得到。空间分析的长江经济带行政区划图从自然资源部的标准地图服务系统网站(http://bzdt.ch.mnr.gov.cn/)下载绘制而成。
(三)研究方法
1.核密度估计
核密度估计是估算地理事件在地理区位上发生概率高低的方法,通过输入要素数据集来计算区域数据集聚情况,就点集要素而言,点要素发生某种概率事件的几率越高,点在空间上就越密集;相反,发生事件的概率越低,空间上的密集程度就越疏。如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密度越大,核密度就越高,反之亦然。计算公式为:
(1)
2.网格维数测算
在二维平面空间描述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对研究区域网格划分,计算网格数内村庄数量,发现村庄点要素的空间复杂性。进行网格分割过程中,网格数N(r)随着网格尺寸X变化,若村庄分布无标度,则有:
N(r)∝r-T
(2)
(3)
式中:D0为容量维,T=D0。假设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总数为N,网格统计中i行j列的村庄数量为Nij,则概率可定义为:
Pij=Nij/N
(4)
信息量为:
(5)
式中,K=1/X为区域各边的分段数目,如果村庄点集是分形的,则有:
I(r)=I0-D1r
(6)
式中,I0为常数,D1为信息维。一般来讲,网格维数D值在0-2之间变化,反映区域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均衡性,当D=0时,表示所有村庄都集中于一点,这种情况与现实不符,不会出现;当0 3.空间自相关 采用Getis-OrdGi*测度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集聚的热点和冷点地区空间分布。计算公式为: (8) 4.多元线性回归 在现实社会中,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状况往往是多个因素影响的结果,因此,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多个因素与因变量之间的作用关系。计算公式为: CZQ=α0+α1Xi+α2X2+…+αnXn (9) 式中,CZQ表示乡村旅游重点村数量,α0为常数项;X1、X2、…、Xn为影响村庄数量的变量;α1、α2、…、αn为变量回归系数。 5.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整体上对参数进行估计,计算得出乡村旅游数量的数值影响关系。乡村旅游数据不仅是数值数据,在地理分析中,也具有空间数据特征。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在多元线性回归基础上,增加地理空间干扰因素,反映旅游村庄空间集聚的局部影响差异。计算公式如下: (10) 式中,yi是旅游村庄数量;β0(ui,vi)为回归方程的截距;m为自变量数;βm(ui,vi)是连续函数βm(u,v)在样本的空间值;xim为影响因素(自变量);(ui,vi)为样本的空间坐标;εi为误差项。 采用核密度估计,对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进行核密度分析。从图2可见,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的差异性,总体呈“一核多点”的分布格局。核心区域集中分布在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此区域位于全国最大的旅游客源地,乡村旅游发达,是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集中分布区域。多点分别为浙江、江西、安徽三省交界区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重庆南部和贵州北部。浙江、江西、安徽三省交界区域,此区域分布着以宏村为代表的众多古村落,乡村文化旅游发达;洞庭湖区域农业较为发达,农业生产生活类旅游发达;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农业历史悠久、农耕文化灿烂,是农业文化旅游的代表区域;重庆南部和贵州北部自然风光秀美、少数民族聚集,是自然风光与少数名族村寨旅游的热点地区。从表1可见,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平均密度为0.61/万km2,其中,每万平方千米乡村旅游重点村大于1个的为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重庆市,其中上海市高达9.53/万km2。湖北省、湖南省、云南省、四川省的值低于平均值,其中四川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密度仅为0.25万km2。 表1 长江经济带11省市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密度 图2 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核密度 运用分形网格维数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复杂性。通过计算得出网格维数N(r)和信息量I(r),见表2,作[N(r), K]和[I(r), K]的双对数坐标散点图,进行拟合回归推算,得到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容量维和信息维。从图3可见,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形测定系数为0.994,村庄分布具有显著分形结构特征。容量维、信息维别为1.463、0.656,信息维小于容量维且均小于2,相差较大,说明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形结构比较复杂。 表2 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网格维数测算 图3 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网格维数对数散点图 为探索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更小尺度、更为具体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空间自相关进行空间状态分析。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Moran’s I估算值为0.078,通过P检验和Z值检验,说明乡村旅游重点村在空间上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但空间相关性相对较弱。运用ArcGIS10.2分析得出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冷热点空间分布状况。如图4所示,乡村旅游重点村在空间上呈现“热点区”两核集聚分布格局,长江经济带东部热点区以绍兴市、金华市在为核心,西部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核心,三市均为99%置信度的热点区域。上海市、南通市、台州市、嘉兴市、宁波市、舟山市、杭州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庆市和铜仁市为95%置信度的热点区域,苏州市、无锡市、湖州市、宣城市和张家界市为90%置信度的热点区域,徐州市、淮北市、蚌埠市、黄冈市和随州市为90%置信度的冷点区域。此外,成都、南昌等多数城市空间相关性为0,说明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 图4 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冷热点分布 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和乡村旅游的产业特质,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揭示不同影响因素对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运用地理空间加权模型(GWR)探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乡村旅游业是以乡村为空间载体,以农业、农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等各类旅游资源为平台的旅游发展类型,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据此,本文以长江经济带市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单元,选取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游客接待总人数、客运交通运输总量等4个指标作为影响因素,探求其对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影响。 以长江经济带125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因变量,以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为自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表3可见,各变量的容忍度均大于0.1,VIF小于5,说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共线性关系。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R为0.682,调整的R2为0.449,df为12,表明模型整体拟合状况良好,所选自变量能够较好地对因变量进行解释。F值为274.39,显著水平sig.为0.000,表明回归模型结果显著。回归系数上看,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客运交通运输总量、游客接待总人数、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且回归系数均为正值,说明4个影响指标数据的提升均对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增长具有推动作用。从回归系数可知,客运交通运输总量和游客接待总人数边际倾向值为0.392、0.348,是对乡村旅游重点村影响较大的因素,因此,完善交通设施,增加游客总量是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发展的首要选择。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边际倾向值为0.189、0.130,是影响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基础性因素,因此,发展经济、提高人均收入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之策。 表3 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整体上验证了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素对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增长有显著的作用关系,但未能体现不同自变量在空间上的局部效应。此为,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素对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影响的空间异质性。模型拟合Local R2为0.53,拟合效果良好。从图5可见,不同影响因素对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影响有显著的空间差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对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数量影响最大,最大回归系数为0.998,空间影响显著区分布在安徽省和湖北省北部。旅游业属于服务业中的朝阳产业,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乡村旅游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本区域需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壮大乡村旅游的发展基础。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对云南省、四川省和贵州省西部等区域影响小,本区域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相对发达,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增加对此区域影响甚微。客运交通运输总量的敏感区分布在四川省、重庆市和贵州省北部,本区域交通条件相对较差,改善区域交通可达性,提升客流总量能有效为乡村旅游带来更多客流量,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客运总量原本就较大,本区域对客运交通运输总量的敏感性较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敏感区集中分布在湖北省、安徽省、江苏省和上海市,此区域经济相对发达,人们旅游意愿强,发展经济,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能有效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云南省、四川和贵州省西部区域因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且主要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乡村旅游的影响较低。游客接待总人数高值区域分布在长三角地区,本区域增加游客人数与乡村旅游重点村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积极拓展游客人数将有力推动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发展。重庆市、四川省北部、湖北省西部对游客接待总人数敏感性较差,本区域受地形、交通等因素影响,游客总人数教少,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强化乡村旅游吸引力是促进本区域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关键所在。 图5 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影响因素GWR回归系数空间分布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25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统计分析、空间分析揭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1.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总体呈“一核多点”的分布格局。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是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核心集聚区,浙江、江西、安徽三省交界区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重庆南部和贵州北部是次级空间集聚区。 2.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型特征显著,分形结构比较复杂。说明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在空间分布上不具有规律性,根据村庄所在区域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径是当务之急。 3.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集聚程度相对较弱,热点区呈现两核集聚分布格局,冷点区未形成明显的集聚区。东部热点区以绍兴市、金华市在为核心,西部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核心区。 4.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游客接待总人数、客运交通运输总量是影响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作用大小依次为:客运交通运输总量>游客接待总人数>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不同的影响因素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同的影响作用。 乡村旅游重点村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范例。加快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对探索城乡协调发展路径、促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1.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增长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不断提升经济实力,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乡村地区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应加强交通、餐饮、通讯、商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接待能力,促进旅游发展。 2.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增加人均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关键影响因素,应以旅游业为龙头,加快上下游产业发展,完善旅游业产业链,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均收入。 3.分类引导乡村旅游,精准设计发展之路。要根据乡村旅游重点村的不同类型分类引导,少数民族文化与自然风光兼具的西部乡村旅游重点村应加强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保护,发展地域特色乡村游。中东部乡村应结合游客需求重点发展乡村民宿、休闲康养等项目,吸引城市游客。三、乡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
(一)空间分布密度
(二)空间分布复杂性
(三)空间自相关
四、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