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ALL 模式下大学英语无边界交互课堂的实证研究①

2020-07-09杨奇梦温颜

现代英语 2020年19期
关键词:边界问卷实验组

杨奇梦 温颜

一、 引言

2007 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 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同时《课程要求》中强调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涉及各个领域的学科知识,能够达到教师无边界教学,学生无边界学习。 因此,借助于计算机辅助大学英语语言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二、 研究背景

(一)无边界教育理论

无边界教育理念是指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在时间、空间、资源、人际等各教育要素中固有的边界,实现学科间的交互与文化的融合。 20 世纪90 年代,澳大利亚学者Cunningham 首次提出无边界教学,该理念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 其中包括虚拟教学环境在线学习项目和以远程教学、网络教育为辅的新兴型教学模式。 因此,发展更为广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助于推动无边界高等教育的进程,为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证。 荀渊(2019)通过文献收集法对无边界教学进行文献梳理并指出信息技术能够使当前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进行融合,无边界教学主要取决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现状,实现教育无边界化。

无边界学习是指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获取所需的学习活动,它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场所、学习资源无边界。 打破传统教学在层次、时间和地点上的界限,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等形式进行无边界学习,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增强大学英语课堂交互性,为学习者构建个性化知识教育体系。 何莉(2017)指出无边界课程的开发能够有效促进课程结构的变革,打破空间等制约因素,改变当代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习者学习潜能,用无边界理论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CALL 教学模式

随着当代经济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猛烈发展,CALL 教学模式已逐渐成为教学主流。 CALL 是指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也就是指学习者利用计算机辅助工具进行的语言学习,最初出现于20 世纪90 年代的美国。 在国内外语言教学研究中,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创造一个个性化语言学习环境,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者的语言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Warschauer(1996)根据语言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CALL 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导向下的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主要强调计算机为学习者提供指令并进行的反复语言训练;第二阶段为交际学习理论导向下的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该理论具有一定的交际性;第三阶段为整合思想导向下的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该思想加强了多媒体和网络互动性,将多种方式加入CALL模式之中,例如在线学习、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等,从而形成新的整合型模式。

叶光华(2006)通过应用研究表明,CALL 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较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对推动英语教学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陆杨(2010)通过动机理论,探讨CALL 模式下大学英语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动机理论下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新教学模式,致力于为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探索性思考。 周海燕(2010)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发现,利用计算机辅修教学可解决学生语言学习差异化的问题,互联网、电脑等信息技术工具为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了技术环境支持,同时教师分层教学也得以深化。 教师利用图片、声音等大量信息刺激学生的听觉及视觉,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

(三)CALL 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现状

马俊波(2000)等人指出我国大学英语课堂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怎样将CALL 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以及教师计算机辅助教学培训等问题。 戈玲(2007)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了解CALL 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并对英语学习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不足,同时针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提出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自主学习和鼓励学生使用学习软件等相应建设性建议。 武玉冰(2015)对高等教育英语教学现状进行探究,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理论性知识过于深奥,应用性知识不足;其次大学英语教材存在层次局限,无法根据学生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以同一标准要求不同层次学生,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及能力培养;次之,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较难,类型单一,时代感较弱等。

鉴于无边界教学与无边界学习的重要性,CALL模式在当代教育模式流行趋势的必要性,以及我国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且国内外对该研究的实证研究相对匮乏,因此本研究旨在考察:①CALL 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何种影响。 ②如何将CALL 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无边界交互课堂。 实验旨在研究人类对计算机信息技术介入的实践教学。

三、 研究方法

(一)实验对象

该实验受试者为山东省某民办高校2019 级大二年级各专业的部分学生,共计521 人,学生分别来自4个大合堂班级,其中1~2 合堂学生共258 人,编为实验组。 3~4 合堂学生共263 人,编为对照组。 为了保证实验可靠性,避免无关变量带来的影响,所选学生来自专业相近且入学英语成绩水平相当的合堂班级,因此有利于实验的实践顺利开展和确保数据收集的可信度。

(二)研究工具

本实验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探究,根据实践研究内容,以前人研究结果和相关调查问卷为依据,针对课程实践后的学生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编制一份问卷,随后确定问卷维度并编制问卷问题。 首先将编制好的问卷发放给一小部分学生进行前测,测试问卷效度与信度,其次输入SPSS 后删减信度低的题目并对问卷进行修订,问卷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观点三个维度调查CAll 模式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开展。

为了补充问卷调查,另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调查CALL 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情况。 本研究共分为两部分的访谈,其中一部分的访谈针对英语教研室教师3人,访谈内容主要包括:课堂的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另一部分访谈对象涉及实验组的学生3 人,主要了解学生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CALL 模式下大学英语互动课堂的真实体验。

(三)实验过程

本研究为实证研究,实验共历时16 周整,首先研究者对该学期课程根据《教育要求》和学校课程计划规定撰写教学大纲与教案设计。 教学课程选自外研社版《21 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且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内容和进度保持一致。 实验班采用基于CALL 模式下大学英语互动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英语语言教学,线上使用学习通、U 课堂、i 学等软件,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融入课堂教学。 线下推荐如大学慕课、智慧树等学习网站,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线上线下混合式语言互动课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搜集资料,最终实现英语无边界教育理念。 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法、语法翻译法等方法完成语言教学任务。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分发问卷,使用SPSS25.0 进行数据分析,了解两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影响的差异性。 同时对英语教研室英语教师3 人及选取学生3 人采取半结构化访谈。

四、 结果与分析

使用SPSS25.0 进行因子分析,检测该问卷三个维度的克隆巴赫系数值分别为0.816、0.821、0.856,介于0.7~0.9 之间,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表1 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表

续表

如表1 所示,删减前测维度低的题目后,使用SPSS25.0 进行因子分析,检测该问卷三个维度的克隆巴赫系数值分别为0.816、0.821、0.856,介于0.7~0.9之间,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删减前测维度低的题目后,对问卷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在学习兴趣方面,实验组(均值M=4.10,标准差SD=0.2357)的分值高于对照组(M=3.120,SD=0.3944),且p值小于0.05,说明不同组别班级的学生在学习兴趣上有显著性差异;在学习方法方面,实验组(M=2.1625,SD=0.7048)的分值高于对照组(M=2.5467,SD=0.604),且p值小于0.05,说明不同组别班级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有显著性差异;在学习观点方面,实验组(M=3.911,SD=0.687)的分值高于对照组(M=3.425,SD=0.536),且p值小于0.05,说明不同组别班级的学生在学习兴趣上有显著性差异。 在此次问卷中,对照组在学习兴趣(M=3.120,SD=0.3944)、学习方法(M=2.5467,SD=0.604)、学习观点(M=3.425,SD=0.536)上分值小于实验组在学习兴趣(M=4.10,SD=0.2357),学习方法(M=2.1625,SD=0.7048),学习观点(M=3.911,SD=0.687)上的分值。 不同组别班级的学生在学习兴趣(F=2.614,p=0.029)、学习方法(F=2.044,p=0.008)和学习观点(F=2.53,p=0.016)上存在显著差异。 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观点三个维度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且实验组分值高于对照组的分值。

在教师访谈中,三名来自英语教研室的教师分别强调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有助于大学英语互动课堂,并肯定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教学过程中使用视频、图片、歌曲等方式传递人文背景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变,使学生敢于表达自身情感,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实现英语语言的无边界化。

针对学生的访谈内容,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访谈,结果表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同学表示,在教师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侧重以讲解为主,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 在学习内容方面,对教学中所讨论的话题不感兴趣,枯燥乏味,对英语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学生失去学习动力。 在学习观点方面,学生表示强烈希望英语教学可以充满趣味性,能够增加人文知识和鉴赏语言活动,希望可以通过英语语言学习鉴赏世界。 而针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课后访谈,学生表示具有强烈的英语学习热情,对英语学习充满信心,愿意主动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浏览相关英语资料,使用英语App 等软件进行自主学习。 在大学英语互动课堂中,愿意主动参与其中并使用英语表达情感,在英语学习方面对学生产生极为强烈的积极作用。

五、 讨论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在学生的问卷中,实验组的学生在学习兴趣上的分值(M=4.10,SD=0.2357)高于对照组(M=3.120,SD=0.3944),且两组在学习兴趣上(F=2.614,p=0.029)有显著差异,由此说明实验组的学生对CALL 模式的大学英语互动课堂更加感兴趣,实验组中使用视频、图片、App 学习软件能够引起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学习欲望,以及扩展学生对英语语言视野,助于课堂互动性和教育的无边界化。 实验组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分值(M=2.1625,SD=0.7048)高于对照组(M=2.5467,SD=0.604),且两组在学习方法(F=2.044,p=0.008)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表示更愿意接受采用CALL 模式的教学活动,它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语法练习效果,提升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任务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扩展人文知识。 实验组的学生在学习观点方面的分值(M=3.911,SD=0.687)高于对照组(M=3.425,SD=0.536),且两组在学习观点(F=2.044,p=0.008)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说明学生不再一味接受教师与教科书的知识传递,更愿意主动完成收集材料、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学习过程,将网络活动作为学习的一种方式,通过App 进行自我评价,制定学习计划并合理安排学习,在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做到人机交流学习,实现大学英语无边界交互课堂的实践教学。

通过两组学生的访谈可以看出,两组不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观点上产生明显的差异性。 同时教师采用CALL 模式辅助的英语课堂更加有利于无边界互动课堂的教学,学生能够在扎实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比较广泛地了解科学文化知识,提升鉴赏语言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 在运用App 学习软件辅助语言学习,实现英语实用型人才培养。 在语言的基础教育学习下,学生可以得到情感上的升华,懂道德、知人文、晓人情,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语言学习的无边界。

六、 结语

对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CALL 模式辅助大学英语教学对英语课堂产生了积极影响,对英语教师教学有着促进作用,能增强大学英语课堂的互动性,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有效提高了英语听说读写技能水平,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推动学科跨界与资料共享,促进教师专业知识、能力水平的不断发展。 学习者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范畴,随时体验式学习,突破英语学习的无边界化,同时,CALL 模式辅助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观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CALL 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大学英语无边界交互课堂的教学。

猜你喜欢

边界问卷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拓展阅读的边界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论中立的帮助行为之可罚边界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伪翻译”:“翻译”之边界行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