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脑炎并发半身不遂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2020-07-08郭俊田
郭俊田
轻型小儿病毒性脑炎并发半身不遂
于某,女,4岁。患儿家长代诉:患儿左侧肢体瘫痪1个月,发病前发觉患儿精神不振,神疲无力,走路左腿发軟,行立不得,数分钟后恢复正常,体温37.5摄氏度。第二天,患儿步伐不稳,左下肢发软,左手握物不固,相继出现口眼歪斜,言语不清,左侧上下肢瘘废不用。家长随即带患儿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查结果显示:每平方毫米白细胞12400,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30%,脑脊液结果显示清晰透明,显微镜检查无异常。患儿住院治疗期间体温37.5摄氏度左右,治疗20多天,效果不明显。经人介绍,家长带患儿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
刻诊:脉弦细数,舌质红、舌苔正常。测体温37.8摄氏度。患儿发育尚好,精神不振,瞳孔等大,对光反射灵敏,口角流涎,不能端坐,如强迫端坐,则自动向左侧歪斜而卧,左上肢废而不用,左下肢稍能活动,但很艰难,腹平软,肝脾未触及,食欲尚可,大小便正常。
辨证: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正气不足,外邪侵袭,热邪疫毒流窜脑络,热则血瘀,血瘀则脉络闭阻(右侧部分脑血管炎病变充血)而致左侧肢体瘫痪。
治则:清热解毒,开窍通络。
中药:安脑牛黄片(由黄连、珍珠、牛黄、梅片等中药合成),每次4片,每天服用3次。
针刺:面部穴位有攒竹穴、迎香穴、颊车穴等;上肢穴位有天府穴、云门穴、曲池穴、合谷穴:下肢穴位有环跳穴、风市穴、阳陵泉穴、三阳交穴等,交替针刺。
西药:氯霉素,每次口服0.125克,每4小时服用1次。
二诊:患儿服药5天,配合针灸的治疗后,症状改善。继续服用上药治疗6天后,患儿拄拐棍可以行走,但步态不稳,患侧上肢仍不能活动,体温降至35摄氏度。效不更方,继续配合针刺治疗。
三诊:治疗6天后复诊,患儿不扶拐棍左下肢已经可以行走,但步态不稳,左上肢已能抬至胸部,左手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均能活动,口角流涎已止,体温稳定在36摄氏度左右。笔者嘱咐患儿继续服用安脑牛黄片,停止服用氯霉素。
四诊:患儿的患侧上肢已能拾至头部,患手所有手指均能活动和握物,但不能持久,左下肢走路步态较稳,稍有跛行,语言较清断,哭笑时口角稍有歪斜。患儿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无异常改变,病情稳定。笔者嘱咐患儿家长停用安脑牛黄片,给予大活络丸,以巩固疗效。
2年后,患儿家长带着患儿专程来医院复诊,患侧上下肢功能恢复良好,活动自如,身体健壮。
重型小儿病毒性脑炎并发半身不遂
王某,女,8岁。患儿家长代诉:患儿起初发热、头痛、牙痛,次日头痛加重,相继出现肢体痉挛,口眼歪斜,呈阵性发作,1-3分钟即止,左侧上肢活动困难,神志不清,语言障碍等,并不停地用手叩击头部,夜间哭闹不眠。家长带患儿在本地某医院诊治。医院检查结果显示,患儿脑脊液清晰、透明,其他项目均在正常范围内,被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治疗20余天,无明显效果。家长带着患儿转诊到郑州市某家医院进行治疗。脑电图检查报告结果显示,两半球略对称,右半球有0.5至1.5低幅慢波,右中央电压低平,显示该区受到损害;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为清晰。患儿在该院治疗20多天,症状有所改善,神志稍清,但口眼仍有歪斜,语言不灵,会喊“哥、妈”等,但声音低微,左侧上下肢瘫痪,伴不自主强笑,夜间易哭闹。为寻求进一步治疗,家长带患儿来到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
刻诊:脉沉细数,舌质红、苔薄白。患儿表情淡漠,神志痴呆,口眼向右侧歪斜,左侧瞳孔较大,反射迟钝,左上肢稍能活动,左手指不能伸屈,左下肢活动受限,右手握力较差,右下肢伸屈功能尚可,巴氏征右(+)、左(+),食欲尚可,大小便正常,心肺(一),腹软,肝脾未触及。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无异常改变,体温37.3摄氏度。
辨证:此乃热邪伤阴,肝风夹痰上扰,蒙蔽清窍,瘀阻脑络,血行不畅,筋脉失养而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诊断为小儿脑病毒性脑炎并发半身不遂。
治则:清热解毒、化瘀涤痰、开窍醒脑。
处方:安宫牛黄丸。每天服用2次,每次半丸。
针刺:面部穴位有攒竹穴、迎香穴、颊车穴等:上肢穴位有天府穴、云门穴、曲池穴、合谷穴:下肢穴位有环跳穴、风市穴、阳陵泉穴、三阳交穴等,交替针刺。
西药:氯霉素,每次口服0.25克,每6小时服1次:泼尼松,每次口服0.25毫克,每6小时服用1次。
二诊:患儿服药9天后,症状明显改善,左下肢能屈伸,左上肢稍能伸展和拾起,精神、神志、说话均有好转,可自述头痛,但发音低微,夜间哭闹次数减少,体温36摄氏度。笔者嘱咐其停用氯霉素和泼尼松,但要继服安宫牛黄丸,加服中药以养阴清热、化瘀醒脑开窍。
处方:当归6克,赤芍9克,麦冬12克,阿胶12克,天竺黄10克,生地黄10克,胆星6克,五味子6克,九节莒蒲6克。水煎,每天1剂,分早、中、晚3次服用,每次50毫升。
三诊:患儿服用6剂后,精神好、神志清,语言自如、发音清晰,患侧上肢活动尚好,下肢行走呈跛行,步态不稳,前额有阵发性疼痛,有时出汗。二诊时药方加葛根15克,乌梢蛇10克,石斛10克。水煎,每天1剂,分早、中、晚3次服用,每次50毫升。
四诊:患儿服用15剂后,精神好,能回忆往事,患侧上下肢活动自如,行走有轻度跛行,左手能握而无力,左手拇指向下弯曲强硬,其余四指活动良好,上方继服6剂。
五诊:患儿服用6剂后,在医院做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无异常改变,患侧肢体活动良好,走路稍有跛行,患侧拇指能活动、能握,但握力稍差。效不更方,患儿继续服用10剂,以巩固疗效。
1年后,随访患儿,一切良好。
按语
这两名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侧肢运动障碍和发音困难等,其病变在脑。小儿为稚阳之体,气血未充,肌体脆弱,或小儿先天不足,后天营养不良,体质较差,病邪疫毒和痰湿之邪易于侵袭,易发感染而患该病。从宏观所见的症状是侧肢运动障碍等,从微观所见是病邪疫毒导致的脑血管炎或充血,使部分脑血管和脑实质受损,造成缺血、缺氧,致使神经功能失调而发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发音困难和失语等。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中记载:“小儿亦有半身不遂,小儿自周岁至童年皆有。突患此症者少,多半由伤寒、瘟疫、痘疹病后渐渐手足不动,甚至手足痉挛,周身如泥塑,皆是气不达于四肢。”王清任对该病的症状和传染源均有较深刻的认识。
第一个患儿口服安脑牛黄片以清热解毒、醒脑开窍,西药氯霉素等清热、抗病毒。后期病情稳定后给予大活络丸以养肝肾,舒筋活络,化痰湿,祛瘀滞,让抑制的神经系统达到兴奋状态,使患侧上下肢功能恢复正常。第二个患儿(病毒性脑炎)其病变在脑组织炎性病变,用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醒脑开窍,配中药煎服以活瘀清热、滋阴化痰、醒脑开窍,效果显著,同时配合氯霉素、泼尼松以增强消炎抗病毒之力。两名患儿均配合针刺以达通经活络之力,疗效迅速。
患儿脑病不同于小儿癫痫和小儿惊风,又区别于小儿脊髓灰质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因小儿病情单纯,同时又少七情伤害,只要早发现、及时治疗,身体易于康复,预后良好。如果失去治疗信心,中途停药,则会为患儿带来终身残疾。
该病初期治疗,宜清心火,平肝熄风,醒脑开窍,疏风通络,后期宜滋阴养肝,益气通络,从而使患儿肢体功能从抑制到兴奋,最终恢复正常。