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读常新长征史
——读《长征1934—1936》
2020-07-09□宋强
□ 宋 强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就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能照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回顾党史,每一段经历、每一步发展、每一次沧桑巨变都离不开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大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进入新时代,并发生许许多多的新变化,但不能变的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信念。以史为镜,勿忘初心,我们党才可以走的更远更精彩。上海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长征1934—1936》就是一部以此为宗旨的党史书籍。
该书是描写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道路上所经历的经典战役的实战案例集,为胜利丛书之一种。其中共收入9 个知名战例,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革命,在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关头的时候,以大无畏的勇气、灵活的战略战术、坚定的革命理想,走完了这一条漫漫长征路,谱写出一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
这是一本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回肠荡气的书。
80 年前,有这么一支队伍:其中师以上干部的年龄绝大部分都在二三十岁,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仅25 岁,战斗员的年龄不足20 岁,40%的战士年龄在14 岁到18 岁之间。然而,正是这群年轻的共产党人,走过了大半个中国,转战14个省份。渡过大江大河20 余条,翻越高山峻岭40 余座,其中有5 条山脉终年积雪,平均海拔5000 米以上,并攻占县城100 余座。其中有一支部队在300 余天的行军途中,平均每天都有一场遭遇战,还参加了15 场大决战。这群年轻的共产党人,他们面对的不仅是饥饿、寒冷、落后的装备,更是数十倍与己的敌人。在如此艰苦恶劣的环境下,他们平均每天行军约37 公里,每前行300 米就有一个人献出宝贵的生命。
这就是从1934 年10 月至1936 年10 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的伟大长征,这次史无前例的征途的长度是二万五千里。
长征中进行的重要战役、战斗有600 余场。斩关夺隘、抢险飞渡、血战湘江、强渡乌江、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渡泸定桥、攻占腊子口、鏖战独树镇、伏击袁家沟口、激战嘉陵江、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抢渡普渡河,不胜枚举,每一个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经典战例。本书从中撷取了其中最具代表性九例,从交战时间、交战地点、交战双方、指挥将领、武器装备、交战过程和交战结果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描述、展现和挖掘,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用坚韧不拔的精神意志,书写的这一段不朽传奇。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与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的英雄气楷,这次远征所铸就的伟大精神,照亮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殿堂,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原点。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阅读《长征1934—1936》,就是走进历史和看清历史。“自知者英,自胜者雄。”重温战争,就是要让读者重温英雄的人民走过的历程,重温一个人、一支军队、一个民族无论何时都需要的英雄主义气概。长征中,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 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与人民风雨同行,才能到达理念彼岸;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只有倚天靠地,才能让事业之城永固。与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人民军队赢得最终胜利、战胜艰难风险的根本保证。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阅读《长征1934—1936》,深刻地感到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无论是拿破仑从莫斯科的大撤退,还是色诺芬率领一万名陷入困境的希腊雇佣军撤出波斯,其面临的艰险、蒙受的牺牲、创造的业绩,都无法与中国的长征相提并论。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临一条条波涛汹涌的江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茫无际的草地,前有荷枪实弹的堵军,后有铺天盖地的追兵,上有狂轰滥炸的飞机……就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中国工农红军忍受了酷暑严寒、干渴饥饿,爬雪山,过草地,涉沼泽,眠雪野,食草根,艰难跋涉25000 里,终于同总兵力多达100 万的敌人苦战杀出了一条生路。长征给人们一种深刻的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长征是最严峻的生死考验,死亡的阴影时刻笼罩在红军将士的头顶上。无论是难以自拔的沼泽,还是茫茫无际的草地;无论是皑皑白雪,还是飞机大炮;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干渴饥饿……随时都有可能吞没他们的生命。就是在这样恐怖的环境中,红军将士怀着对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赤诚,抱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与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殊死的斗争,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10 万多红军将士为此捐献了自己的血肉之躯。他们那种忠于理想、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永不泯灭。长征是一首团结协作的凯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风雨同舟,生死相依,涌现了许多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感人事迹。首先表现了红军将士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中央的集体统一。例如,红军将领朱德面对坚持分裂党中央的张国焘,旗帜鲜明地说:中央的决议我是举过手的,我不能反对。真是意志坚如铁,立场如磐石。其次表现在各路红军互相配合,协同作战。有的部队为了主力红军的安全,不惜牺牲局部利益,孤军奋战,直到战斗到最后1 人。再次表现在红军将士同甘共苦、患难与共。行军途中,红军将领朱德、周恩来把自己的马让给伤病员骑,自己则踏着泥泞道路艰难前进;此外还表现在红军与各族人民团结战斗,共同对敌。长征路上,红军时时处处关心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沿途群众为红军筹款筹粮、烧水送饭、收集情报、救护伤员、提供兵源。军民团结如一家,构筑了一道牢不可破的御敌长城。
1935 年11 月6 日,红一军团抵达甘泉象鼻子湾,与徐海东率领的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毛主席站在雪地里,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他说:“我们用双脚用了一年时间走了两万五千里,这是史无前例的壮举,这才是真正的长征。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我们红军的人数比以前少了一些,但是留下来的是中国革命的精华,都是经过严峻锻炼与考验的,留下来的同志不仅要以一当十,而且要以一当百、当千。今后,我们要与陕北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完成中国革命的伟大任务。”
2016 年10 月21 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常读常新长征史。长征不仅为我们树立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光辉榜样,而且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和智慧的策源地。我们坚信,有着“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苦难与辉煌,行进在“人间正道”上的中华民族,一定“长风破浪会有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