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无闻先生的治学
2020-07-09口述人何丽中国联通成都分公司
口述人:何丽(中国联通成都分公司)
先生治学四十余年,成果丰硕。关于这一方面可以参看我在四川社科院、四川文史馆主办的《国学》辑刊上刊发的论文,论文题目为《徐无闻先生学述》。
徐先生在川大求学期间就走上了学术研究之路,1954年就撰成了《评胡蛮著〈中国美术史〉》。先生于文字学尤为用功,用蝇头小楷先后批注《说文》七遍,摹写甲骨、小篆二十多万字。1976年参与《汉语大字典》编写,随后致力于《汉语大字典》字形的确定,并产生了一系列的应用型成果:《汉语古文字字形表》《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甲金篆隶大字典》《殷墟甲骨书法选》等一系列古文字方面的大型工具书。
先生在古籍校勘考释方面成绩卓著,校勘整理《白石道人歌曲》《寰宇贞石图》《廛间之艺》《沈尹默先生入蜀词墨迹》等,见解客观而多有创见;《小篆为战国文字说》资料翔实,纠正了“小篆为秦国统一文字说”的定论,为中国文字发展史做出了创新性的贡献。
作为文字学家和书法篆刻学家,先生运用文字学、训诂学、字形学、书法篆刻学,进行文字考据、碑刻拓片辨伪、书画鉴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有《高适诗文系年稿》《唐诗辑佚十三首》《〈成都西楼苏帖〉初笺》《黄庭坚卒年可以无疑》《〈颜真卿书竹山连句〉辨伪》《秦峄山刻石、泰山刻石考辨》《褚遂良书法试论》等。
先生享年62岁,去世的时候正是通会之际,令人十分惋惜。回顾先生的学术历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后学借鉴。
第一,少年力学暮齿勤修的学习态度。先生有两方印,叫作“青灯有味似儿时”和“老学生”,还有两句诗“童年摹印更学书,油灯欲尽四更初”,很形象地回忆了一生苦学的情景。惜时好学,或许是他取得成就的客观原因之一。
第二,善于从各类文献中获取新知的开放心态。就像先生的甲骨文集联“唐宋高文可传旧学,商周古史更获新知”。不划界限,不自设牢笼,海纳百川,或许是他广种博取的方法论。
第三,无证不信、审慎有加的治学精神。先生对每一个学术结论都讲求证据充分、十分审慎。
第四,诚敬明道的问学精神。先生曾作诗:“我之重此印,直是敬其人。寄予后来人,人生贵信诚。”先生的成就与他对学问的敬畏是分不开的。
第五,“欣然忘食”的乐学精神。这一方印是先生善于在研读中获得为学的乐趣的写照。
徐无闻 挹羲献之前规(附边款)
第六,自我鞭策、淡泊名利的实干精神。先生直到晚年还常常说“我的字还会进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待扬鞭自奋蹄,学习一生,奋斗一生。
【本文依据采访录音与相关文献整理,经口述人审阅】采访人: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研究生崔永升、王绪文、豆新德、张夏云、付文竹、郭贵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