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兼施得古意 行楷并善出新姿
——孙光松书法之我见
2020-07-09张春
张 春
2000年左右踏入硬坛的人,对孙光松老师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孙先生在第七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中以一手刚健挺拔的欧体楷书技压群雄,夺得特等奖。要知道,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两年举行一届,特等奖仅有5人,能获得此奖项书家可谓凤毛麟角,记得那幅作品的内容是千字文。自订阅《中国钢笔书法》杂志后,一直关注孙老师,当时还曾用钢笔临过老师的字,当时孙老师的字一如其斋号“翠竹轩”,瘦硬不群,清新刚健,当时由于喜欢欧体,特别关注孙老师、卢中南、田英章、姚玉良、荆霄鹏,我曾和朋友戏云:田英章和荆霄鹏老师把欧体细腻化,偏重阴柔之美,卢中南老师的欧体如40岁的男子,沉稳刚健,富阳刚之美,孙光松老师的字若20—30岁的男子,刚健而潇洒,姚玉良老师的字沉稳有余,一丝不苟。朋友笑而不言。
毛笔书 节选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大概2004年左右吧,感觉孙先生淡出硬坛,后来在一期《书法报·硬笔书法》上看到孙先生的介绍,作者是谁记不清了,但那篇文章的标题却深入脑海——纵横欧楷,驰骋魏晋。有硬笔书作亦有毛笔小楷,由此观之,孙先生是软硬兼施,双管齐下并皆有不俗表现者。当时对孙老师的感觉只能用两个字来说——佩服,因为大家都知道,书坛中的很多人自己的字获得了赞誉或得了奖,便不再改变风格,不断重复自我,书写自我,究其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怕变法失败,一种是满足于已有的高度。就此而言,书坛上曾经的赵冷月老先生,如今的周慧珺老师的变法就显得弥足珍贵,得名已久的他们完全可以靠不断重复自我在书坛上继续走下去,但他们选择了变法,不管他们的变法是成功或失败,但这份勇气与进取精神足以令人感佩。孙光松老师完全可以靠自己的欧楷继续走下去,但孙老师没有这样做,他下涉明清的黄道周,又上溯魏晋,钟繇、王羲之的小楷令他流连忘返。我这个人总有一个固执的学书观点,学习书法一定要反本溯源,舍近求远,到源头找水喝,孙老师无疑深谙此理。有的学书者,没有唐楷功底,直涉魏晋小楷,始终不得其法,孙老师是智者,在有了深厚的欧楷功底的同时,他深入魏晋,我们看孙老师的魏晋小楷写得天然,古意,不温不火,实是得魏晋神髓,这一点无论是从参展还是孙老师的作品卖的很火都可以看出来,专家认可,群众认可,这才是好东西。湖北,高手甚多,我所仰慕的老师们:金伯兴、张秀、黄文泉、覃修毅,都云集在那里,近两年湖北入展的人数不是很多,但孙老师却屡入各项大展,其实力由此可见一斑,即便以市场认可来看,孙老师的手卷,册页,小楷卖的甚火,这也是大众对孙老师实力的认可。
说完孙老师的楷书,再说说行书。“孙光松先生的行书早期取法米芾甚多,用笔爽利,不拖泥带水,看孙老师的作品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畅快’,令人有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快意’使欣赏者获得美的感受,行气甚佳,一气贯注,作者的功力体现于纸上,不管是长卷还是册页,从头至尾,毫厘不爽,真气弥漫,无丝毫懈怠,以骨力胜出,以气胜出,非功深力厚者断不能为。但相比其楷书,我个人觉得还是少了些什么,具体就是感觉行书节奏变化单一了些,个别笔画感觉瘠薄,我觉得行书的线条质感,可以这样来评说“细而不弱,丰而不滞,尖而不瘠”,孙先生还可以写得再有韵味一些,以他的功力,往王羲之的作品中吸收一些东西,必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上这段话是2011年看了孙先生当时作品后我个人的一点感受。时隔六年,孙先生和我通过微信成为好友,并出示其近期力作并和我谈了些学习书法的感受,看到这些作品,首先是震撼,“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孙老师用自己的勤奋给这句话做了最好的注解,细品其作品,有临有创,一扫从前的线质瘠薄,变得绵厚,有韧劲,墨色浓淡枯润皆出于自然,节奏变化丰富。似游弋于二王,孙过庭之间,着力于《十七帖》与《书谱》之上,由米芾而转入二王。当今书坛,着力于帖学之人甚众,若问孙先生之行草书与其他学二王一路的帖学者有何不同,我觉得,首先,清刚峭拔之气。世人学二王,多媚骨,因熟而软。孙先生的行草,一观之下,清刚峭拔之气,就调动了观者的审美欲望,让人觉得作品的格调不低,气息不俗,有了继续品味作品的动力。其次,线条洁净,没有拖泥带水之弊。由此可看出孙先生用工之勤,技法之娴熟,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线条干净很难做到,再好的书法作品,也得有线条的支撑,锤炼线条是每一个书家毕生的功课。第三,章法的和谐自然。看孙先生作品,你会发现,作品中没有一些书家裹搅不清,牵强附会,生拉硬拽的牵丝。孙先生作品中字与字之间没有刻意的牵丝,然而气息贯通,血脉相连,可见孙先生于行草书所下功夫之深。
与先生闲聊,才得知先生与我一般,同为中学教师,教师工作,繁琐而辛苦,孙先生于闲暇之余,不辍于书案,着力于砚池,双管齐下,楷行并善,况即将步入耳顺之年,仍笔耕不辍,着实令人感佩。先生前些日子嘱我给他的作品提些意见与建议,我“素无才学,性不聪敏,忽见来书,惭悚交并,所作论序,鄙拙尤繁”。孙先生哂之!
第三届中国书法艺术兰亭奖艺术奖入展作品
钢笔临《兰亭序》
钢笔书《兰亭序》
第七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特等奖作品
楷书《千字文节选》,从欧阳洵、黄自元处取法,整齐、端庄、秀挺。用笔直挺有力,能在提按中努力体现欧、黄楷书笔画韵味,注意细微之处的变化。其作品突出之特点是他对楷书结构的把握很准确,字心紧凑,四周伸展,非常严谨。在参赛的楷书作品中属于佼佼者。能做到这点确实不易,说明作者在领悟楷书结体要领上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但需要指出的是,一味追求严谨容易走向拘紧,如果作者能在魏晋小楷和晋唐写经上下些功夫,字形就容易向灵动方面转变,会更耐看一些。美中不足是:“在”字最后一横过长;“箴”字竹字头显大;贝字底的右点处理也欠妥帖。 (点评:卢中南)
硬笔临 《孝女曹娥碑》
毛笔书 《心经》
(局部)
钢笔书 《岳阳楼记》
毛笔书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毛笔书 节选《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毛笔书 节选《黄庭坚论书》
毛笔书 郑板桥诗
毛笔临 米芾《德忱帖》
孙光松入展情况:
首届全国手卷书法作品展
第二届全国手卷书法作品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百人书法精品展
第六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
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入选)
第三届全国扇面书法展(入选)
全国妈祖文化杯书法作品展
首届云峰奖全国书法作品展
廉江红橙杯全国书法作品展
魏晋风度奖新锐书法作品展
第二届平复帖杯全国书法作品展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全国书法作品展
首届长江杯全国书法作品展
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作品展
首届刘禹锡杯全国书法作品展
孔子艺术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德信杯全国书法作品展
邓石如杯全国书法作品展(入围)
新世纪全球华人书法作品展
第二届杏花村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
三晋杯全国首届公务员杯书法大赛
冼夫人杯全国书法大赛(入选)
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全国书法作品展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书法作品展
中华情全国美术书法作品征集巡展
首届沈商文化杯全国书画作品展
第四届四堂杯全国书法大赛
首届杏花村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